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7BJY004)
- 作品数:5 被引量:91H指数:4
- 相关作者:庞维国苗士伟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维果茨基的创新观述评被引量:6
- 2010年
- 维果茨基把任何引发新事物产生的行为都视为创新行为,认为创新想象经历感知、分离、联想、具形化四个过程,经验、言语、需要、情感、环境是影响创新的主要因素;他认为创新想象始于游戏,到成人期达到发展高峰;主张通过拓展经验、鼓励想象、培养兴趣等途径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果茨基的创新观对当今创新研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 庞维国
- 关键词:维果茨基联想
- 论学习方式被引量:72
- 2010年
- 学习方式泛指学习者在各种学习情境中所采取的具有不同动机取向、心智加工水平和学习效果的一切学习方法和形式。学习方法存在质和量的双重差异,学习形式本身只存在与学习要求是否匹配的问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习方式的转变要立足两个方面:一是注意提升学生学习方法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二是澄清各种学习形式的适用条件,使之与学习和教学任务合理匹配。
- 庞维国
- 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创新观的测查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本研究采用问卷测查法考查了460名中小学教师和1507名中小学学生的创新观。结果显示:⑴我国中小学师生普遍认同创新的新颖性和适用性特征,对动机、智力、知识、环境与创新的关系也有准确认知。⑵大多数中小学师生认为创新是学生普遍具有的能力,他们关注创新型学生的智力特征,但并不认为创新能力与学业成绩相关联。⑶多数中小学师生认为创新能力可以培养,但我国当前的创新教学存在不足,主张把创新技能训练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 庞维国苗士伟
-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智力创新思维
- 中学教师创新观的调查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采用问卷测查法考查了224名中学教师的创新实质观、创新要素观及其对创新型学生的态度。结果显示:(1)大多数教师界定创新时仅仅关注创新个性,而对创新过程、创新产品、创新环境关注较少;(2)教师对影响创新的知识基础、个性特征、学习环境、任务特点等因素都有较为科学的认知,但对创新与智力的关系、课堂中创新能力培养存在明显的认识偏差;(3)中学教师喜欢的学生特征与高创新者特征显著负相关;学生越具有高创新者的特征,越不为教师所喜欢。
- 庞维国郭贞娴
- 关键词:教师创新型学生创新教学
- 课堂中的创新学习:生成论的视角被引量:6
- 2009年
- 学习包含生成过程。生成是头脑中的知识经过加工、转换、整合进而形成新的思维产品的过程,它反映了神经网络的涌现特征。生成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创新蕴含于生成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缺少生成是学生创新学习缺乏的主要根源。教师通过设置生成任务、示范生成策略、褒奖生成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学习。
- 庞维国
- 关键词:生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