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559)

作品数:8 被引量:75H指数:7
相关作者:母其文郭志伟陈华平靳雨欧君更多>>
相关机构:南充市中心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经颅磁刺激
  • 6篇磁刺激
  • 6篇磁共振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重复经颅磁刺...
  • 4篇功能磁共振
  • 3篇功能磁共振成...
  • 2篇动功
  • 2篇卒中
  • 1篇低频振幅
  • 1篇动脉自旋标记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血流
  • 1篇循证
  • 1篇循证医学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影像

机构

  • 6篇南充市中心医...
  • 4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川北医学院
  • 3篇川北医学院第...
  • 2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阆中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母其文
  • 3篇陈华平
  • 3篇郭志伟
  • 2篇靳雨
  • 1篇余帮龙
  • 1篇何斌
  • 1篇张福洲
  • 1篇祝林
  • 1篇欧君
  • 1篇邢国强
  • 1篇张兰
  • 1篇蒋志军
  • 1篇杨昌霞

传媒

  • 5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rTMS治疗PSD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5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有效数据,同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版统计学软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4篇RCT论文(共有患者16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TMS治疗组可有效地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总效应值为-1.36[95%CI,(-1.6,-1.12),P〈0.05],抗抑郁的有效率为85%。在抗抑郁治疗的同时,rTMS组更有利于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总效应值为-0.82[95%CI,(-1.2,-0.44),P〈O.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按刺激频率和部位分为高频左侧额叶背外侧区(10Hz)、低频右侧额叶背外侧(1Hz)和低频双侧前额叶(0.5Hz和1Hz)3组,其平均效应值分别为-1.44[95%CI,(-1.68,-1.2),P〈0.05],-1.08[95%CI,(-1.82,-0.34),P〈0.05],-1.39[95%CI,(-1.91,-0.87),P〈0.05],但组间异质性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脑卒中不同时间段分组分析,脑卒中急性和亚急性期出现抑郁的效应量为-1.45[95%CI,(-1.84,-1.06),P〈0.05],慢性期出现抑郁的效应量为-1.40[95%CI,(-1.69,-1.1),P〈0.05],组问异质性分析显示,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研究均未报道rTMS刺激期间出现任何明显副反应。结论rTMS对PSD患者的情绪有-定的积极作用。受纳人研究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有赖于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研究加以验证。
靳雨邢国强郭志伟鼋淹母其文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抑郁症循证医学
DWI结合flair对脑梗塞分期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flair对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3年9月578例资料完整的脑梗塞病例,计算MRI各序列对超急性期、急性期、慢性期脑梗塞诊断的阳性率。结果对超急性期〈6小时及慢性期≥11天脑梗塞,DWI序列及DWI结合flair的检出率均明显比T1WI、T2WI、Flair序列高,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急性期(>6小时~10天以内)脑梗塞,T1WI、T2WI、Flair序列的检出率与DWI序列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序列影像诊断与临床符合率最高的是DWI,而DWI结合flair得出的诊断与临床符合率更高。结论 DWI结合flair是脑梗塞分期的重要手段,为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脑梗塞不能只作常规的T1WI和T2WI,还应加作flair、DWI,这对鉴别新、旧脑梗塞尤其重要。
余帮龙余帮龙母其文张福洲陈华平
关键词:脑梗塞磁共振成像
高、低频rTMS治疗卒中后偏瘫的疗效及机制差异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及机制差异。方法选取21例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高频组(10 Hz,n=11)和低频组(1 Hz,n=10)。两组分别给予患侧、健侧大脑半球初级运动皮层(M1区)为期10 d的rTMS治疗。采集两组治疗前后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rs-fMRI)图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表(BI)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比较其变化及差异。结果rTMS治疗后,两组临床评估量表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高频组FMA、BI评分、NIHSS改变更明显。rTMS治疗后,高频组运动功能网络在患侧中央前、后回、辅助运动皮层(SMA)及右侧中央后回明显增强,低频组在健侧中央前回、额中回及双侧SMA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频组比较,高频组大脑功能网络连通性在健侧中央后回、双侧中央前回、双侧SMA和患侧额中回更强,健侧额中回区运动网络的功能连接更弱(P<0.05)。结论高频rTMS更能影响患侧功能网络,改善卒中后偏瘫。
秦琳梓郭志伟杨昌霞母其文杜泳荟
关键词:卒中偏瘫经颅磁刺激磁共振成像
rTMS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脑灌注特点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全脑血流量(CBF)变化情况,以进一步了解rTMS在卒中患者运动康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南充市中心医院住院部皮层下脑梗塞患者23例,分为rTMS真刺激组(rTMS组)15例和伪刺激组(sham组)8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10天高频真刺激和伪刺激治疗,其余临床治疗措施相同。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及影像数据采集。比较rTMS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改变及相关脑区CBF的变化情况,以及rTMS组与sham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rTMS治疗前后CBF改变量与运动评分改变量之间的联系。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且rTMS组患者的FMA评分改善比sham组更明显。表明rTMS可促进皮层下脑梗塞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rTMS组治疗后CBF值在患侧中央后回、中央前回、顶上回、中央旁小叶、健侧大脑脚、中脑、小脑上脚、小脑中脚显著升高。Sham组患者治疗后运动相关脑区的CBF值增加,但未见显著变化表现。此外,治疗后rTMS组比sham组在健侧额上回、额中回、健侧中央前回、患侧辅助运动区CBF值增加更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rTMS组于治疗前患侧中央后回、健侧小脑半球的CBF值与FMA、NIHSS评分显著相关(P<0.05),且rTMS治疗后患侧中央后回CBF值的增加与FMA评分的改善显著正相关(r=0.56,P=0.03)。sham组未见明显相关。结论3D-ASL可无创、定量检测患者全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有效预测rTMS疗效。rTMS促进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强皮质-小脑通路以及健侧运动相关脑区的脑血流灌注实现。
靳雨蒲廷郭志伟白茜母其文
关键词:运动功能恢复脑血流量
交互式经颅磁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进展述评被引量:7
2015年
经颅磁刺激(TMS)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非侵入性地刺激大脑皮层,从而改变刺激部位及与该部位存在结构和功能连接的远端脑区的血氧水平。交互式经颅磁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TMS-f MRI)能实时观察到TMS脉冲刺激对这些脑区神经活动的兴奋或抑制情况。本文对交互式经颅磁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技术进展进行评述。
母其文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
重复经颅磁刺激及其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4年
重复经颅磁刺激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非侵入性地刺激大脑皮层,从而改变刺激部位及与刺激部位存在解剖连接部位的皮层兴奋性。动物实验已证明重复经颅磁刺激可对皮层兴奋性产生持久性效果,并有效改变突触连接性。因其无创、无辐射且操作简便,重复经颅磁刺激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康复医学及认知领域,成为一种最具潜力的临床治疗方法。本文对重复经颅磁刺激从动物实验到中风、抑郁、帕金森等临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提供实时交互式经颅磁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中风病人中的初步研究情况。
母其文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动物实验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功能影像学改变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及其功能影像学变化。方法纳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分为rTMS治疗组8例和传统康复治疗组(Conventional Therapy,CT)7例;rTMS组除接受10天高频rTMS治疗外,其他治疗措施与CT组相同。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两组的临床评分进行评估,并进行功能磁共振图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采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临床评分及神经活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rTMS组患者的FMA和BI评分改善优于CT组。另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F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LFF值增加的脑区包括:右侧壳核、左侧小脑;ALFF值降低的脑区有:双侧M1区、双侧SMA区、右侧丘脑、右侧小脑。结论高频rTMS可以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且高频rTMS可能通过影响大脑内相关区域的神经活动强度达到康复效果。
杨昌霞郭志伟母其文廖祥靳雨张兰陈华平蒋志军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运动功能障碍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瘫患儿功能网络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瘫患儿功能网络的影响,为了解rTMS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1例脑瘫患儿进行为期一年的周期性rTMS治疗,刺激频率1Hz,每个治疗周期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选取刺激额中回区域为种子点,分析种子点与全脑所有体素的功能连接情况,并将不同治疗阶段的功能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额中回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性随治疗时间逐渐增强,连接区域逐渐增大,尤其是与运动皮层、小脑、楔前叶以及海马的连接范围及强度呈明显的动态变化。结论在前额叶区域对脑瘫患儿进行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大脑的功能连接情况,这些结果证明了rTMS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
郭志伟郭志伟母其文陈华平母其文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脑瘫功能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