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10]03-07-02)

作品数:6 被引量:73H指数:5
相关作者:曹建华杨慧梁毅李亮卜巧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广西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岩溶
  • 2篇土地利用方式
  • 2篇不同土地利用
  • 2篇不同土地利用...
  • 1篇地下河
  • 1篇地下河系统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学
  • 1篇盐岩
  • 1篇岩溶区
  • 1篇岩溶作用
  • 1篇氧同位素
  • 1篇养分
  • 1篇有机碳
  • 1篇蔗糖
  • 1篇蔗糖酶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溶蚀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贵州茂兰国家...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作者

  • 4篇杨慧
  • 4篇曹建华
  • 2篇卜巧珍
  • 2篇李亮
  • 2篇梁毅
  • 1篇刘再华
  • 1篇涂林玲
  • 1篇王华
  • 1篇曾成
  • 1篇王培
  • 1篇于奭
  • 1篇张红波
  • 1篇张连凯
  • 1篇唐伟
  • 1篇王开然
  • 1篇应启和
  • 1篇冉景丞
  • 1篇吴夏
  • 1篇杨睿
  • 1篇康志强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桂林新寨花岗岩地区4种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花岗岩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特征,为土壤碳汇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土壤培养法,选择桂林新寨花岗岩地区林地、旱地、果园和灌丛4种植被下0~20、20~40和40~60cm三个深度的土壤,测定土壤有机碳在25℃和7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培养100d分解释放的CO2-C含量。【结果】4种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总体上随着土层加深而递减,分解速率在前期比较快,后期缓慢,最后达到平衡;累积释放的CO2-C含量均是0~20cm>20~40cm>40~60cm。土壤有机碳分解释放的CO2-C占各自总有机碳的比值以旱地最高,达3.34%~4.84%,其次为林地和果园,分别为1.82%~2.88%和1.91%~2.16%,最低的是灌丛,为1.77%~1.98%。4种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库与土壤全氮、有机质、脲酶呈显著正相关,灌丛的活性碳平均周转时间最长,旱地的缓效性碳平均周转时间最短。【结论】林地、果园和灌丛有机碳库所含难分解物相对较多,土壤有机碳相对较稳定,具有碳汇效应。
梁毅杨慧李亮曹建华卜巧珍王培张红波
关键词:植被覆盖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
缺土的板寨原始森林区岩溶地下河系统的水-碳动态特征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水文水化学自动记录仪,对缺土的板寨原始森林区岩溶地下河系统径流排泄点进行了3个水文年(2007-01—2010-06)的自动监测,运用水均衡计算、岩溶水流量衰减分析和H、O稳定同位素等方法,对该地下河系统径流排泄点的水-碳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原始森林的蒸散发异常强烈,入渗系数低,地下河产流少;(2)在缺乏土壤盖层的条件下,即使是原始森林,其水文(Q)、水化学(HCO3-浓度)调控能力仍然有限,因而岩溶作用强度和碳汇能力较低.这些特征反映出土壤在水资源和碳循环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曾成赵敏杨睿刘再华冉景丞熊志斌
关键词:地下河系统岩溶作用石质山地水文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
Kiel Ⅳ-IRMS双路在线分析微量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被引量:4
2014年
石笋能重建百年、十年的气候事件,为达到空间高分辨率,对微量碳酸盐的检测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磷酸酸解法的样品用量大(约10 mg)已经无法满足微量样品的分析,而激光探针质谱分析方法需对检测结果进行校正。本文采用KielⅣ-IRMS双路在线分析技术对微量碳酸盐样品的碳、氧同位素进行检测研究其可行性,并以GBW 04405和NBS 19为例研究了不同样品量的碳酸盐标准样品在不同反应时间对同位素分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标准样品所需的反应时间不同,从而导致同位素分馏值的差异。对样品量为4~85μg的标准样品GBW 04405进行检测,δ13C、δ18O测量值分别为0.574‰±0.027‰、-8.519‰±0.065‰,与推荐值0.57‰±0.03‰、-8.49‰±0.14‰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微量碳酸盐测试的要求。将KielⅣ-IRMS双路在线分析技术与GasbenchⅡ-IRMS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对于标准样品GBW 04405,KielⅣ-IRMS所用样品量约为50μg,δ13C、δ18O测量值分别为0.576‰±0.012‰、-8.501‰±0.050‰,GasbenchⅡ-IRMS所用样品量约为140μg,δ13C、δ18O测量值分别为0.569‰±0.034‰、-8.590‰±0.099‰。表明KielⅣ-IRMS方法相比于GasbenchⅡ-IRMS方法所需样品量少,精度高,结果重现性好,该方法在碳酸盐样品的应用上能达到空间高分辨率。
杨会唐伟吴夏王华应启和涂林玲
关键词:碳同位素氧同位素
桂林毛村岩溶区与碎屑岩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以桂林毛村岩溶生态试验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该地区岩溶区和碎屑岩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系统研究和比较了旱地、水田、林地和灌丛四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岩溶区石灰土还是碎屑岩区红壤,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和组成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与旱地和水田等传统农田相比,灌丛和林地这两种自然土壤明显提高了>5mm和>0.25mm团聚体的比例,并且团聚体稳定性增加。岩溶区灌丛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较旱地分别提高了185%和179%,较水田提高了361%和481%,林地的MWD和GMD分别较旱地提高了65%和43%,较水田提高了167%和198%;而碎屑岩区灌丛的MWD和GMD分别较其旱地和水田提高了103%和134%、15%和32%,林地的MWD和GMD分别较其旱地和水田提高了117%和152%、23%和43%。这说明相比碎屑岩区红壤,岩溶区石灰土受到人类活动的频繁干扰之后退化更快,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下降更多,这也说明了岩溶区土壤环境的脆弱性。
杨慧张连凯于奭曹建华
关键词:岩溶区土壤团聚体土地利用方式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12
2013年
本文选择桂林大镜新寨林地、旱地、果园和灌丛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20、20~40、40~60cm3个深度的土壤样品,采用比色法测定土壤中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物酶3种酶的活性,研究土层深度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酶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升高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同一土层深度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大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梁毅杨慧曹建华卜巧珍李亮方培结王开然
关键词:土壤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物酶
区域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碳汇通量估算初探:以珠江流域为例被引量:33
2011年
在长时间尺度上,碳酸盐岩的形成对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2产生巨大的碳汇效应,同时碳酸盐岩在全球分布面积的巨大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使碳酸盐岩溶蚀、吸收大气/土壤CO2的岩溶过程积极参与现代全球碳循环,并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一碳汇的通量约占全球"遗漏汇"的12.00%~35.29%.以珠江流域为例,在综合考虑影响岩溶作用及产生碳汇因子的基础上,收集已有数据,以典型地点的石灰岩溶蚀速率、年降水量、土壤呼吸速率和NPP建立回归方程,并以GIS为研究平台,结合研究区内碳酸盐岩类型的分布,估算研究区内因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对大气CO2汇的通量.结果表明,珠江流域年溶蚀量为1.54×107tCaCO3/a,折合碳为1.85×106tC/a,试图从原位典型点的监测数据,探索区域尺度岩溶作用碳汇估算方法.
曹建华杨慧康志强
关键词:珠江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