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D201232)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纪凤颖常燃周阳刘丰杜易芳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胰腺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成像
  • 3篇成像
  • 2篇胰腺炎
  • 2篇腺炎
  • 2篇急性胰腺炎
  • 2篇肝脏
  • 1篇低剂量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胰腺癌
  • 1篇支持疗法
  • 1篇容积
  • 1篇脾脏
  • 1篇中汤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学
  • 1篇腺癌
  • 1篇黄芪建中汤

机构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纪凤颖
  • 2篇周阳
  • 2篇常燃
  • 2篇刘丰
  • 1篇周阳
  • 1篇肖喜刚
  • 1篇赵旭
  • 1篇杜易芳
  • 1篇赵雪珂
  • 1篇赵旭
  • 1篇许英浩
  • 1篇赵雪珂
  • 1篇周阳

传媒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四川中医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急性胰腺炎伴脾脏密度减低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9年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腹症,以急性上腹痛和血尿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为其主要的临床特点,急性胰腺炎除了对胰腺自身组织的产生损伤外,对胰腺外器官也会产生不同的损伤,并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在急性胰腺炎的脾脏并发症中,脾梗死在CT图像中表现为脾脏密度不均匀性减低,除此之外脾脏实质的密度在CT图像中是相对比较固定的,但是在有些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图像中会出现脾脏密度一过性弥漫性减低的影像表现,治疗后复查CT显示脾脏密度恢复正常,该现象的形成原因尚不清楚,国内外有关该现象的文献报道及研究十分的有限,本文通过分析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回顾相关的文献病例,探讨急性胰腺炎伴脾脏密度一过性弥漫性减低产生的可能性原因。
周阳刘丰姜佳琪张洪博张亚楠纪凤颖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脾脏并发症
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320排动态容积CT在肝硬化患者灌注成像的作用以及临床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肝硬化患者及44例肝脏正常者就诊同时行肝脏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扫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肝脏曲线和正常肝脏的时间-密度曲线基本一致。肝硬化患者经灌注后左右叶参数无显著性差异。肝硬化患者的肝容积变化与HAP、HPP、HBF等肝脏血流灌注参数有关。结论通过对肝脏灌注成像的方法可以对全肝血流灌注参数进行测量。肝硬化的程度可由肝脏血流灌注参数反应。
许英浩纪凤颖常燃肖喜刚
关键词:肝硬化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
低剂量灌注CT成像诊断胰腺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随着MSCT的不断发展以及检查技术的不断完善,胰腺疾病的诊断率也不断进步。CT可以对胰腺进行普通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及CT灌注扫描(CTPI)。其中,普通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小的胰腺癌病灶诊断率较低;普通灌注扫描可以通过监测胰腺组织血流动力学评价胰腺功能,对于早期胰腺癌的诊断率较高,但辐射剂量也较高,因此对患者的远期影响较大。因此,在满足对胰腺癌疾病诊断条件的前提下,减少CT扫描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灌注扫描通过监测患者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正常胰腺及胰腺癌病灶进行观察,能够在减少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灌注数据,从而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进而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刘丰康洋铭周阳姜佳琪张洪博张亚楠纪凤颖
关键词:胰腺癌低剂量CT诊断
肝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脏肿瘤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被引量:7
2018年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作为一种功能成像技术可无创性评估靶目标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自1993年Mile等首次报道其在肝脏肿瘤的应用以来,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软硬件的更新,既往CTPI存在的问题,诸如,辐射剂量过高,扫描协议缺乏标准化,呼吸运动伪影,结果可重复性问题,扫描范围较小等问题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使其在肝脏肿瘤应用中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众所周知,CTPI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形态学成像方式对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检测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疗效等的不足。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肝CTPI技术在肝肿瘤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赵旭纪凤颖常燃赵雪珂刘丰周阳
关键词:CT灌注成像肝脏肿瘤学
CT全肝灌注的临床应用及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后处理功能的完善,肝灌注成像以研究组织、器官血流动力学变化已成为影像界关注的热点,然而CT灌注成像在肝脏等实质性器官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肝脏具有双重血供,在各种病理生理情况下,肝脏动静脉之间及门静脉之间的血流动力学发生着复杂的变化。CT被认为是诊断肝脏病变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CT灌注成像能反映组织器官微循环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快速、准确、无创的功能成像方法。肝脏灌注CT检查可以同时获得形态和功能两方面的信息,使我们有可能早于形态学变化之前发现肝脏病变,有助于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并能评价各种治疗手段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本文针对全肝灌注CT扫描在临床的应用进行综述。
赵雪珂纪凤颖赵旭周阳刘丰
关键词:灌注成像肝脏血流动力学
加味黄芪建中汤联用柴芍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hs-CRP、GSH-Px和AOPP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建中汤联用柴芍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hs-CRP、GSH-Px和AOPP的影响。方法:收集12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支持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柴芍承气汤保留灌肠,同时予服加味黄芪建中汤,两组均治疗7d,比较治疗7d后两组患者疗效,观察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恶心呕吐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自主排便时间,血象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前及7日后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改变情况,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3.8%(P<0.05);观察组的各项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TNF-α、IL-8、IL-6、hs-CRP、AOPP均较对照组下降更多(P<0.05),GSH-Px和SOD均较对照组升高更多(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不良事件概率为18.0%,低于对照组出现不良事件概率37.7%(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联用柴芍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各项生化指标的改善更优,且安全性更好,值得在西医支持疗法基础上使用。
靳桐杜易芳
关键词:支持疗法急性胰腺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