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Z401)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戚中田赵平邵圣文于建国武文斌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炎
  • 4篇丙型
  • 4篇丙型肝炎
  • 4篇病毒
  • 3篇肝炎病毒
  • 3篇丙型肝炎病毒
  • 2篇蛋白
  • 2篇中和抗体
  • 2篇抗体
  • 2篇高变区
  • 2篇高变区1
  • 2篇F蛋白
  • 1篇点突变
  • 1篇血清
  • 1篇疫苗
  • 1篇疫苗诱导
  • 1篇突变
  • 1篇位点
  • 1篇位点突变
  • 1篇细胞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解放军第88...
  • 1篇解放军第八十...

作者

  • 5篇戚中田
  • 4篇赵平
  • 2篇华显
  • 2篇武文斌
  • 2篇尹迪
  • 2篇童一民
  • 2篇于建国
  • 2篇严石
  • 2篇邵圣文
  • 1篇边中启
  • 1篇魏萍
  • 1篇龚育平
  • 1篇丁惠
  • 1篇丁惠
  • 1篇徐凤花
  • 1篇刘媛
  • 1篇任艳丽
  • 1篇杨苗
  • 1篇王永智
  • 1篇赵平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模拟表位的交叉反应性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高变区1(Hypervariable region 1,HVR1)抗原表位的交叉反应性,获取高反应性的抗原表位。设计并合成5种HVR1模拟表位基因,构建编码HVR1模拟表位的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表位蛋白。ELISA法检测表位蛋白与35份HCV抗体阳性血清的交叉反应性。包装HCV假病毒(HCVpseudotype particles,HCVpp),评价表位蛋白免疫BALB/c鼠血清在假病毒感染Huh7.5细胞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表达纯化的5种表位蛋白(P1、P2、P5、P6、P8)均可与HCV抗体阳性血清反应,阳性反应率分别为54.3%(P1)、62.9%(P2)、80%(P5)、68.6%(P6)、54.3%(P8)。表位蛋白P6、P8免疫BALB/c鼠血清对HCV假病毒感染Huh7.5细胞具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选取的HVR1模拟表位在HCV感染免疫与疫苗研制中可能具有潜在的价值。
杨苗赵平边中启任艳丽龚育平戚中田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模拟表位交叉反应性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交叉中和抗体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分析HCV感染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交叉反应性中和抗体。方法以分泌表达HCV包膜E2蛋白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的293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HCV E2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检测HCV E2抗体的ELISA方法,检测48份HCV抗体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然后用免疫荧光分析血清与HCV全长包膜蛋白表达质粒转染的293T细胞的结合反应,再用5株HCV假病毒为模型分析阴性血清的病毒中和活性。结果48份抗-HCV阳性血清中,E2抗体阳性血清达36份,阳性率75%。免疫荧光分析的结果与ELISA检测一致。HCV E2抗体阳性血清对5株HCV假病毒的感染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中和作用,中和活性与E2抗体水平相一致。结论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交叉中和抗体,提示开发能诱导广泛交叉中和抗体的丙型肝炎疫苗或许具有可行性。
严石童一民华显魏萍尹迪赵平戚中田
关键词:丙型肝炎中和抗体E2蛋白
HCV F蛋白体外自组装以及在HCV感染者肝组织中的分布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HCV F(frameshift)蛋白是否能自组装为病毒样颗粒以及F蛋白是否存在于HCV患者肝组织中。方法将0.5—1g/L大肠埃希菌重组表达的F蛋白与0.006g/L tRNA混合,于100μl组装缓冲液中进行反应,取组装产物进行1:10稀释,2%醋酸铀复染后电镜观察是否形成病毒样颗粒。HCV感染者肝组织中F蛋白的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1g/L F蛋白与tRNA混合(167:1)后,可形成直径35nm的病毒样颗粒。在20例HCV感染者的肝穿刺组织标本中,有2例患者的肝细胞胞浆中可检测到F蛋白。结论F蛋白在体外可以形成病毒样颗粒,在部分HCV感染者的肝组织中存在F蛋白,F蛋白在HCV的生活周期中可能有重要功能。
邵圣文于建国武文斌赵平戚中田
关键词:F蛋白病毒样颗粒肝活检标本
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磷酸化位点突变与细胞内分布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F蛋白磷酸化位点突变对其在细胞内分布位置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NetPhos2.0Server软件预测F蛋白的磷酸化位点,据此设计重叠引物,利用引物之间相互延伸获得突变型HCVf基因,该基因第13、14、114、121和124位密码子由野生型f基因的TCT突变为GAT,对应氨基酸由丝氨酸(S)突变为天冬氨酸(D)。将突变型f基因及野生型f基因定向克隆至pEGFP-N1,得到pEGFP-mf和pEGFP-f重组子。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子转染HepG2细胞,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突变型F蛋白以及野生型F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拍照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HepG2细胞中,突变型F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90%),细胞质内有少量分布(10%),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63.70±3.20和7.06±0.3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99.2);野生型F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94.9%),细胞核内有少量分布(5.1%),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83.34±4.07和4.48±0.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106.5)。结论HCVF蛋白在细胞内存在磷酸化和非磷酸化2种形式,其功能也不同。细胞质内以磷酸化F蛋白为主,非磷酸化F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内。磷酸化F蛋白可能参与HCV复制调节,非磷酸化F蛋白可能影响细胞核内基因转录。
邵圣文于建国武文斌赵平丁惠戚中田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磷酸化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E2蛋白D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中和抗体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HCV包膜E2蛋白D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中和抗体的可行性。方法分别构建HCV E2蛋白全长表达质粒pcDNA3.1-1a746、截除疏水性羧基末端的表达质粒pcDNA3.1-1a661以及同时截除疏水性羧基末端和高变区1(HVR1)的表达质粒pcDNA3.1-1a661Δ,转染293T细胞,以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的HCV E2蛋白,将3种表达质粒以及空载体分别肌注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血清的E2及HVR1抗体,以HCV假病毒模型分析小鼠血清的中和活性。结果3种E2表达质粒均能有效表达HCV E2蛋白,其中pcDNA3.1-1a746质粒的表达产物不能分泌,而pcDNA3.1-1a661和pcDNA3.1-1a661Δ均能分泌表达E2蛋白。分泌表达E2蛋白可显著增强小鼠的抗体应答,pcDNA3.1-1a661免疫血清对HCV假病毒颗粒(HCVpp)的中和活性明显高于pcDNA3.1-1a661Δ免疫血清。pcDNA3.1-1a661免疫血清中的HVR1抗体量仅占总E2抗体的一小部分,却是中和抗体的重要成分。结论表达E2蛋白的DNA疫苗能有效诱导HCV中和抗体的产生,HVR1不仅是重要的中和抗体表位,而且能增强E2蛋白其他抗原表位的抗体应答。
尹迪严石丁惠华显童一民王永智刘媛徐凤花赵平戚中田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高变区1中和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