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1SJD740013)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徐晓梅马星宇王发德吴俊秋滕宇晴更多>>
相关机构:淮阴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翻译
  • 4篇译学
  • 4篇生态翻译
  • 4篇生态翻译学
  • 4篇翻译学
  • 2篇译本
  • 2篇语言
  • 2篇生态翻译学视...
  • 2篇翻译生态
  • 2篇翻译生态环境
  • 1篇定语
  • 1篇定语从句
  • 1篇学术语篇
  • 1篇译介
  • 1篇译介活动
  • 1篇译者
  • 1篇应用文
  • 1篇应用文体
  • 1篇应用文体翻译
  • 1篇语篇

机构

  • 8篇淮阴工学院

作者

  • 4篇徐晓梅
  • 2篇马星宇
  • 1篇滕宇晴
  • 1篇王发德
  • 1篇吴俊秋

传媒

  • 2篇淮海工学院学...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语文建设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江苏外语教学...
  • 1篇长沙大学学报
  • 1篇淮阴工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鲁迅早期译介活动评析
2013年
鲁迅早期的译介活动,明显受到了中国近代翻译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他在当时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下做出的适应性选择;《域外小说集》虽遭到了"事后追惩",但也有其积极的历史意义,体现了鲁迅的前瞻性眼光。
马星宇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应用文体翻译的适应与选择
2014年
由于应用文体具有信息性、表情性和呼唤性等多样性功能,因此在进行应用文体翻译时,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应用文体的特性,做出适应与选择性的策略。根据应用文体的特性,译者在翻译活动中需要从语言学视角、文体学视角和美学视角对应用翻译文本进行适应与选择,以充分发挥文本的功能性。
徐晓梅
关键词:应用文体翻译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学习者与专家译者翻译策略对比研究——以学术语篇定语从句的翻译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以学术语篇中尤其是科技类学术文本中的定语从句为例,比较了学习者与专家译者的译法差异,并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找出了造成差异的原因,即语言因素的适应不同和译者主体选择性的发挥不够。
马星宇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翻译环境学术语篇定语从句
从生态学视角看旅游英译中的“三维”转换被引量:1
2013年
生态翻译学是依据达尔文进化论中适应选择的原理,试图从生态学的视角对翻译进行的研究,对翻译活动作出了新的描述和解释。在该理论观照下来研究旅游资料的翻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旅游翻译的译例进行分析,以探讨旅游翻译新视角,从而为旅游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王发德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旅游资料翻译
生态翻译学对文学作品归化翻译策略的解释力——以Joan Haste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2013年
生态翻译学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它为研究翻译中的各种现象甚至非常规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试图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Joan Haste的两部中译本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合理地解释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同样采用归化翻译策略的两部译本受到截然不同评价的原因。
滕宇晴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归化策略解释力HASTE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周恩来名言警句与妙语的翻译
2014年
本文依据翻译适应选择论,对周恩来的名言警句及妙语的翻译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在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层面对翻译的生态环境做出适应性的选择,采用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翻译策略或方法,以最大程度地优化译文质量。
徐晓梅吴俊秋
关键词:翻译适应选择论翻译生态环境语言转换名言警句
古籍翻译: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传播——基于文化田野考察视角被引量:1
2015年
少数民族古籍翻译是子孙后代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主要途径,然而民族古籍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纵观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古籍翻译研究,大部分都集中于探讨如何提升民族古籍翻译者的素质与技能,而忽略了少数民族古籍翻译过程中民族文化遗产继承与传播的意义,在此,倾向于从文化遗产继承与传播角度,基于文化田野考察视角,研究古籍翻译中民族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还原以及翻译过程中的民族文化参与形成。
徐晓梅
关键词:少数民族历史语境文化参与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译本中的语言风格被引量:1
2015年
张爱玲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小说家,她一生中创作了多部含义深刻而经典的爱情小说。她笔下的人物命运与城市的休戚相关的,她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多是情感丰富、思想进步的青年。张爱玲的语言文字风格是别具一格的,是那种跳脱出世俗樊笼的新式语言。张爱玲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精通英语的女作家,她将自己的多部作品都翻译成了英文,《金锁记》就是她的一部自译作品。为了使《金锁记》的译本体现出更多祖国汉语言文字的精髓和内涵,尽可能地忠实于原著作品,她在翻译《金锁记》的过程中保留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语言的"异质因素",因此译本中呈现的语言风格呈现出焕然一新的特点。本文以张爱玲小说《金锁记》译本的语言风格做详细的探讨。
徐晓梅
关键词:语言风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