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4309)

作品数:73 被引量:836H指数:19
相关作者:白红英刘康李书恒秦进黄晓月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商洛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25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历史地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5篇气候
  • 25篇气候变化
  • 13篇树轮
  • 12篇气温
  • 12篇秦岭山地
  • 10篇植被
  • 10篇树轮宽度
  • 9篇太白红杉
  • 9篇NDVI
  • 8篇生态
  • 8篇生态系统
  • 7篇生态系统服务
  • 6篇遥感
  • 6篇牛背梁
  • 6篇气候响应
  • 6篇冷杉
  • 6篇巴山冷杉
  • 6篇保护区
  • 5篇植被覆盖
  • 5篇土地利用

机构

  • 69篇西北大学
  • 6篇西安科技大学
  • 5篇商洛学院
  • 4篇咸阳师范学院
  • 3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国土资源
  • 1篇联邦科学与工...
  • 1篇陕西省环境科...

作者

  • 45篇白红英
  • 14篇刘康
  • 11篇李书恒
  • 9篇秦进
  • 8篇马新萍
  • 8篇黄晓月
  • 7篇王俊
  • 7篇赵婷
  • 7篇刘荣娟
  • 6篇赵婷
  • 6篇邓晨晖
  • 6篇王涛
  • 5篇张扬
  • 5篇苏凯
  • 4篇陈姗姗
  • 4篇李婷
  • 4篇陈兰
  • 4篇侯丽
  • 3篇崔晓临
  • 3篇张善红

传媒

  • 8篇生态学报
  • 6篇生态学杂志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干旱区研究
  • 4篇山地学报
  • 3篇地理学报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干旱区地理
  • 2篇资源科学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地理科学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商洛学院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9篇2019
  • 11篇2018
  • 14篇2017
  • 1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管涔山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温度变化的动态响应
2023年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升温对不同区域不同树木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干扰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本研究选取管涔山地区优势种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为对象,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滑动分析探讨升温突变前后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管涔山地区华北落叶松树轮宽度年表包含丰富的气候信息,适合树木年轮气候学分析。气温突变前后,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响应差异显著,气温突变前,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主要受前一年8月和12月最低温、当年11月均温和最高温以及当年3月降水量的制约;气温突变后,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主要受前一年和当年6月最低温、春季各月温度因子、当年10月最高温、前一年6月和当年1月及2月SPEI数值以及当年3月降水量的制约。长时间尺度滑动分析可知,在1993-2008年时间段后,月最高温升高利于华北落叶松生长发育,当年1月和2月树木生长受干旱胁迫。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趋势并未发生分异现象,树木生长弹性有一定的提升,利于扩展生境范围。
王嘉川李书恒郭伊利韩宜洁毛忠雷
关键词:树轮宽度气候变暖
秦岭山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9
2013年
基于1999~2009年的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CASA模型对秦岭山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productivity,NPP)进行模拟估算,并分析了秦岭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99~2009年11年间秦岭山地的平均年NPP为542.24 gC.m-2.a-1;研究期内秦岭NPP呈显著增长趋势(P<0.01),2008年最高(718.77 gC.m-2.a-1),2001年最低(471.78 gC.m-2.a-1);四季对全年NPP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夏季(49.90%)>春季(26.16%)>秋季(18.87%)>冬季(5.07%);月NPP与温度和降水都显著相关,但与温度的相关性更高,月水平上温度对NPP的影响比降水大;生长季期间NPP与温度和降水的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都以正相关为主。
袁博白红英章杰马新萍
关键词:气候变化秦岭山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秦岭地区林地与草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被引量:34
2020年
以198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集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秦岭地区林地与草地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演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林地和草地是秦岭地区主要景观类型,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2%,其中有林地为优势景观类型,其次为高覆盖度草地和中覆盖度草地,其他林地和低覆盖度草地分布面积相对较少。(2)35年来,林地和草地总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净减少了309.44 km2,其中草地减少占主导地位;空间变化上,损失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周边区域,主要向建设用地和耕地转移。(3)林地和草地景观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加,连通性降低,景观异质性增强且景观形状更为复杂,草地较林地变化明显;空间分布上,林地和草地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在地形因子作用下呈现一定的地形梯度性,尤其与海拔的相关性最好。(4)人为活动干扰是影响秦岭地区林地和草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气候因素次之,同时国家宏观政策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减缓人为活动对秦岭地区的过度影响,维护林地和草地的平衡性及完整性,是实现该区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郭少壮白红英孟清赵婷赵婷齐贵增
关键词:景观指数
1980—2015年秦岭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被引量:44
2018年
了解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对于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秦岭地区198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和地表覆盖分类系统,构建景观格局脆弱度指数和人为干扰度,研究了秦岭地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1980—2015年,秦岭地区景观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加,景观形状变得复杂,景观聚集度、连通性降低,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形分异特征;景观格局脆弱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低脆弱区空间格局变化比较明显,主要以西安市、汉中市为中心向周围区域扩张;景观格局人为干扰程度逐渐增加,空间分布表现为东部高、西部低,北坡高、南坡低,周边高、中间低;人为干扰度越大,景观格局脆弱度、斑块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越大,聚集指数、最大斑块指数越小;人为干扰程度对景观格局脆弱度影响逐渐减弱,对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大斑块指数的影响逐渐增强,而对斑块密度、聚集指数的影响变化不明显.
郭少壮白红英孟清黄晓月齐贵增
关键词:脆弱度
北方农牧交错带靖边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被引量:3
2013年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北方农业和畜牧业交错地带,是中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选取陕西省北部靖边县为研究区,以1990,2000和2010年3期TM/ETM+影像及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分析了靖边县199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1990—2010年,靖边县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增加态势,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为减少态势。(2)1990—2010年,靖边县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于2000年之后,其中尤以建设用地的快速增加为特点。(3)1990—2000年,靖边县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变数量较大,且共同向建设用地转变。这种变化主要集中于北部风沙滩区。(4)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油气等资源的开采是靖边县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的实施,是耕地、林地、草地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崔晓临白红英王涛郭琳张加利
关键词: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遥感影像
13.5~2.5 Ma索尔库里盆地沉积物碳氧同位素对古气候演化的记录被引量:1
2017年
索尔库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的北部,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研究资料匮乏。通过对索尔库里北盆地彩虹沟剖面新近纪中后期沉积物的古地磁测年和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质谱分析,揭示了索尔库里盆地13.5~2.5 Ma长序列气候演变过程。13.5~9.2 Ma时期相对冷干,9.2~5.3 Ma时期相对温湿,5.3~3.9 Ma时期相对暖湿,3.9~2.5 Ma时期再次转为冷干。11 Ma左右,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到阻止印度洋暖湿气流向北方运输的高度,地处走滑盆地的索尔库里地区逐渐变得极其干旱,标志着亚洲内陆干旱化在此背景下开始。红粘土磁化率和碳氧同位素变化等证据显示,西风在本区贯穿始终,而季风的出现加剧了亚洲内陆古气候的干湿更迭,对区域及全球古气候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莫玲童张普李建星
关键词:磁化率
秦岭太白山气温直减率时空差异性研究被引量:28
2016年
在评估山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过程中,作为气温要素的重要输入参数,气温直减率(γ)的精确性直接影响到相关科研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文基于秦岭主峰太白山(3771.2 m)11个分布于南北坡和不同海拔的标准气象站点2013-2015年连续3年实测日均温资料和25 m×25 m空间分辨率的DEM数据,研究了太白山气温直减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及不同坡向上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2013-2015年太白山年均γ北坡均大于南坡,北坡为0.513℃/100m,南坡为0.499℃/100m;北坡年均γ随海拔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而南坡相对稳定。2年内γ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南北坡变化趋势不一致。在季尺度上,γ最大值北坡为夏季,为0.619℃/100m,而南坡最大出现在春季,为0.546℃/100m,最小值均为冬季,南北坡分别为0.449℃/100m和0.390℃/100m;春季和夏季,北坡γ均大于南坡,而冬季相反,北坡小于南坡,秋季几乎无差异。在月尺度上,气温相对高的月份γ亦较高,北坡γ变化幅度大于南坡;年始和年末(11-12月、1-2月)北坡γ小于南坡,而5-9月北坡大于南坡,且南北坡γ相差较大。3经数据可信度分析,所获得的γ可较为客观地反映太白山气温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性,将为山地气温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生态系统响应等定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翟丹平白红英秦进邓晨晖刘荣娟何红
关键词:山地气候
秦岭地区植被NDVI海拔梯度差异及其气温响应被引量:49
2013年
秦岭山系是我国南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域,也是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区域。基于2000年-2009年时序重建MODIS NDVI及气温、DEM等数据,对气候变化下的秦岭地区NDVI变化趋势及区域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年-2009年,秦岭地区植被覆盖较好,且呈逐年增加态势;②秦岭10a平均NDVI值总体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最大值在海拔1500~2000m范围内,最小值在海拔<500m范围内,反映了秦岭地区海拔<500m区域内人类活动对植被生态系统的强烈影响;③秦岭地区植被覆盖除在海拔1500~2000m和>2700m范围内增加趋势不显著外,在其他海拔范围内均呈显著增加态势,且增加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④近30a来秦岭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高于我国近30a来的平均增温速率。秦岭地区高海拔区域(>2700m)NDVI与气温相关性最高(0.43),表明高海拔区域陆地植被生态系统更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崔晓临白红英王涛
关键词:NDVI植被气温海拔梯度
基于DEM的秦岭陕西段地表面积与垂直投影面积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基于DEM数据,利用中心像元与相邻8个像元模型计算了位于陕西境内的秦岭腹地地表面积,结果表明:①秦岭陕西段地表面积为75224.67 km^2,与垂直投影面积61641.27 km^2相比增加了22.04%;②秦岭陕西段地表面积与垂直投影差异与海拔的关系呈类抛物线趋势,海拔高度为2000 m时二者的差异达最大;③与垂直投影面积相比,秦岭陕西段低山、中高山以及亚高山面积分别由19258.34 km^2、33654.18 km^2、3789.32 km^2增加到21559.88 km^2、39836.85 km^2、4480.92 km^2,增长比例分别为11.9%、18.4%与18.3%;④秦岭陕西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面积与投影面积均存在差异,未利用地地表面积与垂直投影面积的差异最大,达34.4%,林地次之,差异为27.7%,再次是草地,差异为22.4%左右,农田、其他林地、水域、居民地与工矿用地的地表面积与投影面积的差异较小,依次为12.5%、8.5%、5.4%和2.5%。
赵婷白红英邓晨晖孟清郭少壮齐贵增
关键词:海拔高度土地利用
基于太白山南坡巴山冷杉NPP动态变化的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效果对比被引量:4
2020年
基于收集整理的太白山地区1959-2016年58年间的气象数据及太白山巴山冷杉林(Abies fargesii Franch.forest)的生理参数数据,运用Biome-BGC模型模拟计算并对输出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得到太白山南坡巴山冷杉林的多年净初级生产力(NPP)。然后分别利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RIMA)、R语言、NAR动态神经网络模型对太白山南坡巴山冷杉林NPP的动态变化进行趋势拟合和短期预测,建立适用于太白山南坡巴山冷杉林NPP的时间序列模型,并应用白噪声检验等相关检验方法对3种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太白山南坡巴山冷杉林NPP在短期内(2017-2026年)仍保持着波动上升的趋势,可能出现1959年以来的最高值;在对巴山冷杉林未来变化的预测过程中,3种预测模型各有特点,ARIMA模型对太白山南坡巴山冷杉林NPP的预测结果通过了白噪声检验,并给出了在不同置信区间下的可能结果;NAR动态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也通过了误差自相关性检验,预测结果较好地模拟了太白山南坡巴山冷杉林NPP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变化趋势;R语言在剔除异常数据点后能够运用基础数据较好地对太白山南坡巴山冷杉林NPP动态变化进行模拟,表明预测结果与验证结果相关性达到0.944,误差项的P值远低于0.01。本研究表明3种方法构建的模型在数据拟合中均呈现出较好的效果,预测结果均在可信范围内,在实际预测工作中可根据数据特点选用不同方法。
陈慕亚刘康张红娟张越
关键词:巴山冷杉R语言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