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51025)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经建李兰董外平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从生命哲学到生命诗学——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本土化论之三被引量:1
- 2010年
- 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提出,学界已有一定共识。当存在主义从西方语境中被抽取出来放置于中国"现代性"语境后,它已在被重构的基础上获得本土化身份。它由文化理念上反社会性的生命哲学转化为艺术哲学上以和谐为准则的生命诗学,这是存在主义文学本土化的一个明显趋势。中国式存在主义的生命诗学的创作思路,分为"艺术生命化"和"生命艺术化"两个方向。生命艺术化,主要以儒家生命哲学观为主体,化合了柏格森的"生命创化说"、尼采的"酒神精神"所驱动的生命意志论等,它以鲁迅及其创作为代表。艺术生命化,基于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并融合道家的心物俱冥、物我统一等东方生命哲学观,它以何其芳、贾平凹等创作为代表。
- 杨经建
- 关键词:生命哲学生命诗学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本土化
- 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象征化被引量:2
- 2011年
- 象征性思维是中国式存在主义文学的一种特定的艺术表现形态。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象征"话语与存在主义现象学的精神契合,为其积蓄了文化资源并提供了创作生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中国式存在主义文学又是一种由于文学语境的变迁、新的文化质素的出现激发起的艺术创造意识和诗性诉求方式。中国式存在主义文学的象征性创作呈现出两种审美途径:其一是借用本雅明的话即"废墟美学"上的象征化创作或"忧郁的象征",其中感性化抒写、神秘的意念、感伤意识、唯美情调和象征诗艺发挥着综合互补的作用;其二是追求象征性表达的智性哲思层面的"苦闷的象征",它具有象征主旨知性化的本色,因而是一种深邃的理性、精妙的悟解、渊深的蕴涵在象征化思维逻辑下的审美营造。
- 杨经建
- 关键词:象征文化
- 存在主义文学的东方化表述——论村上春树和王小波的小说被引量:13
- 2010年
- 以王小波和村上春树的创作相似性为出发点进而发掘其存在主义的意义蕴涵和艺术特质,是对东方式存在主义文学更为严谨而合理的探索途径。事实上,村上春树和王小波作品中的存在主义倾向有其共同的历史文化及思想资源:同处于东亚文化圈和都遭逢现代性民族生存危机;他们的创作表明了东方式存在主义文学的成熟并表现在:首先,他们的小说作品展现了一个"荒谬"世界,这种"荒谬"已不再仅仅是人的一种生存感受,它充盈着的是对人的严酷压制,它所带来的是人的激剧异化。其次,他们的作品体现了对"孤独个体"的强烈关注,作为人物形象主体出现的"孤独个体"既接受了"孤独"的客观存在又从内心拒斥"孤独"加诸于人心的苦闷和郁结。其三,他们的创作呈示出特定的诗性诉求方式,即凭借想象力和幽默品质来表达对存在主义"诗"之"思"的艺术言说。
- 杨经建李兰
- 关键词: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文学
- 一种不合时宜的悲剧意识诉求——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边缘性论之三
- 2010年
- 对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目前学界已有初步见识。作为一种世纪性文学思潮(现象)的中国式存在主义文学实际上又处于边缘性状态,因为它不合"时"宜地延承着西方存在主义的悲剧意识以及由此衍生的审丑化品质。就其悲剧意识而言,它脱离了主流文学以克服或弥合文化困境为意旨的悲剧艺术精神的运行轨道;而其阴郁、荒冷、颓废等审丑化趋向类似于西方式"病态的愉悦"的艺术品性,既悖逆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也不符合国人业已形成的审美心理和艺术经验。
- 杨经建
- 关键词:存在主义边缘性悲剧意识
- 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论略被引量:1
- 2011年
- 20世纪是中国思想解放、文化开放的世纪,作为现代西方文化之显学的存在主义也随着"西学东渐"步入中国文化"现代性"发展轨道,并在与中国文化的交流和通融中逐渐渗透、参与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深层建设。有鉴于此,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进程中将存在主义文学作为文学史思潮来考量,由此形成新的"问题意识"以重新认识和诠释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结构形态的不同构成方式及元素,不啻一种可供尝试的学术探索途径。限于篇幅,
- 杨经建
- 关键词:存在主义文学现代西方文化启蒙主义十四行集新写实
- 历史的“虚无化”和文明的“非理性”——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边缘性论之一被引量:2
- 2010年
- 存在主义文学实际上是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进程中的一种世纪性思潮(现象),同时它又始终处于边缘性状态,所谓边缘性是由其"非理性的僭妄"所致。"非理性的僭妄"源于存在主义的怀疑精神和否定意识,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则是对主流文学"现代性"叙事原则——历史进化说和社会进步论的持疑和质询。从世纪初鲁迅的《野草》到世纪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历史的"虚无化"和文明的"非理性"成为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立场。这种不合"时"宜性使其只能处于边缘性地位,同时也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取向。
- 杨经建董外平
-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存在主义边缘性
- 新浪漫主义:五四文学与存在主义的关系性建构被引量:2
- 2010年
- 五四文学与存在主义的价值关系是近年来学界已开始意识到的话题。从"新浪漫主义"入手探寻五四文学的存在主义倾向是一种新的"问题意识"生成点。"新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五四启蒙现代性的历史语境,它以非理性主义为文化价值立场和审美思维形态,以现代主义为时代精神表征和艺术诉求方式,以生命哲学、生命诗学为创作话语的意义本体内涵。正是通过上述话语知识结构的建构"新浪漫主义"确证了五四文学与存在主义之间价值关系的必然性。
- 杨经建
- 关键词:五四文学存在主义新浪漫主义非理性主义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