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4433110011)
- 作品数:10 被引量:47H指数:4
- 相关作者:蔡绍曦赵海金梁振宇董航明刘来昱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萍乡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慢性呼吸道疾病科研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哮喘控制测试前三项在判断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的价值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哮喘控制测试(ACT)前三项(ACT-3)与ACT在判断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控制水平时的一致性,以获得更为简便的哮喘控制评估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南方医院门诊诊断为哮喘的患者102例,患者正在接受或未接受规范化哮喘治疗。所有患者完成ACT评分及肺功能检查。ACT评分≤19分定义为哮喘未控制,ACT评分≥20分定义为良好控制。分析ACT与ACT-3两者的相关性及与肺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ACT与ACT-3判断哮喘未控制的价值,并通过kappa系数评价ACT-3与ACT判断的吻合度。结果入选的患者ACT-3与ACT的相关系数为0.919(P=0.000)。ACT-3、ACT分别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等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T-3判断哮喘未控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P=0.000)。当ACT-3≤11分时,为最佳截断点,判断哮喘未控制的敏感性为94.52%,特异性为93.10%。ACT-3≤11分和ACT≤19分判断哮喘未控制的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0.858(P=0.000)。结论 ACT-3能用于评价哮喘患者控制水平,以ACT-3≤11识别哮喘未控制时与ACT≤19有极高的一致性。当ACT无法完整获取时可以考虑使用ACT-3。
- 梁振宇赵海金吕燕华董航明刘来昱朱顺芳蔡绍曦
- 关键词:哮喘哮喘控制测试一致性
- 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和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不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试验组采用缬沙坦胶囊80mg口服,1次.d-1,连用3个月。分别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微炎症指标(CRP、TNF-α、IL-1、IL-6)水平及肺功能参数(FVC、FEV1、MVV)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CRP、IL-1、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而血清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FEV1、MVV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而FV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CRP、IL-1、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FVC、FEV1、MVV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微炎症状态与肺通气功能呈负相关。结论缬沙坦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水平,微炎症状态改善后可减轻对肺通气功能损害。
- 王稻蔡绍曦陈清萍陈建辉廖雯
-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微炎症状态肺功能
- 哮喘控制测试前三项在判断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的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评价哮喘控制测试(ACT)前三项(ACT-3)与ACT在判断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控制水平时的一致性,以获得更为简便的哮喘控制评估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南方医院门诊诊断为哮喘的患者102例,患者正在接受或未接受规范化哮喘治疗。所有患者完成ACT评分及肺功能检查。ACT评分≤19分定义为哮喘未控制,ACT评分≥20分定义为良好控制。分析ACT与ACT-3两者的相关性及与肺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ACT与ACT-3判断哮喘未控制的价值,并通过kappa系数评价ACT-3与AcT判断的吻合度。结果入选的患者ACT-3与ACT的相关系数为0.919(P=0.000)。ACT-3、ACT分别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FEV。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等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T-3判断哮喘未控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P=0.000)。当ACT-3≤11分时,为最佳截断点,判断哮喘未控制的敏感性为94.52%,特异性为93.10%。ACT-3≤11分和AcT≤19分判断哮喘未控制的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0.858(P:0.000)。结论ACT~3能用于评价哮喘患者控制水平,以ACT-3≤11识别哮喘未控制时与ACT≤19有极高的一致性。当ACT无法完整获取时可以考虑使用ACT-3。
- 梁振宇赵海金吕燕华董航明刘来昱朱顺芳蔡绍曦
- 关键词:哮喘哮喘控制测试一致性
- 25羟维生素D_3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维生素D受体表达及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3对人正常气道上皮维生素D受体表达及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为研究对象,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25羟维生素D3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实验组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25羟维生素D3处理组。各处理因素作用细胞时间为24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观测各处理组维生素D受体(VDR)mRNA及蛋白表达、分布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个不同处理浓度的25羟维生素D3对VDR的表达量及分布均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 25羟维生素D3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影响可能并不依赖于VDR的表达及转位。
- 董航明赵海金刘来昱梁振宇吕燕华蔡绍曦
- 关键词:人气道上皮细胞25羟维生素D3维生素D受体
- 过氧化氢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主动释放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H2O2)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HMGB1表达、移位和释放的影响。方法四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H2O2对支气管上皮细胞活力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方法分别检测H2O2刺激HBE胞核,胞浆以及细胞培养上清中HMGB1浓度。免疫荧光观察HBE的HMGB1的定位和H2O2刺激后对HBE HMGB1的移位的影响。结果 125μmmol/L刺激对HBE活力无影响,而250μmmol/L会导致细胞活力下降(与对照组组比较,P<0.05),但是不引起细胞死亡,400μmmol/L(与对照组比较,P=0.000)导致HBE死亡。在浓度依赖性实验,与对照组比较12.5、125、250μmmol/L H2O2刺激HBE 24 h后培养上清HMGB1水平显著增加;在时间依赖性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125μmmol/L H2O2刺激HBE 12、24 h后细胞上清中的HMGB1显著升高(P<0.05);12.5μmmol/L H2O2刺激HBE 24 h后,HBE胞浆蛋白明显增加,胞核蛋白减少。而免疫荧光检测示HMGB1高丰度分布正常HBE的细胞核内,少量分布于细胞浆,125μmmol/L H2O2刺激HBE 12 h,HMGB1明显从HBE胞核向胞浆转位;125μmmol/L H2O2刺激HBE 24 h后观察到HMGB1移位分布到胞膜上。结论 H2O2可以显著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HMGB1的表达、转位和释放,提示HMGB1可能参与了哮喘,COPD等慢性炎症疾病气道的氧化应激过程。
- 侯长春赵海金李文军蔡绍曦
- 关键词:过氧化氢高迁移率族蛋白1哮喘支气管上皮细胞转位
- 不同炎症表型哮喘患者治疗后抗菌肽LL-37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炎症表型哮喘患者治疗后血浆及诱导痰中抗菌肽LL-37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初诊的34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哮喘组)和同期14名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外周血、诱导痰细胞分类,留取血浆、痰上清。根据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将哮喘组分为EOS型(≥3%)及非EOS型(〈3%)。哮喘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4.5I,zg,1吸,2次/d)治疗1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哮喘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浆、痰上清液LL-37水平。结果治疗前哮喘组血浆、痰LL-37水平[数据以M(Q。)表示,下同][5.0(9.2)、28.4(109.8)μg/L]与对照组[2.4(11.4)、34.5(57.8)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0.427),血浆LL-37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用力肺活量(FVC)呈负相关(r=-0.470、-0.421、-0.367,P=0.005、0.013、0.033)。治疗后哮喘组血浆、痰LL-37水平[5.6(16.2)、65.6(184.0)μg/L]高于治疗前(P=0.005、0.015),其中EOS型患者显著增高[5.3(19.3)比6.7(8.9)μg/L,P=0.021;65.6(185.2)比35.3(102.0)μg/L,P=0.014],而非EOS型患者无明显变化(P=0.139、0.386)。治疗后哮喘组血浆LL.37水平与FEV1、FEV1%预计值、FVC无显著相关性(P=0.283、0.706、0.272)。结论LL一37可能参与了哮喘病情的加重,而EOS型哮喘治疗后LL-37的增加可能与治疗解除了EOS炎症对LL一37表达的抑制有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梁振宇赵海金吕燕华董航明刘来昱朱顺芳蔡绍曦
- 关键词:哮喘表型抗菌肽LL-37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协同白介素-1β可增加人气道上皮细胞白介素-8的表达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分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单独或联合白介素-1β(IL-1β)对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A549)白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重组人HMGB1与IL-1β复合物的制备:一定浓度的HMGB1与IL-1β混匀后于4℃冰箱静置16 h。实验分组:对照组,HMGB1-100 ng/ml,IL-1β-10 ng/ml,HMGB1-25 ng/ml+IL-1β-10 ng/ml,HMGB1-100 ng/ml+IL-1β-10 ng/ml处理气道上皮细胞24 h,四唑盐(MTT)法检测不同刺激组对气道上皮细胞活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IL-8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8的浓度。结果在不影响细胞活力的情况下,HMGB1-100 ng/ml对气道上皮细胞IL-8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但与IL-1β形成复合物后,可协同IL-1β显著增加16HBE和A549 IL-8的表达和释放(P<0.05),并具有浓度依赖趋势。结论 HMGB1可协同IL-1β促进气道上皮细胞IL-8的表达,可能为HMGB1参与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提供新的证据。
- 张丹丹赵海金周丽芹宋甲富董航明邹飞蔡绍曦
- 关键词:气道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
- 利用Cre/loxp技术构建血管内敲除cdc42基因杂合子小鼠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利用Cre/loxp条件性基因敲除技术构建血管内敲除cdc42基因杂合子小鼠,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在整体动物水平研究cdc42在维持微血管屏障中的作用提供研究平台。方法:将引进的cdc42flox/flox小鼠和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小鼠分别进行繁殖和鉴定,然后两种小鼠进行杂交,并对其子代小鼠的基因型进行鉴定,其子代基因型为Cdc42flox/+Cre+的小鼠即为本实验所构建的血管内敲除/-cdc42基因杂合子小鼠。结果:从引进这两种小鼠开始繁殖5个月,共繁殖cdc42flox/flox小鼠40只,取其21只进行鉴定,均为cdc42flox纯合的子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小鼠和野生型C57小鼠杂交后繁殖,共得到子代小鼠36只,其中表达Cre重组酶的小鼠17只,基因型为cdc42flox/flox与表达Cre重组酶的杂合子小鼠杂交并繁殖,得到基因型为Cdc42flox/+Cre+的小鼠10只,基因型为Cdc42/-flox/+Cre-13只。这/-两种基因型小鼠其身高、体重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利用Cre/loxp技术成功构建了血管内敲除cdc42基因杂合子小鼠,为进一步构建血管内敲除cdc42基因小鼠奠定基础,为在整体动物水平研究cdc42在维持微血管屏障中的作用提供研究平台。
- 胡国栋陈英华张琳张磊兰雨杨晓孟莹蔡绍曦
- 关键词:CDC42杂合子
- 25羟维生素D_3对正常气道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3对人正常气道上皮细胞通透性及ZO-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为研究对象,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25羟维生素D3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实验分组为:对照组,不同浓度25羟维生素D3处理组。各处理因素作用细胞总时间为24h。跨上皮电阻测量仪测量标准化单细胞层跨上皮电阻(TER),比较各组TER差别。进一步用实时定量PCR观测各处理组紧密连接蛋白ZO-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5羟维生素D3处理组TER(P<0.05)显著增高,但各浓度的25羟维生素D3对ZO-1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25羟维生素D3可以使气道上皮通透性减低,但这种效应并非通过上调气道上皮ZO-1表达实现的。
- 周晓婷赵海金蔡绍曦
- 关键词:气道上皮细胞25羟维生素D3通透性
- 哮喘的临床与炎症表型被引量:12
- 2010年
- 梁振宇蔡绍曦赵海金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表型炎症异质性疾病病理生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