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ZH243)

作品数:19 被引量:84H指数:5
相关作者:李维武萧洪恩谢中和易燕明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哲学
  • 4篇中国哲学
  • 3篇哲学转型
  • 3篇政治
  • 3篇孙中山
  • 3篇主义
  • 3篇文化
  • 3篇毛泽东
  • 2篇徐复观
  • 2篇张君劢
  • 2篇哲学史
  • 2篇政治革命
  • 2篇社会革命
  • 2篇土家族
  • 2篇朱执信
  • 2篇文化保守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哲...
  • 2篇民主
  • 2篇民族革命

机构

  • 15篇武汉大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李维武
  • 3篇萧洪恩
  • 1篇易燕明
  • 1篇谢中和

传媒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湖湘论坛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学术界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学术月刊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学术探索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思想与文化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五四运动与民主观念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变化被引量:4
2011年
1915—1924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观念与科学观念相伴随,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口号与价值认同。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对新文化运动发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影响,促使中国人重新思考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道路,进而促使中国人对民主观念的理解和阐释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陈独秀对"民主"内涵的新阐释,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梁漱溟强调在儒学基础上认肯"民主",这些都是对民主政治不同追求的有代表性的体现。民主观念的这一变化,具有多方面的合理性,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有着积极的值得肯定的意义。
李维武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民主观念孙中山
文化保守主义再度兴起的实质、原因与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文化保守主义在新世纪之交的再度兴起,已成为今天中国思想世界的一个重要现象。这一思潮的最基本实质,在于力图重新确立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以重构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一思潮再度兴起的根本原因,则在于近30年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所造成的思想空间的开放、主流价值观念的重建及对民族根性与民族身份的认同和保持。对于文化保守主义的巨大影响所具有的复杂性,我们要把它放在当代中国的现实背景下予以深入而辩证的分析,既要看到其中所具有的合理的积极的内容,也要看到其中所具有的不合理的负面的内容。
李维武
关键词:文化保守主义文化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大学哲学系的出现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哲学的开展
2009年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与传统更新,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现代大学哲学系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出现,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现代大学哲学系的教育实践,不仅使"哲学"概念在20世纪中国扎下根来,而且建立了现代哲学教育制度,加强了哲学家之间的思想交流,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哲学系,培养了一批从事哲学研究的专门人才,这些都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开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如今一些教育管理者把生物遗传学中的"近亲繁殖"概念搬进现代大学教育领域,以为现代大学教育中的师生间的学术传承关系,只会像生物近亲繁殖那样一代代退化下去,这实在是一种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谬见。
李维武
关键词:哲学系20世纪中国哲学
从唯物辩证法论战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对艾思奇《大众哲学》的解读被引量:10
2011年
艾思奇《大众哲学》的思想内涵及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除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视域来解读外,还需要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来解读。20世纪30年代的唯物辩证法论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问题;艾思奇对论战的参与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深刻影响了《大众哲学》的思路、结构与内容。正是在这场论战中,艾思奇通过批判张东荪、叶青的哲学思路和思维方法,形成了阐发辩证法唯物论体系的思路,并根据这一思路在《大众哲学》中对辩证法唯物论体系作了大众化的阐释,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方向。只有看到《大众哲学》的多方面贡献、意义与影响,才能对《大众哲学》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价值作出深刻而全面的了解。
李维武
关键词:《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20世纪30年代~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的形态被引量:14
2008年
20世纪30年代~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结合,是通过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和赞成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各自的个性化的探讨,以不同的论或史的形态来推进和实现的。毛泽东对湖湘学风的承继与发展,吕振羽对中国思想通史的整理与阐释,侯外庐对早期启蒙思潮的结合点的确立,张申府、张岱年兄弟对“三结合”的新哲学的建构,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形态。这种“一本而万殊”的合理开展,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呈现出多彩的色调和多样的形式,显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活力和理论魅力。
李维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毛泽东侯外庐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如何继承?被引量:9
2009年
毛泽东所讲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不仅是指由孔子所代表的中国思想文化的古代传统,而且包括由孙中山所代表的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传统。这两种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很重要,但意义并不相同。中国马克思主义只有在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传统中,才能最终建立与中国思想文化在传统上的内在联系,从而解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世界中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李维武
关键词: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孔子孙中山
张岱年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及其启示被引量:4
2010年
20世纪30年代中期,张岱年明确提出并探讨了"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问题,认为创造新的中国哲学需要集中解决四个问题:(一)"中国现在所需要的哲学必须是综合的";(二)"中国现在所需要的哲学乃是一种有力量的哲学";(三)"一个新哲学必更有其新创的方法";(四)"一个伟大的有力的哲学必能悬定伟大的理想"。通过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他为现代形态中国哲学的开展指示了方向。这些思考与探讨,不仅对于当时中国哲学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今天中国哲学开展仍有着重要的启示。
李维武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与传统更新--关于19-20世纪中国哲学史观的思考被引量:4
2012年
对于鸦片战争以来的19—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者们往往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种看法之不同,并不在于是否承认19—20世纪中国哲学与以往数千年中国哲学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不在于是否承认这一变化的根源来自中国从鸦片战争起被卷入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为模式的全球性现代化运动,以及由此而来的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的大规模传人中国;而是在于如何看待中国哲学的这一历史性变化。其分歧大致可归结为两派观点:一派认为,中国哲学在19_20世纪的巨大变化,对中国哲学传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中国哲学的主流开展自此背离了中国哲学传统,
李维武
关键词:中国哲学哲学传统哲学史观鸦片战争西方文化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中国现代革命观念的形成被引量:4
2011年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中国人的革命观念实现了由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从而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王朝的覆灭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中国现代革命观念形成中,既承继了中国古代革命观念的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内容,又引入了西方近代革命观念、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无政府主义革命理论,更有中国革命派思想家综合中西古今思想资源所进行的融贯与创新,如邹容初步提出的中国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确立的三民主义、陈天华主张的"国民革命"与"英雄革命"相区分、朱执信主张的"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相并行,其中不仅包含了反清的内容,也不仅包含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容,还包含了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社会主义理想追求。
李维武
关键词: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朱执信
冯契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被引量:6
2006年
冯契在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史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哲学问题上,强调哲学要关注时代的问题;二是在哲学传统上,提出不同于古代传统的近代传统;三是在哲学研究视域上,重视哲学与其他观念之间的联系,主张把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引向更广阔的视域。这一哲学史观,对19—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李维武
关键词:方法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