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073028)

作品数:2 被引量:31H指数:2
相关作者:温东辉孙庆华唐孝炎何玉山刘江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吡啶
  • 1篇单胞
  • 1篇生物降解
  • 1篇生物去除
  • 1篇生物吸附
  • 1篇喹啉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假单胞杆菌
  • 1篇降解
  • 1篇苯酚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篇温东辉
  • 1篇陈吕军
  • 1篇俞蓉
  • 1篇唐孝炎
  • 1篇刘江江
  • 1篇孙庆华
  • 1篇何玉山

传媒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假单胞杆菌BC001对吡啶和喹啉的生物去除被引量:22
2008年
从首钢焦化厂废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能在高浓度的吡啶(约400mg/L)和喹啉(约500mg/L)双基质条件下良好生长的细菌,经16S rDNA及生理形态特征鉴定为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BC001),它对吡啶的去除主要通过生物吸附,而对喹啉的去除包括生物吸附和降解两个阶段。该菌能利用喹啉作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代谢生长,适量的外加碳源对喹啉降解具有促进作用,经检测喹啉降解的中间产物主要为2-羟基喹啉和8-羟基香豆素,氮的主要代谢终产物为NH4+。
柏耀辉孙庆华温东辉唐孝炎
关键词:吡啶喹啉假单胞杆菌生物吸附生物降解
苯酚和吡啶在竹质活性炭上的吸附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以焦化废水中的代表性污染物苯酚和吡啶为吸附质,以颗粒竹质活性炭为吸附剂,考察了苯酚和吡啶在竹质活性炭上的吸附性能以及两种化合物之间的竞争吸附关系。结果发现:竹质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较符合Langmuir等温式,对吡啶的吸附较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苯酚和吡啶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2.0mg/g和344.8mg/g。该竹质活性炭对苯酚和吡啶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均在4.0h时达到平衡,当两种化合物共存于溶液中时,其吸附动力学过程和吸附平衡时间未受影响,但竞争吸附导致苯酚和吡啶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下降了10.4%和20.8%。
俞蓉刘江江陈吕军温东辉何玉山
关键词:环境科学苯酚吡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