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863) 作品数:51 被引量:378 H指数:12 相关作者: 殷德涛 李红强 王勇飞 柳桢 余坤 更多>> 相关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学研究院 郑州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CCDC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14年 卷曲螺旋结构域(CCDC)蛋白具有许多重要生物学功能,并能调控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等多种生物学行为.目前已证实,CCDC蛋白在鼻咽癌、胃癌、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中的异常表达,且与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表型的获得有着直接的联系.CCDC蛋白的表达异常及其相关通路的抑制能明显影响肿瘤侵袭和转移,这为新型医药应用于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许建辉 殷德涛关键词:肿瘤转移 分子靶向治疗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蛋白1、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卷曲螺旋结构域6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癌旁腺体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蛋白1(MTA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卷曲螺旋结构域67蛋白(CCDC67)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1例PT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切片MTA1、MMP-2及CCDC67蛋白的表达。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CCDC67过表达的TPC-1细胞株。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TC细胞株中MTA1、MMP-2及CCDC67 mRNA的表达。结果MTA1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3.9%(39/6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8.0%(11/61);MMP-2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2.3%(38/6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4.8%(9/61);CCDC67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9.1%(30/6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96.7%(59/61)。CCDC67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因素中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1、7.289、10.353、8.826,P=0.048、0.007、0.001、0.003),MTA1和MMP-2的表达与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因素中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3、12.752、4.665,P=0.013、0.000、0.031;χ2=5.026、5.026、6.036,P=0.025、0.025、0.014)。TPC-1细胞株中,MTA1和MMP-2 mRNA均有表达,未检测到CCDC67 mRNA表达。在构建的CCDC67高表达的TPC-1细胞株(OE组)中,MTA1与MMP-2 mRNA水平较正常TPC-1细胞株(CON组)及转染了空载体的TPC-1细胞株(NC组)中均呈现相对低表达。结论MTA1、MMP-2、CCDC67蛋白与PTC的转移和侵袭密切相关,CCDC67基因的抑癌功能可能与其抑制细胞转、移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殷德涛 张乐乐 马润声 李红强 王勇飞 柳桢 雷梦园 余坤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2 TERT启动子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8年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在美国,甲状腺癌已经成为新诊断的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甲状腺癌是30岁以下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病理学类型,也是新诊断的甲状腺癌中主要的病理学类型,占甲状腺癌全部病理学类型的85%以上。 殷德涛 余坤关键词:启动子突变 PTC 临床病理学 甲状腺乳头状癌 神经监测技术在开放甲状腺术中保护喉上神经外支的应用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评价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IONM)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上神经外支(external branch of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EBSLN)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初次甲状腺手术治疗的13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监测组69例,对照组69例,监测组术中应用IONM监测定位识别EBSLN,并对EBSLN损伤进行盲法统计;对照组采用常规区域保护EBSLN。2组术后EBSLN发生损伤率进行统计学比较并行原因分析。结果EBSLN损伤监测组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1.4%比11.6%,P〈0.0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术中应用IONM有助于准确定位识别和妥善保护EBSLN,从而减少EBSLN误损伤。 李红强 陈亚丽 赵杰 马润声 王勇飞 柳桢 殷德涛关键词:甲状腺手术 纳米碳混悬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疗效评价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评价纳米碳混悬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疗效。方法72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示踪组36例,对照组36例。示踪组在术中注射纳米碳,据淋巴结显色情况进行淋巴结清扫,对照组直接进行淋巴结清扫。比较2组清扫淋巴结数量、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情况。结果示踪组的淋巴结检获数312枚,明显高于对照组189枚(P<0.01,t=8.476);术后示踪组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8例( P<0.05,χ2=4.571);术后检出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P>0.01,χ2=1.048)。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采用淋巴结示踪技术可提高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数量,减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情况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李红强 殷德涛 王勇飞 葛文明 朱浩 许建辉 李香华 余坤关键词:纳米碳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VEGF-D、D2-40和 MMP-7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D2-40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 MMP-7)的表达水平及其与PTC的淋巴管密度、分布和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C伴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PTC未伴有转移癌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VEGF-D、D2-40和MMP-7的表达水平,并对其微淋巴管密度(micro lymphatic density,MLD)进行计数。结果 VEGF-D在转移PTC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74,P=0.000,P<0.0167);D2-40在转移PTC边缘区及未转移PTC边缘区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7在转移PTC及未转移PTC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1.67%vs 73.33%,P<0.05);MLD在转移PTC、未转移PTC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7±3.5、8.9±3.1、3.9±2.7,P<0.05)。结论 VEGF-D、D2-40和MMP-7在PTC组织中高表达且可能参与PTC颈部淋巴结的转移。 程维刚 郭万里 刘九洲 殷德涛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MMP-7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保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7年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超声刀、术中神经监测、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精细化解剖技术等设备仪器和治疗理念的广泛推广,在甲状腺手术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的同时,术中保护喉返神经也面临新的问题。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掌握新技术、新器械、新仪器的使用技巧,是在新技术和新理念应用中保护喉返神经的关键。 殷德涛 张亚原关键词:甲状腺 外科 手术 喉返神经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其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60例PTC及其相对应癌旁组织(NCE)中的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NCE中,无1例出现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而在PTC组织中,有38.3% (23/60)出现甲基化,并且甲基化发生率与其病理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NCE和PTC中,FHIT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00.0%(60/60)和41.7% (25/60,P<0.05),在PTC组中,FHIT蛋白表达与其病理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明显相关(x2=6.094,P<0.05).结论 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在PT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殷德涛 王致玮 王勇飞 曹胜利 李红强 张艳 江金花 王庆端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甲基化 1~4cm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选择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效益和风险分析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 研究和分析初次手术选择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1-4 cm甲状腺癌患者带来的效益和风险。方法 系统性回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在2014年5月-2015年6月间因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病例,依据最新修订后的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ATA)指南,选取符合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4 cm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患者171例,依据原发灶的病理结果特点,评估病例中如果初次手术选择了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则最终可能需要二次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比例。结果 本组患者中,49%面临行二次手术的风险。结论 术前诊断为1-4 cm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患者如果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则面临行二次手术的风险,甲状腺医师及患者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应权衡甲状腺全切除术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可能带来的获益和风险。 殷德涛 张亚原 韩飓 王勇飞 李红强 柳桢 苌群刚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癌靶向研究的热点与展望 被引量:9 2015年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近年来,甲状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显著的进展,而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将为甲状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笔者将分别从甲状腺癌干细胞、mi RNA、甲状腺肿瘤微环境等方面对甲状腺癌的靶向研究进行阐述。 殷德涛 雷梦园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靶向治疗 MIRNA 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