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0KB22)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太平赵述华陈志良潘伟斌邝臣坤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底泥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污染
  • 2篇污染底泥
  • 1篇底泥修复
  • 1篇毒性浸出
  • 1篇形态分析
  • 1篇营养盐
  • 1篇营养盐释放
  • 1篇石灰
  • 1篇酸性废水
  • 1篇资源化
  • 1篇微生物燃料
  • 1篇稳定化
  • 1篇污染物
  • 1篇污染物释放
  • 1篇无侧限抗压
  • 1篇无侧限抗压强...
  • 1篇吸附剂

机构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教育部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篇张太平
  • 2篇邝臣坤
  • 2篇潘伟斌
  • 2篇陈志良
  • 2篇赵述华
  • 1篇欧英娟
  • 1篇彭晓春
  • 1篇黄永芳
  • 1篇史伟
  • 1篇王健
  • 1篇雷国建
  • 1篇周鼎
  • 1篇万金泉
  • 1篇杨玥
  • 1篇龙华杰

传媒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稳定化处理对矿渣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土壤中重金属的不同存在形态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并直接影响重金属的毒性、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以石灰、粉煤灰、干化污泥、花生壳为稳定剂,对某金矿区含重金属矿渣进行组合处理;通过重金属形态分析、淋滤试验、植物盆栽试验,探讨矿渣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稳定剂后,酸性矿渣的pH升高至中性以上,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矿渣中As、Pb、Zn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添加粉煤灰、干化污泥和花生壳使矿渣中可交换态As和有机结合态As含量分别降低了65.6%、87.7%;添加石灰、粉煤灰和花生壳使矿渣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As主要向碳酸盐结合态As转化;添加石灰和粉煤灰使矿渣中的可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Pb、Zn主要向残渣态Pb、Zn转化.经前期稳定化处理后,矿渣淋滤液中As、Pb、Zn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添加花生壳处理后淋滤液中的As、Pb、Zn含量进一步下降.其中,粉煤灰、干化污泥和花生壳处理后淋滤液中As含量下降最显著,降幅为57.4%;石灰、粉煤灰和花生壳处理后淋滤液中Zn含量下降最显著,降幅为24.9%.添加稳定剂处理矿渣明显有利于植物的萌发与生长,其中添加粉煤灰、干化污泥和花生壳效果最好,香根草的萌发率为76%.
赵述华陈志良陈志良张太平彭晓春潘伟斌彭晓春雷国建欧英娟
关键词:矿渣重金属稳定化形态分析淋滤液
金矿区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以某金矿区含重金属酸性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石灰作为中和剂,花生壳、改性花生壳、玉米芯、花生壳+粉煤灰作为吸附剂进行处理,比较分析了其对酸的中和能力以及重金属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石灰投加量为20 g/L时,废水pH提高到6.21;投加石灰对废水中As、Cd、Pb、Zn都有明显的去除效果。4种吸附剂对废水中的重金属也有一定去除效果,其中对Pb和Zn的去除效果最好;不同吸附剂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存在差异,花生壳+粉煤灰的效果最好。该金矿区废水经石灰中和处理及花生壳+粉煤灰吸附处理后,废水pH升至6.63,As、Cd、Pb、Z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5%、44.9%、85.4%、97.2%,可形成一种有效的金矿区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
赵述华张太平史伟陈志良潘伟斌黄永芳龙华杰
关键词:重金属酸性废水石灰吸附剂
受污染底泥固化/稳定化处理及营养物质释放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以广州市车陂涌受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掺杂不同比例的粉煤灰、水泥、石灰和膨润土,对底泥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试验,探讨底泥经处理后的产物中碳素和营养盐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底泥固化/稳定化处理基本不会减少碳的释放,但会改变其释放形态,未经处理的底泥释放的TOC被迅速矿化,而底泥固化/稳定化处理产物释放的TOC稳定存在。在试验期内,底泥固化/稳定化处理对产物的硝态氮释放无明显影响;固化/稳定化处理能有效促进氮磷的稳定,固化体氨氮和磷酸盐的释放量明显降低,分别比未经处理的底泥减少了67.4%和76.4%以上。不同来源的粉煤灰由于成分不同,在底泥固化/稳定化处理中的作用存在差异,掺杂珠江电厂的粉煤灰Z对氨氮和磷酸盐的稳定化效果优于恒运电厂的粉煤灰H。固化/稳定化技术为疏浚底泥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处理方法,为粉煤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资源化途径。
邝臣坤张太平
关键词:粉煤灰营养盐释放粉煤灰资源化
城市河涌受污染底泥的固化/稳定化处理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给河涌疏浚底泥的资源化提供技术支持,以广州市车陂涌表层受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用水泥、石灰、粉煤灰、膨润土等材料对底泥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实验。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污染物在模拟自然条件下(中性)的释放特征、毒性浸出实验(酸性条件)对固化/稳定化处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经合适的处理后,固化体抗压强度能高于300 kPa;固化体自然条件下重金属的释放量明显减少,固化/稳定化处理能够有效减缓和减少固化体的二次污染;毒性浸出实验结果表明,河涌底泥经固化/稳定化处理后其重金属浸出能力显著降低。
邝臣坤张太平万金泉
关键词:无侧限抗压强度污染物释放毒性浸出
城市黑臭河涌底泥-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及对底泥的修复被引量:9
2015年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它可以利用包括河涌与海底的沉积物在内的众多基质来产生电能。在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对沉积物进行修复时,通常采用将阳极埋在水底沉积物中,阴极悬于上覆水中的方式来构建电池。由于上覆水的存在,底泥中的污染物质不仅会被电池修复,也会向上覆水释放,影响底泥和上覆水的整体修复情况。以广州某黑臭河涌底泥为阳极微生物接种源及阳极基质,50 m M·L-1铁氰化钾缓冲溶液为阴极室溶液构建了双室有膜型微生物燃料电池,排除上覆水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修复底泥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的外接电阻下,MFC的产电性能以及MFC对底泥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以黑臭河涌底泥为阳极底物能够保持MFC较长时间产电运行(650 h)。构建的电池内阻分别为:1 341.6、1 339.2、1 330.2、1 386.7和1 311.7Ω。外阻能够对MFC的产电和功率密度输出产生影响:在外接电阻为1 500Ω时,MFC获得的稳定输出电压最高为0.753 V,最大输出功率为4.94 m W·m-2。在运行中,微生物燃料电池对底泥进行了修复:在外接电阻为1 500Ω时,有机质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为7.834%;全磷在外阻100Ω达到29.98%的最高去除率;铵态氮在外阻100Ω处达到41.64%的最高去除率;在硝态氮最高去除率则在外接1000Ω时,为71.52%。这说明了外阻能够影响电池对底泥的修复效果。
杨玥王健朱娟平张太平
关键词:产电底泥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