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51068)

作品数:14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新德朱浩然容新霞杨洁潘艳丹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5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英译
  • 4篇翻译
  • 3篇教士
  • 3篇汉学
  • 3篇传教
  • 3篇传教士
  • 2篇耶稣
  • 2篇耶稣会
  • 2篇耶稣会士
  • 2篇译本
  • 2篇译者
  • 2篇西方传教士
  • 2篇翻译策略
  • 1篇道德
  • 1篇道教
  • 1篇道教文化
  • 1篇地方高校
  • 1篇典籍英译
  • 1篇新教
  • 1篇新教传教士

机构

  • 14篇温州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2篇李新德
  • 2篇朱浩然
  • 1篇姬艳芳
  • 1篇杨洁
  • 1篇容新霞
  • 1篇王希茜
  • 1篇秦艺
  • 1篇潘艳丹

传媒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孔子研究
  • 1篇继续教育研究
  • 1篇浙江万里学院...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盐城工学院学...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温州职业技术...
  • 1篇池州学院学报
  • 1篇牡丹江教育学...
  • 1篇文化与传播
  • 1篇基督教文化学...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理雅各对《诗经》的翻译与诠释被引量:7
2013年
从最初耶稣会士对《诗经》的研究翻译,到后来新教传教士、汉学家以及中国译者对《诗经》的翻译与诠释,《诗经》西译、西传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然而传教士出身的汉学家理雅各在短短的十年内先后出版了三个《诗经》英译本,这在《诗经》西译传播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本文重点探讨作为译者的理雅各在英译《诗经》时的历史语境、翻译体例,进而评价理雅各《诗经》译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李新德
关键词:《诗经》理雅各汉学
西方传教士与地方近代化——以循道会传教士苏慧廉在温州的活动为研究中心
在晚清中国地方近代化进程中,西方差会传教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英国循道会传教士苏慧廉在温州长达25年的宣教经历,可看作是一部循道会温州早期传教史。循道会在温州创办的医院、学校,不单医治大量的病人、使越来越多的温州人学习新知...
李新德
文献传递
地方高校设置法语辅修专业的需求分析——基于浙江温州大学视角被引量:6
2011年
文章从宏观社会需求和微观个人需求两个方面探讨了地方高校开设法语辅修专业的必要性。认为开设法语辅修专业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广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朱浩然李新德
关键词:地方高校
法国外国语言—文化教学理念的演进及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2011年
外国语言—文化教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从它诞生以来,国内外对其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上的探索从未停歇。对法国在外国语言—文化教学方面的理论构建和教学实践(教学法)进行考察和解读,以期对我们的外语教学有所启示。
朱浩然李新德
关键词:教学法
译家经典,译事典范——吴国珍《〈论语〉最新英文全译全注本》评析被引量:1
2014年
文章在比较诸多《论语》英译本的基础上,从三个侧面探讨吴国珍先生英译的《〈论语〉最新英文全译全注本》,着重讨论其译文的三大特色,即体例独特、译义确切、通俗易懂。并由此得出结论:尽管可能存在一些可资商榷的地方,吴译《论语》仍不失为一部上乘之作。
秦艺李新德
关键词:典籍英译体例
耶稣会士对《四书》的翻译与阐释被引量:12
2011年
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对中国经典《四书》的翻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对《四书》的翻译与阐释既是出于耶稣会士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的需要,同时也是与耶稣会在华传教策略密切关联的一项重要工程。耶稣会传教士译什么、怎么译,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尽管这些传教士的最初动因是为了更好地在华宣教,但与其它差会的传教士不同,基于"补儒易佛"的传教策略,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是以较平等甚至敬仰的态度来传译和阐释中国儒家经典的。耶稣会传教士对儒家典籍《四书》的译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西传和西方汉学的发展。
李新德
关键词:耶稣会士《四书》汉学
晚清新教传教士对道教文化的诠释
2014年
一、引言继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对中国道教进行初步的研究后,新教传教士在关注中国儒家思想与佛教的同时,也开启了对道家思想与道教的研究,西方传教士对中国道教文化的体认走过一段漫长的过程。早期来华的新教传教士虽然在他们的书信、报告以及西文著述里提到中国的道教,如马礼逊(Robert Morrison)、郭实腊(Karl Gutzlaff)、麦都思(W.H.Medhurst)、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等,但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作为一种宗教的道教之迷信与偶像崇拜的一面,他们几乎不谈《道德经》。
李新德
关键词:CULTUREDAOISMSTUDIES
苏慧廉与中国宗教文化的西传被引量:1
2011年
传教士出身的汉学家自明末利玛窦以来不计其数,然而像苏慧廉这样在中西宗教文化交往中影响深远的汉学家并不多。苏慧廉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及对中国宗教的研究,尤其是在中国宗教经典研究及翻译领域。苏氏早期的汉学研究是直接服务于在中国的福音传布,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的会通;后期的汉学研究则透过著书翻译和讲座,促进中西宗教文化交流,尤其是在佛教的西传方面做出很大贡献。
李新德
关键词:汉学
清末民初西方传教士眼中的温州民间信仰被引量:2
2013年
以鬼魂信仰、神灵崇拜为代表的温州民间信仰是清末民初西方传教士重点批判的对象。通过分析西方传教士关于温州的英文著述,探讨温州民间信仰及其与基督教之间的冲突。西方传教士注重言说基督教的尽善尽美,却言辞激烈地贬低儒道释和民间信仰;更在言说评判温州的种种民间信仰中宣扬基督教,提升自我形象。
杨洁李新德
关键词:民间信仰清末民初西方传教士
从译者的主体性看麦都思的《尚书》译本翻译策略被引量:6
2011年
"文化转向"视野下的翻译理论充分彰显了译者的主体性,译者从忠实的"仆人"提升为具有创造性的"主人",译者的主体性决定了翻译文本的选择与翻译策略的取舍。在译者主体性关照下探讨英国新教传教士、汉学家麦都思《尚书》译本的翻译策略的选择,分析麦都思的译者身份在翻译策略中的体现,以期能够为促进今日之中国典籍西译、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提升我们国家的软实力提供可资参照的历史经验,并为今日世界翻译的理论建构以及中国译学理论建设提供丰富的范例。
容新霞李新德
关键词:《尚书》译者主体性翻译策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