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2213)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5
相关作者:阎斌伦孙效文董志国李晓英高焕更多>>
相关机构:淮海工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三疣梭子蟹
  • 5篇梭子蟹
  • 2篇地理群体
  • 2篇养殖
  • 2篇增养殖
  • 2篇甲壳
  • 1篇低温冷冻
  • 1篇养殖群体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种群
  • 1篇野生资源
  • 1篇遗传分化
  • 1篇增殖放流
  • 1篇脂肪酸
  • 1篇中国海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胚胎
  • 1篇配子
  • 1篇气相

机构

  • 8篇淮海工学院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赣榆县海洋渔...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连云港市渔业...
  • 1篇连云港市海洋...

作者

  • 8篇阎斌伦
  • 4篇李晓英
  • 4篇董志国
  • 3篇高焕
  • 3篇孙效文
  • 2篇刘兆普
  • 2篇张庆起
  • 2篇浦蕴惠
  • 2篇许星鸿
  • 1篇陈百尧
  • 1篇沈双烨
  • 1篇蔡生力
  • 1篇王文进
  • 1篇安健
  • 1篇伏光辉
  • 1篇赖晓芳
  • 1篇于飞

传媒

  • 3篇水产学报
  • 2篇水产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全国生物遗传...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沿海三疣梭子蟹脂肪酸指纹标记的多元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为探明分布于中国四大海区的天然三疣梭子蟹群体脂肪酸组成状况及群体差异,并建立群体判定的指纹标记以应用于种质鉴定和资源保护,实验应用脂肪酸指纹标记结合多元分析方法在表型水平上研究中国四大海区中湛江、大连、连云港、东营、舟山和漳州海区6个天然群体秋冬季三疣梭子蟹的脂肪酸差异,并建立了群体判定的脂肪酸指纹标记。结果表明,四大海区6群体三疣梭子蟹脂肪酸存在显著差异(P<0.01),均含有27种脂肪酸。其中,反式油酸、棕榈酸、DHA、EPA和芥酸这5种脂肪酸的总含量在6群体中均高达82%以上。油酸、二十碳一烯酸、芥酸、ARA和EPA这5种脂肪酸作为脂肪酸指纹标记可以有效的对中国四大海区的6群体秋冬季雌性三疣梭子蟹进行种质鉴定,其综合判别准确率达88.46%。应用所含的27种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显示,四大海区6群体三疣梭子蟹系统聚类结果与地理距离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这种脂肪酸组成的群体差异可能与栖息地食物组成差异有关。本研究结果对于中国四大海区三疣梭子蟹的种质鉴定和原产地资源保护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董志国沈双烨李晓英阎斌伦孙效文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地理群体脂肪酸气相色谱法
干露温度对三疣梭子蟹非特异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以原养殖池中三疣梭子蟹为对照,在10、20、30℃干露温度下,于0、30、60、120、180、240min时取三疣梭子蟹血淋巴样品,研究三疣梭子蟹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清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一氧化氮含量、过氧化物酶和总抗氧能力等6种非特异免疫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干露温度下,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总抗氧能力5种免疫指标间差异不显著,而一氧化氮含量在不同干露温度间存在显著差异,温度越高,检测到的一氧化氮含量越高。依据三疣梭子蟹不耐干露的事实推测,干露下三疣梭子蟹体内的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协同加速其死亡。
高焕阎斌伦陈百尧伏光辉于飞安健
关键词:干露三疣梭子蟹温度
三疣梭子蟹增养殖过程对野生种群的遗传影响--以海州湾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为探明三疣梭子蟹人工增殖与养殖活动对野生资源的遗传影响,利用20对SSR引物对海州湾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与两个养殖群体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养殖群体,其群体杂合度Ho为0.8509,而两个养殖群体的杂合度Ho分别为0.4525和0.5283。海州湾野生三疣梭子蟹的Ne、Ho、He、PIC均显著高于两个养殖群体(P<0.05)但两养殖群体的Ne、Ho、He、PIC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说明海州湾天然三疣梭子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养殖群体。3群体间遗传分化处于中度水平(Fst,0.1085—0.1448),基因流N m处于1.5—2.0间,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分化比养殖群体内部之间大,基因流也较养殖群体内部之间要小,表明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存在一定的分化,基因流处于中等程度。因此,当前海州湾天然三疣梭子蟹遗传状况良好,养殖活动和人工增殖放流对天然资源的遗传影响还很有限,这可能与海州湾人工养殖三疣梭子蟹时间较短、人工放流的规模较小、时间较短有关。
董志国李晓英张庆起阎斌伦孙效文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野生种群养殖群体
三疣梭子蟹增养殖过程对野生资源的遗传响应
为探明三疣梭子蟹人工增殖与养殖活动对野生资源的遗传影响,本文利用20对SSR引物对于来自海州湾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与两个养殖群体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养殖群体,Ho=0.85...
董志国李晓英阎斌伦孙效文
超低温冷冻对脊尾白虾精子几种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研究了超低温冷冻保存(-196℃)对脊尾白虾精子内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与顶体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脊尾白虾精子超低温冷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设置对照组(未添加抗冻剂)、3个实验组[分别添加DMSO(V/V)10.0%、12.5%、15.0%],于冷冻0、1、3、5、7、15 d取样测定各酶活性。结果表明,经冷冻后,除GR外,其他所测酶活性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且以对照组酶活性下降幅度最大。GR活性在冷冻7 d内显著升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在冷冻15 d时又出现下降。添加15.0%DMSO组所测酶活性均高于同期其它各组,表明15.0%DMSO对精子内酶的保护作用较好。冷冻15 d后15.0%DMSO组的SDH、LDH和Na+/K+-ATP酶活性由(28.500±1.453)U/mL、(1290.836±27.603)U/L和(2.605±0.232)μmol/(mg.h)分别降至(15.300±0.950)U/mL、(363.713±13.943)U/L和(0.542±0.186)μmol/(mg.h);SOD和CAT活性由(106.497±7.217)U/mL、(383.632±4.731)U/g分别降至(17.036±0.321)U/mL、(166.940±1.910)U/g;顶体酶活性从(3.521±0.010)μIU/106降至(1.212±0.043)μIU/106;而GR活性由(217.042±6.962)U/L上升至(302.787±24.558)U/L。从冷冻后各酶下降幅度来看,超低温冷冻对SOD活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Na+/K+-ATP酶。
浦蕴惠许星鸿高焕刘兆普阎斌伦
关键词:脊尾白虾精子超低温冷冻酶活性
甲壳类生物增殖放流标志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国内外水生生物资源的增殖放流活动日益增多,而标志放流技术是评估放流效果的最有效方法。甲壳类需要多次脱壳才能生长这一特殊生活史决定了必需开发甲壳类特有的标志技术和方法,本文对国内外在甲壳类标志方法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追踪,介绍了基于生物学特征的标志法、挂牌法、体内镶嵌标记和生物机体损伤标记等方法,尤其是对新发展而来的分子标志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甲壳类标志放流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放流管理水平提供指导帮助。
高焕阎斌伦赖晓芳蔡生力
关键词:甲壳类增殖放流分子标记
基于线粒体D-loop基因的中国海三疣梭子蟹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为探明分布于中国四大海区的天然三疣梭子蟹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状况,实验以大连(DL)、东营(DY)、连云港(LYG)、舟山(ZS)、湛江(ZJ)和漳州(ZZ)6个三疣梭子蟹地理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线粒体控制区D-loop全基因序列为分子标记,对中国海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用于分析的1 141 bp的D-loop全基因序列中共有185个变异位点,129个简约信息位点。60个个体中共计48个单倍型,单倍性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显示中国沿海三疣梭子蟹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且三疣梭子蟹在过去没有出现很强的选择效应,群体大小稳定。6群体三疣梭子蟹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89 7,将中国沿海三疣梭子蟹作为一个大群体来讲已产生了中度分化,群体分化时间推断为(19.68~26.05)万年。LYG分别和DY、ZJ、ZZ,以及ZJ和ZZ这4组之间无明显分化,基因流较大(Nem>5),而其他11个群组间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特别是ZS与其它5群体产生了高度的遗传分化,DL与其他4群体发生了中度分化。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群体发生与扩散可能有更复杂的原因。
董志国李晓英王普力王文进张庆起阎斌伦孙效文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D-LOOP遗传分化地理群体
甲壳动物配子及胚胎的低温保存技术
2012年
水生生物种质资源是人工繁育、育种及资源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低温保存技术是保存种质资源的有效手段,目前已广泛用于医学、农业及畜牧业。在水产领域,已有多种经济鱼类、贝类的精子低温保存技术获得成功,并已实际应用。在贝类胚胎、幼虫的保存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于牡蛎早期幼虫的超低温保存技术已用于生产嘲。水产经济动物的组成类群甲壳动物,虽然也吸引了学者们的研究热情,但由于其生殖细胞的特殊类型研究难题较大。
阎斌伦浦蕴惠许星鸿刘兆普
关键词:甲壳动物配子胚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