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贵州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206010)
作品数:
2
被引量:10
H指数:2
相关作者:
王朝阳
刘新星
童真
何成毅
梁振鹏
更多>>
相关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化学工程
1篇
理学
主题
2篇
逐层自组装
2篇
自组装
1篇
氧化物歧化酶
1篇
溶剂蒸发法
1篇
体外
1篇
体外释放
1篇
歧化酶
1篇
羟基丁酸
1篇
米粒
1篇
纳米粒
1篇
固定化
1篇
固定化酶
1篇
PHBV
1篇
PS
1篇
SOD
1篇
超氧化物
1篇
超氧化物歧化...
机构
2篇
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2篇
童真
2篇
刘新星
2篇
王朝阳
1篇
郑颖
1篇
叶伟华
1篇
梁振鹏
1篇
何成毅
传媒
1篇
高等学校化学...
1篇
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1篇
2006
1篇
2005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PS胶体粒子表面逐层自组装固定化SOD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8
2005年
通过逐层自组装技术成功地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吸附在聚苯乙烯 (PS)胶体粒子表面 .zeta电位和 TEM证明了聚阳离子或聚阴离子型 SOD与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在 PS胶体粒子表面的交替吸附 .通过测定 SOD被胶体粒子吸附后上清液的生物活性 ,得到聚阴离子型 SOD(p H=8.0 )和聚阳离子型 SOD(p H=4.3 )在 PS胶体粒子表面的吸附量分别为 1 2和 5 1 IU,相对活性分别为 2 3 .4%和 2 .9% .聚阴离子型 SOD在PS胶体粒子表面能形成平滑规整的膜 ,导致较高的相对活性 .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调节 p H值 。
何成毅
梁振鹏
王朝阳
刘新星
童真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逐层自组装
固定化酶
IBU-PHBV纳米粒的制备、逐层自组装包覆及体外释放
被引量:2
2006年
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布洛芬(IBU)-羟基丁酸和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纳米粒,粒径在500~800nm之间.研究了乳化剂类型及浓度、水相pH值、药/聚合物质量比、共聚物中羟基戊酸单体(HV)含量对载药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水相pH值为4.0,药/聚合物质量比为10/50,聚合物中HV含量为6%~10%(质量分数),聚乙烯醇浓度为1%(体积分数).用逐层(LbL)自组装技术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包覆到载药纳米粒表面,包覆6层聚电解质后的IBU.PHBV纳米粒的突释量由包覆前的70%下降到15%,说明将溶剂蒸发法和LbL自组装技术结合可以显著抑制释放初期的药物突释效应.
叶伟华
王朝阳
郑颖
刘新星
童真
关键词:
纳米粒
溶剂蒸发法
逐层自组装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