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0925830)
- 作品数:35 被引量:942H指数:20
- 相关作者:何川汪波耿萍周艺封坤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南京长江隧道原型管片结构破坏试验研究被引量:57
- 2011年
- 为探明南京长江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的破坏特征,采用"多功能盾构隧道结构体试验系统",对其原型管片衬砌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将结构承受的水压力与土压力分离加载,并对大型水下盾构隧道结构在通缝和错缝拼装方式下的不同破坏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南京长江隧道管片衬砌的破坏主要以弯曲开裂为主;结构裂缝扩展往往伴随着结构变形和纵缝张开量的显著发展;不同拼装方式的结构变形、裂缝扩展与纵缝张开量存在较大差异,与通缝拼装管片结构相比,错缝拼装管片结构变形、纵缝张开量较小,而裂缝扩展较快.
- 封坤何川苏宗贤
- 关键词:水下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破坏特征
- 深埋特长公路隧道三维初始应力场的回归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结合苍岭隧道现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实测地应力资料,在分析工程区初始应力场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建立的隧道三维地质概化模型在各影响因素单独作用下进行分析计算;并在实测点地应力值与计算得到的应力值之间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最优的回归方程,从而获得整个工程区初始地应力场较为合理的分布规律。利用上述方法获得了苍岭隧道初始应力场分布的回归方程,并通过实测点的计算应力值与现场实测值的比较可知,回归得到的初始应力场是合理的,为苍岭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资料。
- 汪波何川吴德兴
- 关键词:隧道工程深埋特长隧道有限元初始应力场
- 地震系数法隧道洞顶土柱合理计算高度研究
- 我国交通隧道抗震设计规范规定采用地震系数法进行抗震计算。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深埋隧道采用地震系数法计算得到的结构地震附加内力与工程实际及震害现象严重不符,这是因为对隧道上覆土柱的惯性力估计过高所致。因此,要提高现有地震系数...
- 耿萍马婷婷应础斌程邦富
- 关键词:埋深
- 文献传递
- 浅埋偏压隧道下穿桥梁的施工方案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新建隧道出口段近接穿过已建高架桥,为了确保隧道施工期间桥梁的稳定性,对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先开挖浅埋侧隧道与先开挖深埋侧隧道2种开挖施工顺序,重点研究了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桥墩位移、桥梁内力等方面的内容。计算结果表明:隧道上半断面的中导洞和两侧弧导洞开挖对地表沉降和桥墩位移的影响最为直接,为关键施工步;隧道施工对5号墩和6号墩影响较大,隧道施工宜采取先开挖浅埋侧的方案,监控量测中应将5号墩、6号桥墩及之间的梁体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 李讯何川陈菲
- 关键词: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方案数值模拟
- 破碎千枚岩隧道施工工法比选试验研究被引量:25
- 2013年
- 为探明破碎千枚岩隧道在不同工法下的变形及支护力学响应特征,寻求一套适宜该种地层的合理工法体系,以该地层的隧道开挖为依托,采取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隧道在7种不同工法下的洞周变形、锚杆轴力、围岩–初期支护和初期支护–二衬接触压力、拱架及二衬内力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工法S1,S2因较易引发洞室大变形等病害而不适合隧道开挖;工法S3能满足开挖条件但需增强支护参数体系;工法S4~S7均能有效抑制变形、保障隧道稳定,其中,工法S5,S6以支护承受较大荷载为代价,且施工难度大、工期长、造价高,工法S7对围岩扰动次数最多且初期支护不能及时封闭成环,工法S4既可抑制围岩变形,减小作用至衬砌的形变压力,又可提供稳定的支护力,在特殊地层时该法能迅速转变成工法S6,S7,缩短工法转换时间,有利于破碎千枚岩等软岩隧道的长期稳定。
- 周艺何川邹育麟汪波
- 关键词:隧道工程数值模拟
- 公路隧道洞口结构因素对废气窜流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为了给减弱公路隧道洞口废气窜流提供洞口土建结构设计方案,对洞口废气窜流影响的显著性因素进行了探讨,从洞口纵向错开不同距离、洞外设置不同位置及高度的挡壁等结构因素出发,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进行了多因素异水平混合型数值模拟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利自然风条件下洞外不同组合结构因素对洞口废气窜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结构因素组合对废气窜流改善效果明显不同,洞口纵向错开改善窜流效果最为明显;在隧道出口侧设置有挡壁的所有组合结构均能较好地改善出口废气窜流,其中最有效的是同时在出口侧、中侧、入口侧设置与洞口等高的挡壁;仅在洞外中侧设置中间挡壁,其高度约为洞口高度的2倍时,可以有效改善废气窜流,其他情况下采用高挡壁结构的改善效果不佳;若同时在两隧道中侧与入口隧道侧设置挡壁则废气窜流改善效果差;若仅在入口隧道侧设置长挡壁,则加剧废气窜流。
- 杨玉容何川曾艳华方勇
- 关键词:洞口设计现场测试计算流体动力学
- 隧道地震响应振动台实验及动力时程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本文主要通过数值模拟和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浅埋隧道在不同围岩类型条件下的地震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围岩类型对隧道地震响应特性有明显的影响,围岩越好,其抗震性越好;围岩加速度随着高程的增加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围岩越差,加速度放大效应越明显;共轭45°方向为较大内力值分布,而隧道拱顶、拱底和边墙内力值却相对较小,内力量值与隧道围岩类型呈反向变化;振动台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有较好的吻合性。以上成果对于合理认识浅埋隧道的地震响应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李林何川耿萍吴川
- 关键词:隧道工程振动台模型试验地震时程分析
- 复杂地质公路隧道长期安全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由于设计、施工以及地质等方面的原因,隧道在营运期间承载力逐渐下降并威胁行车安全,因此有必要进行长期安全监控以掌握隧道的实际工作性态。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特长公路隧道的特点,提出监控数据采集、远程传输以及接收方法,制定监控断面的选取和布置原则,建立隧道安全性评价模型,并开发了隧道安全评价与预警软件。设计方案在重庆摩天岭隧道的具体实施表明:监控断面能充分反映隧道的整体受力情况;钢弦式传感器接入结构安全终端,能将采集的数据通过光纤进行远程传输;评价软件能够根据监控数据自动评估结构安全性,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 李讯何川王士民汪波
- 关键词:隧道营运安全监控系统
- 软岩隧道掌子面失稳机制及控制对策研究
- 以国内广甘高速公路上软岩为代表的杜家山隧道为工程背景,结合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和规范,研究新建隧道施工开挖时隧道掌子面所处的稳定状态;以现代信息化施工理论为依据,综合运用现场试验、监控量测与数值模拟手段,对隧道掌子面挤出变...
- 周艺何川王志杰朱成豪
- 关键词:超前支护
- 文献传递
- 破碎千枚岩隧道富水区段施工及支护方法被引量:11
- 2013年
- 千枚岩岩体具有遇水后软化、膨胀、强度降低等特点,有必要探明岩体软化后围岩的应力与应变特征,探究洞室成形后结构的变形及力学行为,寻求该种地层条件下合理的施工及支护方法。以穿越"5.12"地震发震断裂-龙门山断裂的某千枚岩隧道为背景,首先对干燥及地下水富集区域的洞周变形进行归纳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对岩体软化后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反演分析,表明了地下水的存在极大弱化了岩体的强度、刚度与抗变形能力;而后,通过将隧道变形及结构受力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施工过程中水对千枚岩软化后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及围岩稳定性做出评价。研究表明,对于强震区软岩隧道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预留变形值25~30 cm,位移控制基准30~35 cm,施工工法应在3台阶+预留核心土(台阶间距为1 m)基础上配合以机械方式开挖为主,微爆破方式为辅,支护则应选择强度及刚度大的结构形式,同时增强超前支护并在施工中重视各环节的工艺衔接可有效避免变形坍塌灾害,提高施工效率。
- 周艺何川邹育麟汪波
- 关键词:隧道工程千枚岩隧道参数反演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