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AZD010)

作品数:37 被引量:156H指数:6
相关作者:李松高文强陈守湖冯黎明刘楚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江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文学
  • 8篇文化科学
  • 7篇艺术
  • 5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文化
  • 6篇审美
  • 5篇文化产品
  • 5篇文学
  • 4篇大众
  • 4篇艺术
  • 4篇社会
  • 3篇叙事
  • 3篇审美文化
  • 3篇粉丝
  • 2篇大众文化
  • 2篇侗族
  • 2篇学史
  • 2篇艺术品
  • 2篇隐忧
  • 2篇游戏
  • 2篇知识
  • 2篇诗学
  • 2篇题材
  • 2篇偶像

机构

  • 31篇武汉大学
  • 2篇江汉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贵州日报报业...

作者

  • 7篇高文强
  • 7篇李松
  • 6篇陈守湖
  • 4篇冯黎明
  • 4篇刘春阳
  • 4篇刘楚
  • 3篇潘链钰
  • 3篇王婧
  • 2篇苏喜庆
  • 1篇卢絮
  • 1篇袁劲
  • 1篇欧阳友权
  • 1篇高玉
  • 1篇张贞

传媒

  • 8篇江汉论坛
  • 2篇湖北民族学院...
  • 2篇宜宾学院学报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长江学术
  • 1篇当代电视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文艺评论
  • 1篇东岳论丛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理论月刊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中国文艺评论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传播主体与审美文化产品的价值定位被引量:2
2019年
传播主体与审美文化产品的价值密切相关。观察许多文学、电影、音乐评奖以及审美文化产品传播的市场反应等现象后可以发现,传播主体的三个方面对审美文化产品的价值定位影响巨大:其一是传播主体的社会身份,即体制性的文化身份,市场化的文化身份和精英层的文化身份;其二是传播主体的价值诉求,这些价值涵盖审美文化产品的经济、政治、美学及历史文化价值;其三是传播主体的编码策略,即以消费社会的市场为导向,努力引导受众参与互动,积极扩大世界影响力。
王婧高文强
艺术品审美价值建构的知识学依据问题
2017年
艺术品是创作者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美的规律对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加工改造的产物,它具有美学价值,可以被某种美学理论证明具有正当性,被合适的人承认并能在适当的场所展示,如此等等。因此,在艺术品价值建构的知识依据中,美学是必不可少的依据,它能够为审美文化产品的价值建构提供审美经验描述的意义解读方法和审美价值评判的学术立场。然而,美学依据也具有相对性,在某一时期的审美标准下被认为具有美学价值的作品,标准一旦发生变化,也就可能由艺术品变成了非艺术品。
刘春阳
关键词:艺术品游戏
周作人与夏志清的“人的文学”思想之比较
2020年
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一文;1976年,夏志清撰写《人的文学》一文。将二人的“人的文学”思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文学思想层面询唤人道主义是他们最大的共同点。但是,他们的观点因受内外因素影响又呈现了很大的差异性:周作人侧重于提倡中国新文学,夏志清侧重于发明中国新文学传统;周作人侧重于彰显人类共性,夏志清侧重于强调本土经验;周作人侧重于张扬个人主义,夏志清侧重于凸显社会责任。他们的“人的文学”思想的差异,折射出二人在与社会政治语境共振的情势下,对“人”和“文学”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刘楚高文强
论大众传媒语境中审美文化产品的价值确认
2019年
在大众传媒语境中,审美文化的转型导致审美文化产品的价值确认受到审美文化的视觉转向、娱乐化倾向、媒介融合以及话语权转移等因素的影响。另外,随着网络传播方式的普及,网络文化的建构,文化产品审美价值的相对性具有了新的内涵。文化产品的网络言说或评价主体具有真实自我的虚拟化特征,审美价值的评价主体具有相对性,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评价表达渠道也变得多元。
王婧高文强
关键词:大众传媒审美文化网络文化
试论文化产品评价机制的构成要素及其内在张力被引量:2
2012年
主持人语所谓"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人文社会科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语,指特定事物的内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和工作方式。当我们欲阐明某一对象的"机制"时,这就表明我们对它的认识已经由现象的描述进到本质的说明。而在文化产品的传播和接受活动中,"评价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直接影响(上游的)创意和生产,而且影响(下游的)市场和消费,从而在本质上影响我们这个"文化"的"影响力"。所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的决议用相当长的篇幅强调并阐明如何"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高文强
关键词:文化产品人文社会科学文化大发展
形式游戏在审美文化产品评价活动中的功能问题
2013年
在审美文化产品评价理论研究中,意义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以审美为指向。审美文化产品的意义又是由审美、道德、宗教、政治等要素所建构起来的多元世界。在这诸多要素中,道德的、宗教的等非审美因素通过两个步骤完成了审美化并对审美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产生影响:首先是将构成审美文化产品意义的所有因素都转化成了"游戏",从而实现了将伦理诉求等目的性的目标转换为"游戏"这种无目的的形式这一策略;其次,将"游戏"形式化、规范化,使得审美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产生审美期待,并最终在消费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刘春阳
关键词:游戏
粉丝与偶像的张力关系及其反思被引量:9
2013年
粉丝、偶像与投资者是粉丝文化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形成了互联互动的三角结构。粉丝与偶像在这个三角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两者的关系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审美、利益、制约与公益内涵。在粉丝与偶像的复杂纠葛中,存在如下需要反思的问题:粉丝电影如何从畅销走向长销,偶像如何重建娱乐道德,粉丝如何获得感性与理性的平衡。
李松
关键词:粉丝偶像粉丝文化
论审美文化产品评价元素的内在张力——以新时期文学评奖为例
2013年
审美文化产品的评价元素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内在张力。本文以新时期文学评奖为例,对意识形态元素与审美元素、精英文化元素与大众文化元素、生产元素与消费元素等三组评价元素的内在张力作了具体分析。我们认为,对审美文化产品影响力的评价,应建立在对各元素内在张力的综合测评的基础之上。
高文强
关键词:文学评奖
狂欢与规训——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余秀华诗歌现象”被引量:3
2015年
在微信朋友圈中意外走红的余秀华诗歌,告别了自足自为的私性书写,进入到众声喧哗的大众文化场域。在这个杂合着消费法则、话语权力、身份符码的场域里,上演了一场网络社群的诗学狂欢,进而获得了主流媒体和出版机构的关注。从自为到共谋,从沉默到喧嚣,从抵抗到融合,余秀华诗歌的民间立场和草根书写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被遮蔽与规训。
陈守湖
关键词:大众文化狂欢规训
抗日神剧与国家伦理的重建
2018年
当前国内的抗日影视剧出现了游戏化、夸饰化、情色化的乱象。文化霸权对政治正确的制约,是导致文化生产者投合政治需要、获取市场利益,从而形成抗日神剧的主要根源。伦理学知识与思想是透视这一问题的主要资源。杜绝抗日荒诞剧的出现,中国缺少的不是经济实力、创作人才,而是某些基本伦理。从国家伦理的总体性控制来考察时代精神的贫瘠,就应该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重建国家伦理,进而促进当下中国的文化大发展。
李松
关键词:国家伦理战争人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