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12B091000161)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吴增晖张清顺徐灿华王建华马向阳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椎间融合
  • 3篇融合术
  • 3篇颈椎
  • 3篇脊柱
  • 3篇脊柱融合
  • 3篇脊柱融合术
  • 2篇腰椎
  • 2篇融合器
  • 2篇椎间融合器
  • 2篇颈椎病
  • 2篇脊髓
  • 1篇腰椎侧凸
  • 1篇腰椎滑脱
  • 1篇腰椎滑脱症
  • 1篇植骨
  • 1篇植骨融合
  • 1篇入路
  • 1篇枢椎
  • 1篇髓型
  • 1篇退变

机构

  • 5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宁波市第二医...
  • 1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冠昊生物...

作者

  • 5篇吴增晖
  • 3篇张清顺
  • 2篇夏虹
  • 2篇艾福志
  • 2篇马向阳
  • 2篇王建华
  • 2篇徐灿华
  • 1篇刘才俊
  • 1篇尹庆水
  • 1篇麦小红
  • 1篇王智运
  • 1篇许俊杰
  • 1篇郑轶
  • 1篇章凯
  • 1篇易红蕾
  • 1篇李学仕

传媒

  • 4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3种不同椎间融合固定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减压3种不同椎间融合固定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 收集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7例,根据不同融合固定方式分为3组,第1组患者55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第2组患者60例采用聚醚醚酮(PEEK)材料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融合术;第3组患者52例采用PEEK材料MC+锁定式颈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脊髓功能JOA评分、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情况。结果 随访13-50个月,平均26个月。3组的手术耗时、手术过程出血量分析,其中第1组与第2或第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与第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17例出现短暂的咽部不适,术后48h消失,吞咽困难1周内改善或消失,2例术后1周内螺钉、钛板松动,并立即进行翻修术。第2、3组分别有19、13例出现短暂的咽部不适,术后48h内消失,无吞咽困难的发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脊液漏、血肿、切口感染。每组患者术后脊髓功能JOA评分(17分法)、术后节段椎间高度和颈椎Cobb角3项评价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第1、2、3组椎间融合率分别为67.1%、66.3%和65.9%,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锁定式椎间融合器的应用,在保持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恢复颈椎曲度、促进植骨融合与自体髂骨钛板固定比较,都能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且前者具有手术固定方法简单,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徐灿华吴增晖郑轶张清顺
关键词:颈椎病植骨融合
自锁式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治疗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自锁式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单间隙CSM患者39例,其中C3/410例、C4/517例、C5/61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同时测量手术前后融合节段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判断椎间稳定性。结果手术时间(50±10)min,术中失血量(30±5)mL,住院时间(4.9±1.2)d,术后均未发现吞咽困难、伤口血肿、呼吸困难等并发症。3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17.5个月)。术后3、6、12个月VAS评分、JOA评分、Cobb角及椎间高度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VAS评估标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优27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5%(37/39);按JOA评分标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优21例、良15例、可3例,优良率92%(36/39)。随访过程中未发现融合器移位、下沉、断裂,术后12个月颈椎过屈过伸位X线片判断椎间稳定率100%。结论自锁式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治疗单间隙CSM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椎管减压效果确切,临床症状获得有效改善。
徐灿华吴增晖张清顺刘才俊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脊柱融合术椎间融合器骨移植
聚合物颈椎椎间融合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聚合物颈椎椎间融合器具有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提供初始力学稳定性、促进椎体间融合的特点,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广泛。该文对常用聚合物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不可降解的聚醚醚酮、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酸酯椎间融合器以及可降解的聚乳酸、氨基酸共聚物椎间融合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丹林永亮张伟
关键词:颈椎脊柱融合术椎间融合器
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8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X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的资料,共21例,其中女性18例,男性3例;年龄57.0±13.3岁(45~77岁),随访时间18.0±5.0个月(12~29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术前及术后3d在轴位MRI上测量轴位椎管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 of the canal,APDC);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在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并计算滑移百分比(slipping percentage,SP)。末次随访时应用CT评估融合率及融合器塌陷率。结果: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分别为5.9±1.7分、1.7±0.7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6.1±2.1分、1.4±0.7分,ODI分别为(42.6±24.8)%、(12.1±4.2)%,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3d的APDC分别为11.2±3.8mm、12.7±4.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手术节段DH分别为7.2±1.2mm、10.2±1.4mm,FH分别为17.3±2.9mm、20.0±1.7mm,SP分别为(16.4±7.0)%、(6.1±6.6)%,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大血管损伤、腹腔脏器损伤、生殖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5例患者出现大腿前方麻木,症状均在3个月内缓解。2例患者出现融合器塌陷,无明显不适。所有手术节段均获得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X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椎体复位及椎管间接减压效果满意,是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的术式。
蓝思彬吴增晖吴增晖许俊杰易红蕾张清顺陈恩良杨善智
关键词:微创腰椎滑脱症
退行性腰椎侧凸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估外科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DLS)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采用选择性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间融合器融合矫形术治疗62例DLS患者。观察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肢疼痛改善和肌力恢复情况,测量手术前后腰椎侧凸、腰椎生理前凸Cobb角和椎间植骨融合情况,记录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体征以及围术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61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1例因术中血压过低未完成一期手术,3d后行二次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920mL(530~2800mL)。围手术期并发症7例(11%),其中脑梗塞2例、脑脊液漏2例、一侧下肢肌力下降3例。术后4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66%;随访时间O.5~10.0年,平均随访时间5.6年。随访期间远期并发症6例(15%,6/41),其中3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并行翻修手术,3例患者融合固定的上个节段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予椎体成形术治疗。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7.4分(6.1~8.5分)降低至术后的2.8分(1.6~4.3分),术前、术后腰椎侧凸及腰椎生理前凸Cobb角分别为30.5°(20°~40°)、8.6。(3°~25°)和5.6。(-8°~13°)、31.6。(25°~460)。随访期间x线片示融合器融合节段均已愈合,椎间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塌陷或移位。结论选择性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间融合器融合矫形术治疗DLS能有效解除患者的腰腿痛症状,重建腰椎生理前凸,纠正腰椎侧凸;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吴增晖马向阳章凯艾福志王智运王建华夏虹
关键词:退变性疾病腰椎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减压术内固定器
TARP-Ⅲ手术枢椎螺钉置钉参数CT测量及与解剖测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Ⅲ代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Ⅲ)手术中C2经口前路关节突螺钉(C2TOAMS)/C2经口前路经椎弓根螺钉(C2TOTPS)CT置钉参数与解剖测量数据之间的差异,分析实际置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行TARP-Ⅲ手术的75例成年患者的术后薄层CT数据,获得C2TOAMS/C2TOTPS临床实际置钉参数。由2位测量者分别在不同平面上进行测量,计算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ICC);并将上述参数与前期解剖学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同时比较左右两侧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临床实际置入的C2TOAMS/C2TOTPS进钉点距枢椎侧块关节面的平均距离(双侧)为4.6 mm,左右两侧进钉点距正中矢状面的平均距离分别为7.6 mm和9.3 mm,左右两侧实际骨性钉道平均长度分别为16.3 mm和17.3 mm;左右两侧平均进钉外展角分别为16.9°和15.8°,平均进钉下倾角分别为—1.2°和0.2°。CT测量可靠性评价:观察者内ICC为0.94、0.95,观察者间ICC为0.94。结论 C2TOAMS/C2TOTPS实际进钉点和进钉方向变异较大,下倾角不够,个性化术前计划和术中X线引导并不能满足C2TOAMS/C2TOTPS精确置钉的需要,应辅以其他引导方式,以进一步提高经口枢椎螺钉置钉的准确度和安全性。
李学仕吴增晖夏虹马向阳艾福志王建华麦小红尹庆水
关键词:枢椎关节不稳定性骨螺丝CT测量解剖学测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