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AZD002)
- 作品数:178 被引量:1,126H指数:16
- 相关作者:王锴陈秉公吴宏政袁银传周丹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发展优势到话语优势的转变被引量:5
- 2018年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大发展大繁荣,迫切需要从其长期而丰富的实践中不断提出新观点、总结新经验、凝练新话语,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话语体系,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发展优势到话语优势的成功转变。做到此,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协商民主思想为行动指南,在掌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诠释与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基础上,构建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优势相匹配的话语体系。同时,作为发展起来的勇于担当国际责任的大国,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这也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国际对话能力,从而为丰富世界民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
- 董树彬刘秀玲
- 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 新时代实现“美好生活”的历史价值指向被引量:7
- 2018年
- 美好生活是人类一直追求的目标。在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诠释有其特定的历史价值指向。对依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高质量的发展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本价值指向,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根本价值指向;以制度建构为保障的公平正义的发展是实现美好生活的现实价值目标。
- 李喜英
- 关键词:价值指向
- 环境法典编纂的宪法基础被引量:14
- 2022年
- 法典旨在实现部门法的体系化,从内在体系与外在体系相统一的角度,法典编纂是从“国家法制统一”走向“国家法治统一”的必由之路。宪法作为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根本大法,为环境法典的编纂提供了双重基础。在国家层面,编纂环境法典是对美丽中国的国家目标和环境保护的国家任务的落实,同时,联系宪法上的基本权利条款,国家的环境保护任务可以被解释为国家为了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免受环境危害的环境保护义务,国家履行环境保护义务要符合“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的要求,不能保护不足。从“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的角度,编纂环境法典是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的必要手段。在公民层面,制定环境法典是保护公民环境基本权利的需要。环境权作为请求国家积极作为的社会权,其保护范围需要立法来形成。同时,公民的环境保护义务作为法律义务,也需要通过环境法典的编纂来形成其具体内容。从而,构建起公私兼顾的、以环境权和环境保护义务为架构的环境法律关系。
- 王锴
- 关键词:环境权
- 《三字经》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综合方法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3
- 2016年
- 《三字经》中蕴含的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综合方法对当今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主从式结合的综合方法、德育与智育渗透式结合的综合方法、多种方式交替式结合的综合方法、立志与力行互补式结合的综合方法 4个方面对《三字经》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综合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挖掘其当代价值,以求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发展。
- 潘婷杨业华
- 关键词:三字经
- 近代以来外来文化中国化进程中的化育精神及其变迁逻辑被引量:2
- 2017年
-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仍兼具融合与传承色彩,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主体精神和化育特质。西方文化的中国化以"化"危机为契机,不仅仅是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被动调整、适应,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传承性、包容性、创造性的彰显。我们应在超越"调和论"基础上深化对文化自信的民族性与当代性解读,从近代以来中外文化的非均衡融合发展进程中探索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化育创新精神。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化"与"当代性诠释"的纵横交错使中国文化的构建变得更为复杂,形成了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三相之间相互依赖的文化生态统一体。因此,文化创新必须做好外来文化本土化、传统文化当代化、多元文化人类化工作。我们在辩证地处理好异质文化间的竞争与交流、传承与重构关系的同时,突破文化比较中对立论、线性发展论的思维限制,反对盲目西化和种族文化中心主义两个极端。
- 张庆花
- 关键词:变迁逻辑
- 试析德国核心价值观体系与价值观教育被引量:1
- 2017年
- 德国在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和价值观教育方面拥有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德国的核心价值观体系以《基本法》为总体性纲领,是一个包容、发展、开放式的共享价值基础平台。德国价值观教育中贯穿"价值共生"理念,其教育实践不仅致力于传递社会共享的基础价值,也注重培养个体的价值能力,并且在当下社会条件下尤其强调应培养社会成员合理应对价值多样性的能力。德国价值观教育分为直接价值观教育和间接价值观教育两种基本类型,以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为中心对象,以"参与"模式为核心模式。德国学界呼吁实施价值观教育的诸多主体(家庭、学校、幼托机构、青少年事务工作机构等)应协同合作。
- 周海霞
-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教育
- “人的自然性与实体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观被引量:5
- 2016年
- 人一方面是自然生物,因而具有自然性。另一方面,人类因为具有类本质而具有实体性。前者作为自然性服从的是自然法则,因而不需要教育。但后者作为实体性服从的是理性法则,这不能凭借自然本能得到实现,因而需要通过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在于,通过教育来培育人的实体性,从而实现自然性与实体性的统一或和解。
- 吴宏政吴星儒
- 关键词:实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观
- 集体记忆的价值观认同功能被引量:4
- 2017年
- 价值观认同是人们构建自身精神世界、确认自我存在的动态过程。记忆,尤其是集体记忆,是实现价值观认同的重要因素。集体记忆作为记录人们共同生活的独特文化方式,能够为群体成员提供身体和心灵上的归属感,借助符号、物体、仪式等外化形式,蕴含于其中的价值观得以传承并被人们所认同。在集体记忆的不断重复实践中,这种认同感被不断激发和强化,从而内化为人的行为指导。依托现代媒体,集体记忆可以被模拟、复制以及再创造,实现促进人们接受和认可某种价值观的功能。
- 李桂艳
- 关键词:集体记忆媒介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被引量:6
- 2016年
-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背景的课程改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德育课程与教学应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主要内容,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落实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提高教学效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为其践行奠定基础。
- 李晓东
-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根据被引量:2
- 2018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性上的深刻认知、情感上的深切认同、信仰上的坚定执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根据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上的有效性、道义上的合法性、理论上的科学性,具有深刻的实践基础、道义基础和科学基础。
- 袁银传田亚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