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630076)

作品数:5 被引量:58H指数:3
相关作者:田华文魏淑艳李凌汉娄成武王刚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政府
  • 1篇地方政府
  • 1篇信念
  • 1篇应急
  • 1篇应急管理
  • 1篇征收
  • 1篇征收制度
  • 1篇征用
  • 1篇政策网络
  • 1篇政策网络理论
  • 1篇政府环境
  • 1篇政府收入
  • 1篇生活垃圾
  • 1篇生活垃圾治理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文明
  • 1篇土地征收
  • 1篇土地征收制度
  • 1篇土地征用
  • 1篇土地制度

机构

  • 5篇东北大学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3篇田华文
  • 2篇魏淑艳
  • 2篇娄成武
  • 2篇李凌汉
  • 1篇王刚

传媒

  • 1篇生态经济
  • 1篇湖北行政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甘肃行政学院...
  • 1篇公共管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生态文明视野下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以青岛市为例被引量:12
2016年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在各地的深入开展,在明确行政目的、规范政府行为、满足公众需要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下,有必要通过环境保护绩效评估方式提升区域生态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基于国内外环境绩效及生态文明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地方政府应在尊重生态规律、遵守法律规章的前提下,以地方政协为评估主体,构建系统、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绩效评估体系。为了确保评估体系质量,在构建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评估目标、绩效模型框架、指标维度、指标及指标要素的选取。
李凌汉娄成武王刚
关键词:生态文明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绩效评估
中国政策网络适用性考量--基于怒江水电开发项目的案例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政策网络理论起源于西方,在欧美地区已发展形成三个主要的理论流派。使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怒江水电开发项目决策过程的分析,可以从政策网络的形成、政策网络的结构及政策互动与决策结果等几个方面透视出我国公共决策中政策网络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对西方政策网络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考量。
田华文魏淑艳
关键词:公共决策公共政策研究政策网络理论
差异性土地制度租型政府收入的合法性批判--对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的考察被引量:3
2013年
政府合法性既表现为公众对政府行为的尊重与认同,又表现为其行为未逾越一国现行法律文本之规定。我国地方政府在农地征用过程中获取了不受财政预决算制度约束的巨额预算外资金,造成诸多社会暴力、贪腐行为、挥霍浪费等恶性事件发生。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认为政府的土地财政收益源于我国城乡差异性的土地制度安排,其实质是政府利用制度制定和执行优势,通过寻租行为掠取了本属于农民的资源禀赋。通过考察现代政府合法性的演进缘由与历程,利用对比的方式,从法治理念和法律文本层面对地方政府掠夺公众财富的行为予以有力批判。
李凌汉娄成武
关键词:政府收入合法性土地征用
政策论坛:未来我国政策变迁的重要动力——基于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政策变迁的案例研究被引量:35
2015年
萨巴蒂尔在其倡议联盟理论中提出,政策论坛可成为推动政策学习并引发政策变迁的内在动力。为验证该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本文使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倡议联盟框架为主要分析工具,通过对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政策变迁过程的解析,发现上述理论假设在我国同样适用,并进一步将其发展变化的逻辑过程清晰呈现,即:政策论坛通过推动政策学习导致双方信念体系改变,进而引发政策变迁,整个过程遵循"政策论坛-政策学习-信念改变-政策变迁"的逻辑路线。政策论坛作为政策变迁的驱动力有可控制、能吸收多政策主体参与等方面的优势,可为政府的政策发展、政策创新以及一些公共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当然,政策论坛也受一定条件的制约,如良好的社会基础、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执政理念及特殊的公共问题。当前政策论坛在我国的适用范围比较有限,但未来应是推动我国政策变迁的重要力量。
田华文魏淑艳
关键词:信念
重大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与NGO的虚拟合作——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构想被引量:2
2015年
当前,NGO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灾害应急管理中的重要力量。在过去的几次重大灾害事件中我国NGO暴露出了与政府缺乏有效合作的问题,大大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虚拟组织是在私人领域已经被证明了的高效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理念,可尝试将其引入公共领域,作为样板设计政府与NGO的"虚拟合作同盟"。该同盟基于社会需要成立,由政府担当核心并负责发起,依赖高效的信息流动以及政府与NGO间的高度信任,具有灵活、高效、低成本、广覆盖等优势。当然,"虚拟合作同盟"可行与否还需要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田华文
关键词:应急管理NGO政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