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956004)

作品数:11 被引量:114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栋梁高艳红张正偲董治宝姚慧茹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气候
  • 6篇青藏
  • 6篇青藏高原
  • 2篇东亚季风
  • 2篇东亚季风区
  • 2篇动能收支
  • 2篇植被
  • 2篇日数
  • 2篇水循环
  • 2篇土壤
  • 2篇年际
  • 2篇年际变化
  • 2篇气候变暖
  • 2篇趋缓
  • 2篇季风
  • 2篇季风区
  • 2篇降水
  • 2篇风区
  • 2篇风速
  • 2篇变暖

机构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四川省气候中...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4篇李栋梁
  • 2篇高艳红
  • 1篇容新尧
  • 1篇董治宝
  • 1篇李小玲
  • 1篇蒋元春
  • 1篇刘征宇
  • 1篇姚慧茹
  • 1篇吕世华
  • 1篇王婉昭
  • 1篇许建伟
  • 1篇马迪
  • 1篇张正偲
  • 1篇胡广平
  • 1篇郑然
  • 1篇彭雯
  • 1篇蒋元春

传媒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学报
  • 1篇Scienc...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科技纵览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第35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铁路沿线土壤风蚀的数值模拟
沙漠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最大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之一。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影响东亚气候、水文及生态环境的关键区域。因此,研究青藏高原沙漠化状况及其近几十年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
蒋盈沙高艳红董志宝柳本立赵林
关键词:青藏高原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风季大风集中期、集中度及环流特征被引量:3
2019年
利用青藏高原气象台站逐日最大风速数据和JRA-55再分析资料,通过引入集中期和集中度的概念,分析了1971—2012年高原大风在风季的分布形态及其环流背景。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大风天气在春季(3—5月)最多,在夏末秋初(8—10月)最少。1971—2012年,大风日数以14 d/10a的速度减少,同时大风日数的年较差也在缩小。大风集中期随纬度增大而延后,并且在近42年大体呈提前的趋势,从3月底4月初提前至2月底3月初。大风集中度则有增大的趋势,并取决于大风日数,大风日数越多,集中度越低。高原大风集中期受到急流系统经向位移的制约,2月和3月北非和西亚地区的副热带急流以及4月中层西风带偏南时,伴随着副热带气压偏低,青藏高原春季大风天气偏多,大风集中期偏晚。反之,大风天气偏少,集中期偏早。大风集中度的大小则与中亚和高原地区2—4月副热带急流强度有关,2月和4月副热带急流偏弱、3月急流偏强时,大风日数集中在3月,集中度较高。反之,集中度较低。春季(3月)高原大风天气是冷、暖空气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原东部的大风天气多受北方冷空气系统影响,高原西部的大风天气多受南方暖空气系统影响、以西南风为主。
姚慧茹李栋梁
关键词:青藏高原大风日数集中期集中度
土壤温湿状况对黄河源区水循环过程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众多研究表明黄河源区受气候变化影响,土壤活动层逐渐下降。土壤温、湿度是陆面过程及地球系统中的重要物理量,它们通过影响地表能量和物质交换而影响大气环流和降水等。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选取2个典型年分别设计了2个控制试验和2个敏感性试验来探讨土壤初始状况变化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通过再循环降水率定量描述不同气候背景下陆面对黄河源区水循环的影响,并尝试从环流角度进一步分析土壤初始状况改变对源区水循环影响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陆面对水循环的影响受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影响较大,较弱的环流背景下再循环降水率较强环流背景大5%左右。土壤初始状况对水循环要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土壤初始温度升高/降低,水汽通量增多/减少,后期降水增大/减小。不同环流背景下,土壤记忆时间不同,在弱的环流背景下,土壤记忆时间要长,初始状况扰动可持续1~2个月。
彭雯高艳红王婉昭
关键词:土壤状况黄河源区水循环
WRF模式对夏季黑河流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及检验被引量:18
2014年
利用NCEP/DOE再分析资料驱动中尺度区域模式WRF对1999 2008年夏季(6 8月)黑河流域及周边地区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模拟,并检验了区域气候模式在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模拟性能,客观评估了复杂地形条件下气候模拟的性能。气温和降水空间分布的对比分析表明,高分辨率WRF模式较粗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能更精细地模拟出复杂地形条件下山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充分体现了高海拔山区复杂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通过BSS指标对气温、降水模拟的定量评估表明,在复杂地形条件下,WRF模式可以在几乎所有观测站点提高气温模拟的准确性,也可以为复杂山区没有观测站点地区气温的空间分布和量值提供数据支持。对降水量模拟的准确性低于气温模拟,半数的站点模拟值较再分析资料更接近观测值,位于祁连山东南侧站点降水量模拟值偏大,可能与WRF模式中地形对水汽输送的抬升作用有关,也可能与观测站点对该区域的代表性有关。
许建伟高艳红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黑河流域复杂地形
风沙地貌形态动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14年
风沙地貌是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甚至部分湿润地区,由风力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风沙地貌学是研究在风力作用下物质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空间组合规律及其形成演变的科学,是地貌学中以风为外营力形成的地貌为对象的分支学科。风是风沙地貌学研究的基础,其贯穿整个风沙地貌学研究。风况决定了风沙地貌的形态特征、空间组合特征和演化过程,同时,沙丘表面气流和风沙流控制沙丘的形态演化过程和移动过程。风沙地貌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沙丘形态特征、动力学过程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从风沙地貌观测方法、分析方法和形态动力学角度出发,总结了近年来风沙地貌形态、形成风况以及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全站仪、三维地形扫描仪等新的形态观测设备开始应用于风沙地貌形态测量,使得大范围风沙地貌形态精准测量成为可能,为风沙地貌形态动力学研究提供精确的地形特征资料。同时,三维超声风速仪等高频风速观测仪器也广泛应用于风沙地貌动力学观测,从而探讨风沙地貌形态—近地层气流的互馈机制。但是,针对具体的分析方法,如风况与沙丘形态的对应关系,近地层气流的分析方法以及形态—气流互馈关系等方面,目前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张正偲董治宝
关键词:风沙地貌气流
1971—2012年青藏高原春季风速的年际变化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被引量:28
2016年
利用青藏高原73个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和日本气象厅JRA-55再分析资料,通过引入年际增量和动能收支方程,分析了1971—2012年高原春季风速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原风速呈减弱的趋势,随着变暖趋缓风速的变化也趋于平稳。春季高原风速与气温的线性趋势是相反的,但在年际尺度上二者表现出同位相的变化,当青藏高原、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的地面气温偏高,北亚和东亚地区的地面气温偏低时,有利于高原地面风速增大,反之风速减小。20世纪末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升温速率表现为北快南缓,高原南、北侧气温差异减小,而东、西向的气温差异增大,风速趋于减弱;21世纪初高原中部及其南侧地区以升温为主,高原东北侧和东亚地区以降温为主,南、北向气温差异较小,高原风速的变化也趋于平缓,东、西向气温差异有减小的趋势,对应高原东部风速有所增大。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热力差异及其变化速率的不均衡改变了对流层大气的斜压性,进而通过两种途径影响青藏高原的风速,一方面是近地面层气压梯度力的直接作用,另一方面是高层动能向低层的输送。此外,还指出JRA-55再分析风速资料比ERA-Interim和NCEP/NCAR资料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更强。
姚慧茹李栋梁
关键词:动能收支
1971—2016年青藏高原积雪冻土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被引量:17
2020年
利用1971—2016年青藏高原81个气象站逐月积雪日数和45个测站第一冻结层下界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高原植被指数(NDVI)的关系,探讨了积雪冻土下垫面变化对高原植被及沙漠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积雪日数分布极不均匀,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为高原积雪日数的大值区,且年际变率较大。2)青藏高原积雪日数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平均以3.5 d/(10 a)的速率减少,且在1998年前后发生突变,减少速率进一步加快,达到5.1 d/(10 a)。3)青藏高原第一冻结层下界呈上升趋势,达到-3.7 cm/(10 a),与青藏高原增暖紧密相关。4)青藏高原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与高原气温、降水的增加趋势相一致,积雪冻土的变化对不同区域植被NDVI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形成的暖湿环境促进积雪消融、冻土下界提升,使土壤浅层含水量增加,有利于植被恢复和生长,其结果对高原土地沙漠化防治有一定参考作用。
蒋元春李栋梁郑然
关键词:青藏高原积雪日数植被指数
一类具有饱和传染率的时滞传染病模型的全局稳定性被引量:2
2017年
研究了一类具有非线性饱和传染率和时滞效应的SEIR传染病模型,给出了用于判断疾病是否持续流行的基本再生数R_0.利用Lyapunov方法和LaSalle不变原理证明了当R_0≤1时,无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当R_0>1时,疾病平衡点全局稳定.
李小玲梁欣刘亚东李栋梁胡广平
关键词:基本再生数时滞
1971-2012年青藏高原春季风速的年际变化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利用青藏高原73个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和日本气象厅JRA-55再分析资料,通过引入年际增量和动能收支方程,分析了1971-2012年高原春季风速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原风速呈减弱...
姚慧茹李栋梁
关键词:动能收支
文献传递
一类具有修正Leslie-Gower项的扩散捕食系统的稳定性和Turing模式
2018年
研究了Neumann边界条件下具有修正Leslie-Gower项的捕食者-食饵模型.对于无扩散项的空间均匀系统,分析了正平衡态的稳定性及Hopf分支;对于空间异质系统,给出了Turing不稳定性出现的条件,说明了扩散项对模型正平衡点稳定性的影响及Turing模式的存在性.通过数值例子验证了相应的理论结果.
李贤佩胡广平
关键词:HOPF分支扩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