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51040)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伏俊琏冷江山杨晓华张嘉欐朱利华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文学
  • 3篇唐代
  • 2篇敦煌文学
  • 2篇敦煌遗书
  • 2篇唐诗
  • 2篇文人
  • 1篇代文
  • 1篇典礼
  • 1篇敦煌本
  • 1篇敦煌文献
  • 1篇学术意义
  • 1篇研究方法
  • 1篇义军
  • 1篇早期文学
  • 1篇绽放
  • 1篇诗歌
  • 1篇唐代文人
  • 1篇奇葩
  • 1篇清华简
  • 1篇全唐诗

机构

  • 7篇西北师范大学
  • 4篇兰州大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9篇伏俊琏
  • 3篇冷江山
  • 2篇杨晓华
  • 1篇朱利华
  • 1篇张嘉欐

传媒

  • 2篇丝绸之路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敦煌研究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河西学院学报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宁夏师范学院...

年份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故事流变的特点和研究方法被引量:1
2011年
故事流变研究不能说是一个很新的领域,古人即曾注意到这一问题,但真正现代学术意义上的故事流变研究,应该说是从上世纪20年代顾颉刚发表其关于孟姜女故事的研究成果开始的。虽然顾氏的研究是服务于其古史研究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无疑给后来的学者以巨大的启示。故事流变研究的"故事"可以是历史故事,也可以是文学故事;主要目的也不是还原"故事"的实相,而是梳理故事在时间之流中逐渐蜕变的轨迹及其变形背后的"推手"。因此,从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挖掘搜罗出相关文献,进行认真审慎的梳理,并寻绎出细微但重要的变化背后的原因,是此项研究中应该致力从事的工作。本栏目此次推出的三篇笔谈大致可归入中国古代故事流变研究的范畴。伏俊琏和杨晓华《故事流变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以大量的实例探讨了故事的分化、研究方法与意义等故事流变研究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对具体的故事流变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黄果泉《狐精故事的流变及其人类精神内涵的演进》梳理了秦汉、魏晋六朝及唐宋以降三个阶段狐精故事的流变,并探讨了狐精故事流变过程所体现出的由宗教精神向艺术精神的演进;张富春《五通:神祇中的西门庆》探讨了宋代以后小说中的一个民间神祇五通故事的演变,认为五通故事表现了神人间金钱与贞操的博弈。作为当前这方面研究实绩的部分呈现,这组文章从理论到实例、从经典到民俗,多方位、多视角、开放性地探讨了故事流变的一些相关问题。我们集中刊发这组文章,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将中国古代故事流变研究推向深入。
伏俊琏杨晓华
关键词:古代故事孟姜女故事学术意义古史研究
《牡丹亭》中人物的精神分析解读被引量:2
2012年
文章将《牡丹亭》分作上下本,以精神分析学理对杜丽娘和作家进行心理研究,解读分析杜丽娘的本我、超我、自我及对剧情的影响,提出了本我戏与自我戏的见解,也认为作家主情论与士不遇的创作心理分别影响了上下本的剧情设计。
张嘉欐
关键词:弗洛伊德《牡丹亭》
唐代敦煌高僧悟真入长安事考略被引量:4
2010年
张议潮收复敦煌,委派沙州都法律洪辩的弟子悟真入朝。悟真在长安游览佛寺,与京城高僧大德见面,吟诗赞诵,极一时之盛。敦煌遗书中有若干史料记述此事。本文对相关写卷进行了叙录,对涉及的佛寺、僧人及有关诗文进行了考证。
伏俊琏
敦煌文人诗歌的传播与应用——敦煌的唐诗讲座之三被引量:1
2012年
敦煌宝藏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静态的文献,而且蕴涵着很多生动的过程。所以,我们在研究敦煌文人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关注文献的校勘和辑佚等方面的价值,更要深入挖掘写卷传达的动态信息。敦煌的诗歌写本是典型的下层文学写本,有着明显的随意性、实用性特点,它的功能往往是多方面的。从传统文献研究的角度来看,写卷内容的混乱无疑是很大的障碍,但如果换一个思路,思考一下这些不同内容的东西为什么会抄在一起,或许会开辟新的天地。固然,很多时候只是出于对纸张充分利用的偶然杂抄,但无论何时,挖掘偶然中蕴涵的必然总是一切研究工作的天职。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文人诗歌在百姓生活中的传播方式和现实角色。
伏俊琏冷江山
关键词:敦煌文献
归义军时期的敦煌文学
2012年
归义军时期(848-1036)的敦煌文学分为前期(848-914)和中后期(914-1002)。文章对前后两期的敦煌文学进行了梳理和讨论,并对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作了评价和总结。
伏俊琏
关键词:归义军时期敦煌文学
敦煌遗书保存的唐代文人佚诗——敦煌的唐诗讲座之二
2012年
本文所介绍的诗歌是那些久已失传、赖敦煌遗书的发现重见天日的唐代文人诗作。这些诗为唐诗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新材料。故自敦煌宝藏现世以来,这些诗歌激发着广大学人的研究热情。在众多研究中,增补《全唐诗》、考证诗歌作者是学术界的焦点所在。王重民先生的《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陈尚君先生的《全唐诗续拾》以及黄永武、项楚、徐俊等先生对佚诗作者的考辨是这些成果的代表之作。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佚诗的情况及价值进行讨论。
伏俊琏冷江山
关键词:敦煌遗书
先秦赋:早期文学百花园中绽放的奇葩
2010年
早期作为文体的"赋"都写作"傅"。傅,相也。古代乐师为瞽者,扶助乐师者为相。"相"除了扶助乐师、携带乐器之外,还要参与演出中的应对活动,相当于现在的报幕员。报幕的声音,不同于歌,而是另一种富有节奏感的朗诵,汉代人"不歌而诵谓之赋",正是从这里来的。赋同其它文艺形式一样,最初都是由下层劳动人民创造并在人民中间口耳相传着,它是由口传文学发展而来的书面文学。近百年出土的西汉到宋初的俗赋,其类型可大致区分为故事俗赋、论辩俗赋、歌谣体俗赋3种,文章用赋的这3种类型和文体标准对照考察先秦时期的文献,钩稽出了53篇先秦的赋或带有赋体特征的文献。
伏俊琏
关键词:稽考
清华简《(旨阝)夜》与西周时期的“饮至”典礼被引量:9
2011年
清华简《(旨阝)夜》篇的出土,证明《尚书.西伯戡黎》中的"西伯"是周武王,"戡黎"的时间是在武王八年,即武王继位之明年(前1049)。本篇还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戡黎凯旋后举行"饮至"典礼的盛况,周武王及开国元勋毕公、召公、周公、辛公、史逸、吕尚皆亲临宴会。武王和诸位功臣举爵酬饮,赋诗言志。简文记录了武王的2首诗和周公的3首诗,而保存下来了武王的1首、周公的2首残诗。这种情形和《穆天子传》中所记穆王和西王母瑶池宴咏很相近。
伏俊琏冷江山
敦煌本马云奇《怀素师草书歌》的历史和文学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敦煌遗书伯2555写卷中的《怀素师草书歌》一诗,抒写了作者对唐代大书法家怀素草书艺术的高度赞赏,可借以考证怀素的生平及创作,同时也是一首颇具鉴赏价值的咏书诗。
伏俊琏朱利华
关键词:敦煌遗书
敦煌文学的上源被引量:4
2011年
敦煌自汉武帝建郡以来,学术文化及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00年藏经洞出土的五万多卷文书,其中有六千多篇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基本上是唐、五代至宋初大约四百年间形成的。这些文学作品的出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伏俊琏杨晓华
关键词:敦煌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