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740)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阮狄克王德利吴剑宏李浩唐勇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髓核
  • 2篇活性
  • 2篇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乙炔
  • 1篇乙炔基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活性
  • 1篇生物学活性鉴...
  • 1篇提纯
  • 1篇退变
  • 1篇尿嘧啶
  • 1篇尿嘧啶核苷
  • 1篇炔基
  • 1篇椎间盘
  • 1篇椎间盘退变
  • 1篇脱氧

机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王德利
  • 3篇阮狄克
  • 2篇吴剑宏
  • 1篇姜刚强
  • 1篇伍耀宏
  • 1篇贾治伟
  • 1篇陶晖
  • 1篇唐勇
  • 1篇李浩

传媒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北京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提纯方式及生物学活性鉴定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索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ucleus pulpos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NPMSCs)的提纯方法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收集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退变髓核组织(Pfirrmann分级均为Ⅳ级),利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采用两种方法分离提纯NPMSCs,一组细胞采用贴壁法培养(贴壁组),另一组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利用NPMSCs表面阳性标志物CD73、CD90、CD105获得NPMSCs(流式组)。将两种方法获得的NPM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CCK-8)检测增殖能力。贴壁组NPMSCs采用流式细胞分选仪在进行分选之前检测免疫表型,流式组NPMSCs在生长达80%~90%融合时进行免疫表型的检测。向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分化,诱导28d后分别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其成骨能力、油红O染色观察其成脂能力、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其成软骨能力,利用Imag J软件计算染色区域所占的面积百分比。比较两组NPMSCs在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差异。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两组NPMSCs均呈漩涡状生长,贴壁组NPMSCs可见散在的单个细胞生长;流式组NPMSCs长梭形形态更长,排列更加紧密,少见散在的单个贴壁生长细胞。流式细胞分选后所得的NPMSCs占细胞总数的(89.67±2.52)%,可以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细胞为典型的长梭形特征,漩涡状生长,在接种后12~15d达80%~90%融合,增殖能力在接种后5~13d明显高于贴壁组NPMSCs(P〈0.05)。流式组NPMSCs的CD73、CD90、CD105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贴壁组NPMSCs(P〈0.05),并且低表达CD34、CD45及HLA-DR。两种方法获得的NPMSCs均能完成三系诱导分化,流式组成骨、成脂、成软骨染色区域百分比均明显高于贴壁组(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人退变髓核组织中可获得较高纯度的NPMSCs,并能进行后续培养扩增。与贴壁法获得的NPMSCs相比,流�
唐勇阳普山吴剑宏贾治伟伍耀宏李浩阮狄克王德利
关键词:分离提纯生物学活性
细胞核标记物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细胞移植疗法是现代医学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采用干细胞治疗技术修复退变的椎间盘.是治疗早中期椎间盘退变的理想方法。为了解细胞移植后在体内的存活、迁徙、分布和转归等情况,需要依赖合适的示踪技术将细胞加以标记.以进行识别和监测。
刘子双一王德利阮狄克
关键词:脱氧尿嘧啶核苷细胞核标记物干细胞治疗乙炔细胞移植疗法
正常与退变髓核的髓核间充质干细胞代谢活性及干性基因表达的比较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来源于正常与退变髓核的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PMSCs)的细胞代谢活性及干性基因表达情况。方法:收集6例非退变患者髓核组织(正常组)与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退变髓核组织(退变组),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应用标准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standard MSC culture medium)进行细胞培养并观察细胞形态。两组内各取1例分离得到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蛋白分子标记CD90、CD105、CD73、CD45、CD34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情况;并进行成骨、成脂及成软骨诱导分化,诱导28d后分别应用茜素红染色鉴定细胞成骨能力、油红O染色鉴定细胞成脂能力、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细胞成软骨分化能力,并按照国际干细胞治疗协会(ISCT)提出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判定标准,对分离得到的细胞进行综合评估鉴定。采用CCK-8检测两组P2代NPMSCs的代谢活力。提取两组每例P2代细胞总RNA,行RT-PCR检测P2代细胞"干性维持"相关基因Oct4及Nanog表达情况。结果:两组P0代细胞均贴壁生长,形态学方面两组并无明显差异。免疫表型鉴定显示正常组和退变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分子标记CD90、CD105、CD73表达比例分别高达96%、98%、95%以上,两组均低表达造血细胞标志物CD45、CD34、HLA-DR(均低于4%)。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分别证实正常组与退变组细胞均可向骨、脂肪及软骨细胞三系诱导分化。上述结果证实分离得到的细胞即NPMSCs。细胞代谢活性测定示P2代细胞在培养后5d、7d、9d、11d、13d正常组细胞活性均强于退变组,两组细胞活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干性维持"相关基因Oct4及Nanog表达量分别为退变组的4.63±1.17、7.36±1.19倍,正常组均明显高于退变组(P<0.05)。结论:正常与退变髓核组织内均存在NPMSCs,但正常椎间盘来源的NPMSCs具有较强的细胞代谢活性,较"强的"干性维持"基�
阳普山刘子双一陶晖姜刚强吴剑宏阮狄克王德利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细胞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