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801010)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杨波白敏菂孙敏徐长群李光里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海事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工业大学基础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等离子体
  • 4篇翼型
  • 4篇阻挡放电
  • 4篇介质阻挡
  • 4篇介质阻挡放电
  • 3篇介质
  • 2篇介质阻挡放电...
  • 2篇放电等离子体
  • 1篇等离子体控制
  • 1篇低速翼型
  • 1篇烟道
  • 1篇翼型流动
  • 1篇射流
  • 1篇脱除
  • 1篇脱除NOX
  • 1篇羟基自由基
  • 1篇面射流
  • 1篇摩尔比
  • 1篇控制研究
  • 1篇航空航天

机构

  • 5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大连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沈阳航空航天...
  • 1篇大连博羽环保...

作者

  • 3篇杨波
  • 2篇白敏菂
  • 1篇冷宏
  • 1篇方弘毅
  • 1篇孟宣市
  • 1篇李华星
  • 1篇孙敏
  • 1篇毛首蕾
  • 1篇李光里
  • 1篇徐长群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沈阳航空工业...
  • 1篇航空工程进展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抑制翼型流动分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作用能力,采用α-Al2O3为电介质材料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进行了在不同来流风速、不同攻角下等离子体抑制NACA0015翼型边界层流动分离的烟线流显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激励可以有效抑制低流速、大攻角下的流动分离;在来流风速为35 m/s时,等离子体作用后翼型的失速攻角提高1.5°,等离子体抑制流动分离的效果随着攻角的增加变弱;在攻角为20.5°、来流风速30~44m/s时,等离子体对流动的控制随着来流风速呈现"变弱—增强—变弱"的趋势,等离子体激励器在翼型上的位置非常重要,越接近分离点作用效果最好;来流风速60 m/s时,等离子体仍能有效抑制翼型的失速分离,升力增加31.1%,阻力减少27.8%。
杨波孙敏白敏菂
关键词:壁面射流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抑制翼型流动分离的实验研究
为了进一步提高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作用能力,采用α-Al2O3为电介质材料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进行了在不同来流风速、不同攻角下等离子体抑制NACA0015翼型边界层流动分离的实验研究。烟线流动显示表明等离子体激励...
杨波孙敏白敏菂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
文献传递
低速翼型分离流动的等离子体主动控制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研究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放电形式及其诱导气流的规律,以及翼型迎角、自由来流速度分别对翼型流动分离抑制效果的影响。在低速、低雷诺数条件下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对NACA0015翼型进行了主动流动控制研究。结果表明:介质阻挡放电的形式为丝状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诱导气流的方向由裸露电极指向覆盖电极,由电极的布置方式决定,与接线方式无关;当来流速度为25m/s,雷诺数为2.03×105时,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可以有效地抑制翼型吸力面的流动分离,翼型最大升力系数增大约为9.7%,翼型临界失速迎角由17.5°增大到20.5°;翼型失速延迟的真正原因并非单纯的气流加速;等离子体激励器的作用效果随着来流速度的提高而减弱,研究非定常激励或等离子体激励器与流场之间的耦合效应,也许更加具有潜力。
徐长群杨波孟宣市李华星
关键词:等离子体介质阻挡放电翼型
等离子体控制翼型流动分离实验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提高等离子体的流动控制能力,在常规大气环境,来流风速分别为20m/s、30m/s、40m/s条件下进行了介质阻挡放电抑制NACA0015翼型流动分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能有效的抑制分离,实现增升减阻,但随着来流风速增加,有效控制的起始和终止攻角均变大,攻角区域却逐渐变小;可以通过在翼型分离点附近布置等离子体激励器,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提高输入功率,使控制效果达到最佳。
方弘毅李光里杨波
关键词:航空航天推进系统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
在烟道中脱除NOx并生成HNO3的方法
2011年
为了解决目前气体电离放电脱硝方法存在的等离子源体积庞大、能耗高、NOx脱除率低以及需要依靠传统脱硝方法的协同作用等问题,拟用小流量、高浓度的氧活性粒子[O2+,O(1D),O(3P),O3]、引发剂HO2-分别注入烟道中,与烟气中水反应生成.OH,在无吸收剂、催化剂、氧化剂及其他技术协同作用下,实现了烟道中.OH快速氧化脱除大烟气量中的微量NOx并生成HNO3溶液的整个反应过程,等离子体反应管道长度为1~8m.实验结果表明,氧活性粒子与NOx摩尔比值决定了脱除率,摩尔比选择在2~3为宜,此时NOx脱除率将达到95%左右,回收酸液中NO3-回收率达到58.1%;NOx脱除率随着实验气体温度增高而下降;O2含量增加对脱硝效果有20%左右的影响;H2O含量大于4%时脱硝率处于最高值.可见本方法不但解决气体电离放电脱硝存在的问题,同时又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一种绿色新方法.
白敏菂冷宏毛首蕾
关键词:摩尔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