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20004)

作品数:13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程志华张学敏许敬辉王政燃史育华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河北金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哲学
  • 4篇儒家
  • 4篇儒学
  • 3篇本体论
  • 2篇哲学体系
  • 2篇儒家哲学
  • 2篇谭嗣同
  • 1篇道论
  • 1篇道体
  • 1篇以太
  • 1篇义理
  • 1篇异化
  • 1篇异化问题
  • 1篇语言
  • 1篇张申府
  • 1篇儒家伦理
  • 1篇儒家文化
  • 1篇儒学观
  • 1篇生命
  • 1篇生命哲学

机构

  • 13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金融学院

作者

  • 13篇程志华
  • 2篇张学敏
  • 1篇丁立磊
  • 1篇王瑞良
  • 1篇史育华
  • 1篇王政燃
  • 1篇许敬辉

传媒

  • 4篇河北大学学报...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哲学研究
  • 1篇东岳论丛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打倒孔家店 救出孔夫子——张申府的儒学观
2017年
面对20世纪初叶学界出现的批儒和尊孔思潮,张申府认为,对于这两股思潮应当"重新估价",即应该区分"孔家店"与"孔夫子",即区分儒教糟粕与孔子精神。在他看来,对作为儒教糟粕的"孔家店"应该打倒,而对作为孔子精神的"孔夫子"应该继承。但是,要实现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仅仅继承和弘扬这些传统并不具足,还应该针对现实问题,对儒学进行"哲学地"研究,以为中国文化未来发展提供价值之源。即儒学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总之,"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乃张申府之完整的儒学观。
程志华
关键词:张申府孔夫子儒学观
儒家哲学的“移植”、意义阐发及未来扩展——南乐山的儒家哲学思想被引量:1
2017年
作为美国"波士顿儒家"的代表人物,南乐山认为,儒家哲学可以"移植"到西方世界。不过,"移植"后的儒家哲学须"有所作为",唯有如此,儒家哲学才可获得自身发展,也才可为人类哲学作出贡献。一方面,儒家哲学可具有现代意义。在西方哲学,"创造"含义为"无中生有",它体现的是"被创造世界"的"确定性"与"创造源泉"之"非确定性"的不对称。儒家哲学的"创造"为"变化"即"萌生"之义,它忽视超越事物的"确定性",而重视具体事物的"内在确定性",二者关系即为"不对称"。因此,儒家哲学可助于理解西方哲学的"创造"观念。另一方面,儒家哲学应拓展话语范围。即,儒学作为一个"活的传统",面对西方现实生活,它应在"形而上学"、"哲学宇宙论"、"人性论"和"社会理论"四个方面,解答西方文化对这些问题的关切,从而深化儒学的未来发展。
程志华许敬辉
关键词:儒家哲学
陈荣捷儒家哲学思想三题被引量:2
2015年
陈荣捷不仅是一位哲学史家,也是一位哲学家。作为哲学史家,他对于中国哲学史尤其是朱熹哲学的研究享誉中外。作为哲学家,他对于儒家哲学有诸多理论创新。具体来讲,其儒家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人本主义非西方所独有,儒学亦为人本主义;其二,与西方哲学之二元论不同,儒学形上学具有"综合"特征;其三,儒学虽不是典型宗教,但具有宗教性。
程志华
关键词:陈荣捷儒家哲学
儒家文化的古代发生、现代困境与未来出路——余英时关于儒家文化的理解
2015年
余英时认为,作为古代人类文明史的里程碑,"哲学的突破"塑造了代表人类智慧的"三大原型",即中、西、印三种文化的本原形态。整体地看,中西两种文化既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或者说,中西两种文化是"个性"显著不同的两种文化,因此不能将现代化等同于"西化"。自近代以来,因为作为其"托身之所"的建制崩溃了,儒家文化遭遇"空前的"困境而变成现代社会的"游魂"。但是,如果儒学以"日常人生化"来"招魂",不仅可"开出"新的精神资源,自身也可因此而获得"新生"。
程志华
谭嗣同“仁本体论”的建构、解构与儒学还原--纪念谭嗣同诞辰150周年谭嗣同之“仁本体论”的建构
2015年
在中国近代史上,谭嗣同是一个著名政治人物:他因参与“维新变法”而被处以极刑,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个著名思想家:他以“仁本体”为基础建构了一个仁学哲学体系。近期,为纪念谭嗣同诞辰150周年,围绕着其“仁本体论”,河北大学哲学系师生数次专题座谈,研讨其“仁本体论”的建构、内涵及意义。在研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正”“反”“合”三个相对集中的观点。现将这些观点梳理、修订为一组论文,不仅作为对谭嗣同诞辰之纪念,亦希对儒学本体论的建构提供一些借鉴。
程志华张学敏
关键词:本体论谭嗣同仁学儒学解构
谭嗣同之“仁本体论”的建构
2015年
在中国近代史上,谭嗣同是一个著名政治人物:他因参与"维新变法"而被处以极刑,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个著名思想家:他以"仁本体"为基础建构了一个仁学哲学体系。近期,为纪念谭嗣同诞辰150周年,围绕着其"仁本体论",河北大学哲学系师生数次专题座谈,研讨其"仁本体论"的建构、内涵及意义。在研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正""反""合"三个相对集中的观点。现将这些观点梳理、修订为一组论文,不仅作为对谭嗣同诞辰之纪念,亦希对儒学本体论的建构提供一些借鉴。
程志华张学敏
关键词:本体论谭嗣同西学东渐哲学体系现实政治
由“意义治疗”到“存有的治疗”——林安梧关于异化问题之崭新的思考被引量:2
2014年
"异化"作为人类文明进程尤其是现代化所造成的一种效应,是指人在外驰、追逐对象化的势用时离开价值根源的存在样态。林安梧在弗兰克"意义治疗"思想的启发下,基于"挖掘"中国哲学儒、释、道三家的相关思想,在其"存有三态论"的理论框架下,对"异化"的形成及"异化"的治疗提出了崭新的思考。在林安梧看来,"异化"乃是"存有的执定"层面的"语言的异化",而治疗"语言的异化"不能从"语言"本身去求解,当经由"存有的归返"过程,从"存有的执定"回到"存有的根源"去求解。由于回到"存有的根源",因"语言的异化"所带来的弊端可得以彻底化解。很显然,"存有的治疗"为优长于"意义的治疗"之治疗"异化"的途径。
程志华
关键词:异化
牟宗三哲学的问题及其解决——“道德的形上学”的义理骨干被引量:1
2016年
牟宗三的哲学具有明确而具体的问题意识,即康德虽意在建构一种作为"超绝的形上学"的"道德的形上学",但实际上只建构起道德哲学即"道德底形上学",并最终"滑入""道德的神学"。针对康德哲学的局限,牟宗三建构起康德欲建构而未完成的"道德的形上学",并由此而基于"哲学原型"的思考,阐发了"道德的形上学"作为"基本存有论"的作用。上述问题及其解决的理路乃牟宗三哲学的义理骨干。阐明这个义理骨干,有助于把握牟宗三庞大的哲学体系。
程志华史育华
关键词:牟宗三
唯物论、唯心论与唯道论
2016年
唯物论与唯心论作为两种重要本体论,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也日益暴露出"解释力"的局限性,即:不能对宇宙世界提供周延的依据性解释。"二元论"虽有"调和"两种本体论的意向,但却并未真正解决二者的对立。两种本体论之局限性的根源在于,它们只执着于"物质"或"精神"之一端,而忽视了宇宙世界乃由"物质"和"精神"所构成的整体。要超越这种局限性,需要按照马克思所指引的方向,建构既包含又超越"物质"与"精神"的新本体。借鉴中国哲学的传统资源,这种新本体乃是"道",这种本体论可谓之"唯道论"。
程志华王瑞良
关键词:本体论唯物论唯心论
“仁”的内涵、现代价值与现代调节被引量:4
2015年
中国当代社会处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双重转变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家庭伦理的变化引起了广泛重视,与此相关的社会伦理的重构也成为迫切的课题,这也是当下从民间到官方都对儒学的重光抱有热切期待的原因之一。言及儒家伦理价值的当代实践,既非全盘改过,亦非简单复活,而是在现代价值导向下的重新认肯、转换性地阐扬与发挥。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儒家伦理观念的现代转型及其方向"这一专题来讨论儒家从家庭伦理衍生的传统价值之意义、转换方向及其向现代社会通过转换而输送的核心理念等问题。本专题以转型问题开端,以价值自我认定奠基,以传统价值的现代确认和学理规范化作为定位;而转换则以从差异性和伦理义务到责任伦理、从诚敬的本体性到现代性仁学的升华为走向,是为其逻辑顺序。
程志华
关键词:儒家伦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