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6041)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朱德力刘豪王泽安曾汉才邱建荣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炭纤维
  • 2篇脱硝
  • 2篇活性炭
  • 2篇活性炭纤维
  • 2篇ACF
  • 1篇导热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拟
  • 1篇有效导热系数
  • 1篇热系数
  • 1篇脱硫
  • 1篇脱硫脱硝
  • 1篇线性响应理论
  • 1篇联合脱硫脱硝
  • 1篇纳米
  • 1篇纳米流体
  • 1篇光催化
  • 1篇光催化剂
  • 1篇分子
  • 1篇分子动力学

机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安热工研究...
  • 1篇武汉纺织大学

作者

  • 2篇刘豪
  • 2篇朱德力
  • 1篇杨辉
  • 1篇安青松
  • 1篇邱建荣
  • 1篇赵然
  • 1篇陈俊
  • 1篇曾汉才
  • 1篇史琳
  • 1篇王泽安
  • 1篇夏东升
  • 1篇余刚

传媒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武汉纺织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纳米流体有效导热系数被引量:4
2010年
相对于普通流体而言,纳米流体能够增强换热。该文利用线性响应理论结合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对Cu/Ar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增强进行了研究。在基液流体Ar中对加入0.43%体积百分比的Cu纳米颗粒后,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升高8.3%;要高于Maxwell的3预测值。通过对热流密度中固体、液体以及交互作用3部分对整体导热系数的贡献进行分析,发现除了基液本身以外,纳米颗粒和基液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固体本身对导热系数提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模拟过程中还发现在纳米颗粒附近存在吸附现象。
陈俊史琳安青松
关键词:纳米流体线性响应理论分子动力学
新型ACF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与比较机理研究
2015年
利用水合肼还原法制备Cu2O,并向溶液中投入TiO2粉末的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改性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ACF-1),与经过水合肼还原法制备的Cu2O,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 O2混合的催化剂改性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ACF-4),在反应设备中进行吸附脱除NO实验对比,证明前者吸附效率高而选择ACF-1进行下一步调整,水合肼还原法制备Cu2O过程中,先后对TiO2投入量的不同,和ACF负载时间不同进行调节,在反应设备中进行脱除NO实验,最后选定由Ti:Cu=0.5:1,负载时间为50min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改性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ACF-1),并对ACF-1与ACF-4进行XPS表征,分析改性前后ACF表面元素含量和官能团的变化。研究表明,改性后ACF表面官能含量增加,增强了ACF对NO吸附能力,使脱硝效率达61%。
李重玖赵然朱德力刘豪余刚夏东升
关键词:脱硝
活性炭纤维联合脱硫脱硝的机理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在小型固定床吸附试验台上开展了黏胶基活性炭纤维吸附SO2和NO的实验研究,考察样品在N2和O2气氛下单独吸附SO2和NO及NO吸附暂态反应与联合吸附的区别,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程序升温脱附试验(TPD)分析吸附前后活性炭纤维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及吸附强度,以此探讨活性炭纤维联合脱硫脱硝的机理。结果表明:氮气气氛下吸附态SO2和NO被活性炭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氧化。O2气氛下吸附SO2实验过程中,活性炭纤维表面部分含氮官能团被O2氧化为亚硝基基团,此基团为SO2的吸附提供活性位;O2气氛下吸附NO实验过程中,吸附态NO被氧化为—NO3官能团;联合吸附过程中,吸附态的NO在O2气氛下被氧化为—NO2、—NO3基团,吸附态NO被氧化为—NO2和—NO3形式,SO2与此含氮官能团形成络合物,络合过程中—NO2、—NO3基团被还原并释放出NO和NO2气体,吸附态的SO2被氧化为高价氧化态S形式。
杨辉刘豪朱德力王泽安邱建荣曾汉才
关键词:脱硫脱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