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51036)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刘传霞蒋凯旋石万鹏更多>>
相关机构:济南大学济南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学

主题

  • 7篇文学
  • 4篇中国文学
  • 4篇身体
  • 4篇国文
  • 4篇国文学
  • 2篇性别政治
  • 2篇叙事
  • 2篇隐喻
  • 2篇政治
  • 2篇身份
  • 2篇女性
  • 2篇文化
  • 2篇脸谱化
  • 2篇爱欲
  • 1篇代文
  • 1篇性别特征
  • 1篇意蕴
  • 1篇政治隐喻
  • 1篇知识分子
  • 1篇身体形态

机构

  • 11篇济南大学
  • 1篇济南职业学院

作者

  • 11篇刘传霞
  • 1篇蒋凯旋
  • 1篇石万鹏

传媒

  • 2篇妇女研究论丛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晋阳学刊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尚化身体的文学景观被引量:1
2014年
时尚是一种有关身体的文化,表达的是文化中的身体。时尚参与了现代人的身体建设,也参与了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建设。文本形态的时尚身体话语,承载着时尚制造与传播,身体规训与建构,身份确立与表达等功用,具有多重文化意蕴和重要社会文化作用。时尚身体在文学中出场的时空与体量,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变迁紧密相连。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消费主义文化思潮鼓荡之下,在现实世界和虚构的文学世界里,时尚消费都成为一种潮流。然而,作为担负人类文化精神引导责任的文学,在叙述消费时尚、构建时尚时应当保持理性反省与批判的立场,不能仅仅以记录者姿态出现。
刘传霞
关键词:身体身份
论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学女性身体形态脸谱化叙述被引量:3
2012年
1949年中国大陆的女性解放运动,拓展了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以"铁姑娘"为代表的女英雄形象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对女性能力的评价,打破了女性柔弱无力的僵化性别印象,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以及支持这一模式的文化观念系统,为女性争取到了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公共领域的权力,改变了传统社会评判女性的标准,瓦解了传统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设定,但是,消匿女性特征的女英雄和凸显女性性别特征的反面女性的脸谱化文学叙述,又将中国社会具有巨大进步意义现代性社会性别建构推向了另一个二元对立、不平等的性别神话之中。
刘传霞蒋凯旋
关键词:女性形象性别特征脸谱化身体形态
中国文学服装叙述的政治文化形态被引量:1
2010年
着装是将身体社会化并赋予其意义与身份的一种手段,个体的着装隶属于社会身体管理学的范畴。服装是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其的变化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联系在一起。朝代的更迭、政体的改变、思想的变迁,往往最直接地表现在服装之上。借助在现代性意识形态话语,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服装叙述担负了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语义功能。
刘传霞
关键词:服装身体文化
没有痛感的身体——论1950-1970年代革命历史小说的受虐叙述被引量:3
2013年
革命是两种力量的较量与搏杀,在这充斥着暴力的力量抗衡中,肉体博弈与对抗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因而,革命历史小说中充满了大量的施虐与受虐的身体叙事。与死亡叙述一样,1950-1970年代革命历史小说中的受虐叙述走向单一化,革命与否不仅是判断施虐合法性的唯一标准,而且也决定受虐体验的道德情感维度。
刘传霞
关键词:革命历史小说身体叙事受虐情感维度合法性
脸谱化的身体——论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的身体叙述被引量:2
2011年
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身体形态的脸谱化与政治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出现与发展,决不仅仅是影响与规塑当代中国人的身体外观的"小"问题,而是一个包含政治和文化等复杂意识形态内涵的"大"问题。英雄的身体形态具有范式功能,而反面人物的身体形态具有惩戒功能。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身体形态的脸谱化叙述,迎合了受传统俗文化熏陶的普通大众的审美心理需求,在一定阶段帮助了国家意识形态的快速整合与确立,同时,对革命英雄强健有力身体形态强调,建构了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身体美学,也激发了人们对崇高、伟大等人类永恒意义的追寻。然而,身体形态的脸谱化叙述其实违背了人的真实性、自然性,当脸谱化与政治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必然走向另一个极端。
刘传霞石万鹏
关键词:身体叙述脸谱化中国文学
身体治理的政治隐喻——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的疾病叙事被引量:9
2011年
在1950—1970年代,独具个性的个人化身体被规范化、模式化的阶级、集体身体所取代,知识分子张扬自我意识、改造社会的意愿遭遇国家意识形态的整合与压抑,知识分子成为被社会所改造的对象。在这种政治文化语境之中,知识分子不仅丧失了为国家民族、为普通民众疗伤治病的资格,而且也失去了把疾病作为凸现自我身份、救赎受难灵魂的可能性。在为数不多的涉及当代现实生活的疾病叙事中,疾病治疗取代了疾病表现,政治意识形态成为疾病隐喻的唯一指向。
刘传霞
关键词:政治身体隐喻
论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爱欲叙述
2012年
文学叙事具有将抽象的伦理道德感性化的功能,通过文学叙述人们能够将外在的要求规范变成主动追求的目标。对于绝大部分中国民众来说,他们更容易在自己所熟悉的文学模式中将革命伦理的质询与召唤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认同革命伦理,从而在新的现实政治话语秩序中建立起主体性。1950-1970年代革命文学的爱欲叙述,一方面压抑革命者的个人爱欲,另一方面又遵从世俗幸福原则,按照阶级身份、政治立场对爱欲资源进行了重新分配,从而召唤人们加入革命的行列。
刘传霞
关键词:爱欲文学叙述
多重身份的文化意蕴解析——重读《人到中年》被引量:1
2010年
《人到中年》的陆文婷是新时期文学中第一个产生巨大社会效应的多重身份的角色,一个兼具医生和病人双重身份的知识分子。从近代文学开始,文学叙述中的疾病、医生、病人就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生理和职业标志,而是颇具丰厚文化意蕴的隐喻。当谌容赋予知识女性陆文婷以眼科医生的职业身份、并将她悲剧性的人生安排在病榻上进行讲述的时候,她的故事就逸出了批判"左倾"思潮、呼吁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等政治主题,传达出更多对知识分子和女性的社会主体建构和自我身份认同的思考。
刘传霞
关键词:知识分子女性隐喻
论20世纪50-70年代爱欲叙述中的性别政治被引量:1
2011年
在中国革命胜利之后,为了社会秩序稳定,也为了聚拢、集结人们全部身体力量为革命建设服务,国家意识形态加强了对爱欲的管束与治理,革命伦理建立了压抑个人爱欲快感、崇尚奉献牺牲的革命爱欲观。然而,从性别政治角度考察,不论是"十七年"时期压抑爱欲的革命文学叙述,还是文革时期彻底剔除爱欲的激进文学叙述,写作者的性别立场仍潜在规约与影响着文本对男女两性性别角色的认知和建构。男作家的革命文本叙述也隐含着男性中心主义文化立场,而女作家的革命文本却在革命规范之内做着隐蔽的突破,试图为女性解放找寻合理路径,为女性寻求更加开阔的生存空间。
刘传霞
关键词:性别政治爱欲
论《废都》《白鹿原》性叙述中的性别政治被引量:2
2013年
1990年代以来活跃在性叙述行列中的作家,除了钟情于都市生活的青年作家,还有贾平凹、陈忠实等执着于乡土写作的中年作家。贾平凹为那些深陷在消费文化"废都"里、而且被消费文化"废掉"了政治话语权力的精英知识分子或者说男性文化英雄量身打造了一个性神话;陈忠实在"白鹿原"上为践行传统儒家文化的仁人君子建造了一座性道德丰碑。与1960-19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相比,性在1950年代作家笔下牵连着更多的历史与现实,绝不仅仅是单纯谋取快感的消费品,而是历史与文化的多重象喻。不过,他们的作品也沾染了消费文化时代的性狂欢印记,其笔下的性叙述也透露着男权文化的性别政治。
刘传霞
关键词:《废都》《白鹿原》象喻性别政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