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107)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陈水平姜涛秦成峰秦鄂德韩剑峰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病毒
  • 4篇登革热
  • 3篇登革热病毒
  • 1篇登革4型病毒
  • 1篇登革病毒
  • 1篇原体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性质
  • 1篇全长CDNA...
  • 1篇进化分析
  • 1篇翻译
  • 1篇非编码
  • 1篇非编码区
  • 1篇分离株
  • 1篇复制子
  • 1篇感染性克隆
  • 1篇编码区
  • 1篇病毒分离
  • 1篇病毒复制
  • 1篇病毒株

机构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5篇于曼
  • 5篇秦鄂德
  • 5篇秦成峰
  • 5篇姜涛
  • 5篇陈水平
  • 4篇邓永强
  • 4篇韩剑峰
  • 3篇李晓峰
  • 3篇刘然
  • 2篇赵慧
  • 1篇于学东
  • 1篇祝庆余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年份

  • 4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登革病毒基础研究的进展
登革病毒感染导致的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目前世界上发病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危害较为严重的蚊媒病毒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应用于临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区不断暴发登革热的流行。
秦成峰赵慧李晓峰陈水平姜涛邓永强尉燕刘然于曼祝庆余秦鄂德
文献传递
登革1型病毒广州06株基因组全长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构建本室新分离的登革1型病毒广州06株基因组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为深入研究登革病毒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登革1型病毒广州06株基因组全序列中单一酶切位点设计特异引物,分别扩增并克隆5个病毒亚基因组cDNA片段,将其逐一拼接连入pW SK 29低拷贝质粒载体,获得病毒全长cDNA克隆,并将其体外转录为RNA,再转染细胞获得恢复病毒。进一步通过RT-PCR扩增病毒5′和3′非编码区序列和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对其恢复病毒进行鉴定。结果和结论:构建获得登革1型病毒广州06株基因组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其恢复病毒与野生型病毒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
刘然韩剑峰陈水平于曼姜涛邓永强秦成峰秦鄂德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全长CDNA克隆
登革1型病毒广州2006年分离株的基因组特征与进化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对2006年分离自广州登革热患者血清的4株登革1型病毒(GZ57/06、GZ63/06、GZ69/06和GZ128/06)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同其他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以了解其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可能的传播来源。方法将登革1型病毒分离株基因组分为9个片段进行RT-PCR扩增,5′与3′末端序列采用RACE法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PCR测序。通过末端重叠序列拼接成全长病毒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测序获得的4株广州登革1型病毒基因组全长均为10735核苷酸(nt),编码3393个氨基酸。5′和3′端各有一段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94nt和462nt。4株病毒的编码区与非编码区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存在一些差异,其中GZ57/06、GZ63/06和GZ69/06毒株的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而GZ128/06株变异较其他3株大,编码区差异尤其明显。序列比对分析表明,GZ57/06、GZ63/06和GZ69/06毒株均与泰国2001年分离毒株ThD1/0049/01和ThD1/0102/01同源性最高,而GZ128/06毒株与缅甸1998年分离毒株D1.Myanma.r31987/98同源性最高。这些新分离毒株与东南亚毒株属于同一基因型。结论新分离毒株可能来自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不同毒株表型差异可能与其基因组特征具有密切关系。
韩剑峰于曼陈水平姜涛李晓峰秦成峰秦鄂德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
2006年广州登革热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性质的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对2006年广州流行登革热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性质研究。方法:采用传代蚊细胞微量培养方法对2006年广州登革热病原进行分离,并通过脑内途径观察其对乳鼠的致病性;经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技术,对患者血清标本中的病毒特异抗体及新分离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和鉴定;将此次分离的病原体与1980年分离的同型毒株进行生物学性质比较。结果:从57份患者血清标本中分离出10株病毒,在传代蚊细胞中可产生稳定的细胞病变并对乳鼠致病;其基因组为登革1型病毒特异的RNA分子,经鉴定为登革1型病毒;此次分离的登革1型病毒与1980年分离的同型毒株在致细胞产生病变的时间和严重程度,蚀斑的大小、形态以及致乳鼠发病的时间等生物学性质上有所不同。结论:2006年广州流行登革热病原为登革1型病毒,且与1980年分离的同型毒株在生物学性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于曼韩剑峰陈水平邓永强姜涛秦成峰秦鄂德
关键词:病毒株病毒分离生物学性质
登革4型病毒5′非编码区SLB元件对病毒复制和翻译的调控作用
2008年
目的探讨登革4型病毒5′非编码区SLB元件对病毒复制和翻译的调控作用。方法首先通过mfold3·2软件对登革4型病毒5′端RNA二级结构进行预测,确定了3个突变位点:SLB1,缺失位于短茎环82-87位5′UAR环化序列,并破坏其保守茎环结构;SLB2,在次环引入突变破坏其环状结构(M77G/C);SLB3,突变仅涉及核苷酸,不破坏该次环二级结构(M77-78AG/GA)。然后在含有海肾荧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R·luc)报告基因的复制子(DEN-R·luc2A-RP)基础上,利用重叠PCR构建上述突变体。将突变体(包括相关的阳性和阴性对照复制子)分别线性化并体外转录成RNA后,取等量各转录体RNA,以脂质体法分别转染BHK-21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RT-PCR、R·luc报告基因技术和实时定量RT-PCR对突变体的复制和翻译水平进行检测。结果SLB1突变体的翻译水平并未受到显著影响,但其复制水平出现显著下调。SLB2突变体的翻译水平亦未受到显著影响,但其复制水平受到完全抑制;SLB3突变体的复制和翻译水平均受到了完全抑制。结论登革4型病毒5′非编码区SLB元件对基因组RNA复制和翻译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于学东姜涛陈水平邓永强韩剑峰赵慧李晓峰刘然于曼秦成峰秦鄂德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复制子病毒复制翻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