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LQG0604)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LQG0604)
- 作品数:22 被引量:220H指数:9
- 相关作者:庞奖励黄春长查小春张旭张彩云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泰山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古洪水事件判别以及微形态学在古洪水事件判别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古洪水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而研究古洪水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寻找及准确判定古洪水平流沉积。在综述古生物学、考古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对研究古洪水事件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微形态研究方法,对古洪水和其他层位薄片的微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二者在颗粒特征、矿物组合、孔隙及微垒结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说明微形态能够用来研究和判别古洪水事件,为古洪水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 戴小国查小春庞奖励
- 关键词:古洪水微形态学全球变化
- 黄土高原南部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若干元素分布特征及意义被引量:45
- 2007年
- 选择黄土高原南部的XJN,XMC和JYC全新世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层中Ca,Ba,Rb和Sr元素分布的研究,发现Ba/Sr和Rb/Sr比值在不同地层中含量差异十分明显,并与成土作用强度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良好的气候替代指标;表生环境中Rb和Ba较稳定,Sr和Ca元素十分活跃,易于迁移,其中Ca的迁移能力高于Sr元素;从XJN→XMC→JYC剖面,Rb和Ba元素含量增加,而Sr和Ca元素含量降低,这与区域环境差异有关;全新世中期暖湿的亚热带气候主要出现关中盆地地区,六盘山以西则是暖温带气候。
- 庞奖励黄春长刘安娜王利军
-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序列全新世
- 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特征被引量:21
- 2010年
- 通过对黄土高原长武地区的野外调查与采样、室内粒度分析和土壤容重测定,利用土壤颗粒体积分维模型,分析了该区域苹果人工经济林地和耕地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特征,探讨了颗粒体积分形特征与颗粒体积含量、容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体积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区域苹果林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土壤体积分形维数Dv在2.401~2.704之间,其大小主要由粘粒(﹤0.001mm)决定,并且与﹤0.01mm各粒级体积含量呈正相关,与﹥0.01mm各粒级体积含量呈负相关。土壤体积分形维数受土地利用的影响明显,主要表现在表层土壤中耕地Dv大于林地Dv,而深层土壤相反。三个剖面中,土壤体积分形维数与土壤容重的关系不一致。
- 丁敏庞奖励刘云霞楚永波
- 关键词:黄土高原苹果林地耕地
- 郑州全新世黄土的颗粒形态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2
- 2008年
- 用偏光显微镜和图像处理软件对黄土颗粒形态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用激光粒度仪测量黄土的粒度分布。结果表明:郑州地区黄土中颗粒的一般呈次圆状-圆状,具有较高的圆度和球度;矿物组合以石英和长石占绝对优势,但郑州黄土中石英/长石比值和C/F(10μm)值高于关中黄土;郑州黄土粒度峰值集中在50~80μm且曲线形态较陡,而关中黄土粒度峰值在20~40μm且曲线形态较缓。综合分析认为,郑州地区黄土可能来源于孟津以东的黄河冲积扇,应属于近源黄土。
- 庞奖励黄春长查小春祝一志
- 关键词:黄土
- 关中东部人工花椒林土壤孔隙的分形特征被引量:3
- 2009年
- 用分形几何学研究了关中东部人工花椒林地土壤孔隙的分形和分布特征。在莱卡显微镜下观察和采集土壤孔隙图像,通过SISC IAS V8.0软件提取土壤孔隙的有关参数,用计盒维数法计算了土壤孔隙分形维数。在A-Ap2-Bc-Bt构造的BMC土壤剖面中,土壤孔隙平均分维值依次为1.782 77,1.684 7,1.667 81和1.679 55,总体分布呈下降渐上升趋势,孔隙维数与孔隙率、孔隙的面积和周长呈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依次为0.939 83、0.926 93和0.845 45。孔隙分形维数能够较好地描述土壤孔隙结构的空间变异特征,孔隙分形与土壤孔隙的空间分布、形态变化、孔隙大小、孔隙边缘等因素密切相关;BMC剖面孔隙分形分布反映了花椒林这种特殊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孔隙的变化规律。
- 冯亮亮庞奖励
- 关键词:分形维数土壤孔隙
- 关中地区塿土诊断层的形成过程及意义探讨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关中地区塿土剖面的多角度剖析,试图阐明此类土壤诊断层的形成过程及意义。【方法】根据野外考察和室内试验资料,对土壤剖面从诊断层划分、微形态特征、剖面构造空间变异、成土年龄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对比。【结果】Bt层形成于8500~3100aB.P.,BC层在3100~2000aB.P.,Ap层在2000~0aB.P.;BC层在理化性质、结构构造、微形态等方面与马兰黄土十分相似,而与Ap层和Bt层有显著的差异,Ap层与马兰黄土的相似性系数R1在0.8105~0.8951,Bt层的R1为0.6718,而BC层的R1在0.9051~0.9352。【结论】塿土具有Ap1-Ap2-Bc-Bt-Bk-C剖面构造,复合剖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环境变化引起成土强度发生变化的结果;Ap层是2000a以来人类施加土粪、农业耕作和粉尘堆积同时作用的综合产物,其特征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强度和方式的控制,Bc层是3100~2000aB.P.期间风尘自然堆积的产物,成土强度较弱;Bt是全新世大暖期的自然产物。
- 庞奖励黄春长查小春张旭周志翔
- 关键词:塿土诊断层
- 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色度特征及气候意义——以关中平原西部梁村剖面为例被引量:39
- 2010年
- 利用K-MinoltaCR-400色度仪分别测试研究剖面土壤色度指标(亮度、红度和黄度),并与研究剖面其他常用气候替代指标磁化率、CaCO3和Rb/Sr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红度和亮度指标对气候响应敏感,能够揭示全新世早中晚三个阶段千年尺度的季风演变和气候变化,对于次级变化即百年尺度的变化也有明显指示;红度指标对气候响应更为敏感,变化幅度大,波动多,有助于揭示气候的转折和弱成壤古土壤的存在,但也具有一定的气候局限性;亮度指标大致可揭示区域降水量的多少;黄度指标在本剖面对气候的响应有限.
- 丁敏庞奖励黄春长彭淑贞杨炯陈栋栋
-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全新世关中平原环境演变
- 关中东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地影响探讨被引量:9
- 2009年
- 以陕西关中渭北作为研究区,选取典型农业耕地和人工苹果林地,分析出这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主要由粉砂和黏粒组成,占总含量的80%以上,总体属于粉砂质黏壤土;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砂(>50μm)、粉砂(2μm^50μm)和黏粒(<2μm)含量差异显著。耕作土壤2μm^50μm含量明显低于人工苹果林地,而<2μm和>50μm含量却高于苹果林地;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粒度分布的变异系数不同。耕作土壤粒度分布的变异系数整体小于苹果林地土壤。耕作土壤,<2μm和>50μm的的变异系数在上层较高,2μm^50μm的变异系数在整个剖面变化不大。苹果林地土壤,<2μm的变异系数在上层较低,>50μm变异系数的变化与<2μm相反,2μm^50μm的变异系数在整个剖面变化不大。究其原因,人类活动如不同的耕作或管理方式以及种植作物类型可能是影响土壤粒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 常美蓉庞奖励张彩云朱美玲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地耕作土壤
- 不同灌溉方式下耕作土壤的分形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通过对西安北郊污灌区耕地土壤与正常耕地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颗粒表面分形维数D与粒径<0.002mm颗粒的百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污灌土壤的分形维数大于正常土壤,其值2.7448~2.8449之间,平均2.785。而正常土壤在2.7253~2.7746之间,平均2.755。这表明污水灌溉对土壤粒度分布和结构有重要影响,增大了土壤粒径<0.002mm颗粒的百分含量,进而影响到土壤粒径的分形分维。
- 淮态庞奖励文青宋艳
- 关键词:分形维数污水灌溉耕地土壤
- 关中西部典型人工生态林与经济林林地土壤的剖面特征及土壤粒度组成被引量:2
- 2007年
- 对陕西关中西部的苹果人工经济林和槐树人工生态林林地土壤剖面的结构、土壤的粒度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生态林林地所设的YSL土壤剖面其土壤的碳酸钙淋溶作用较人工经济林林地所设的YSP土壤剖面强;(2)YSP与YSL土壤剖面不同发生层,其土壤粘粒与砂的含量变化差异较粉砂大;(3)YSP土壤剖面的土壤粘粒较YSL土壤剖面的淋失深度浅,但淋溶量大;(4)YSP土壤剖面表层土壤的粘粒含量较YSL土壤剖面高,表明精细的人为管理方式对其林地表层土壤的粘化有显著影响。
- 邱海燕庞奖励郭美娟杨芳
- 关键词:人工生态林林地土壤剖面特征粒度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