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5097)

作品数:33 被引量:260H指数:13
相关作者:马振峰刘佳王春学郭海燕钟燕川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篇气候
  • 11篇华西秋雨
  • 6篇降水
  • 5篇气候变化
  • 5篇环流
  • 3篇石流
  • 3篇四川盆地
  • 3篇泥石
  • 3篇泥石流
  • 3篇年际
  • 3篇盆地
  • 3篇气候特征
  • 3篇秋雨
  • 3篇流域
  • 3篇暴雨
  • 3篇大气环流
  • 2篇生态
  • 2篇生态区
  • 2篇水汽
  • 2篇水汽输送

机构

  • 32篇四川省气候中...
  • 6篇成都信息工程...
  • 6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陕西省气象局
  • 2篇四川省气象局
  • 2篇重庆市气候中...
  • 2篇四川省农业气...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民航飞行...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攀枝花市气象...

作者

  • 27篇马振峰
  • 8篇刘佳
  • 7篇王春学
  • 7篇郭海燕
  • 6篇钟燕川
  • 5篇杨小波
  • 5篇杨淑群
  • 5篇范广洲
  • 5篇李小兰
  • 4篇徐金霞
  • 4篇郑然
  • 3篇秦宁生
  • 3篇邓国卫
  • 3篇张顺谦
  • 3篇徐金霞
  • 2篇李栋梁
  • 2篇陈超
  • 2篇邓彪
  • 2篇唐红玉
  • 2篇王佳津

传媒

  • 5篇西南大学学报...
  • 4篇高原气象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气象科技
  • 3篇高原山地气象...
  • 2篇气象
  • 2篇Advanc...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气象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Journa...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省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与降水的关系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对四川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与降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四川地区气候变化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方法]四川滑坡、泥石流灾害多由降水引发,在收集整理近15a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后,确定出四川滑坡、泥石流的典型区域,进而分析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与降水气候特征的关系。[结果]四川省滑坡典型区域在川东地区,泥石流典型区域在阿坝州地区。近年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近年频次明显增加,典型区域滑坡属于较长日数降水诱发型,与15d有效降水密切相关,前期降水中,强降水所占比例较大;典型区域泥石流属于较短日数降水诱发型,与3d有效降水密切相关,前期降水中,中小型降水所占比例较大。[结论]研究区15d有效降水量和3d有效降水与降水气候特征间的关系密切,可分别作为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预报因子。
刘海知马振峰范广洲
关键词:滑坡泥石流降水气候特征
基于年际增量法的华西秋雨预测模型建立及检验被引量:4
2020年
利用1962—2018年华西地区301个气象台站秋季降水量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130项气候系统指数,采用年际增量法建立了华西秋雨预测模型。首先通过相关分析挑选了4个与华西秋雨年际增量前3主模态密切相关的影响因子,进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建模,拟合时段和后报时段分别选为1962—1991年和1992—2018年。华西秋雨年际增量前3主模态累积值的预测模型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预测能力。然后用相同的预测因子分别建立华西地区301个气象站点的华西秋雨年际增量预测模型,大部分模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用PS评分指标对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后报期年平均PS评分达74.5分。从空间分布来看后报期大部分站点的PS评分都超过60分,其中四川盆地南部、贵州东部和湖南西部等地超过80分。与华西各省和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近6年秋季降水预测P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模型后报结果有显著优势。总体来看,用年际增量法建立的华西秋雨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技巧和实际应用价值。
王春学郑然李栋梁唐红玉马振峰茅海祥
关键词:华西秋雨气候预测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华西秋雨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对中国的降水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研究MJO对华西秋雨的影响对于提高华西秋雨的季节内预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1979 2012年9 10月澳大利亚气象局提供的实时多变量MJO指数、中国台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异常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MJO对华西秋雨的影响以及相应环流背景场的变化。研究表明,在MJO对流主体自西向东传播的过程中,华西地区的秋季降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MJO对流主体位于印度洋中西部(1~2位相)时,华西秋雨偏多,当MJO对流主体位于印度洋东部至太平洋中西部(3~8位相)时,华西秋雨偏少。其中MJO对流主体位于中东印度洋(第2位相)和西太平洋(第7位相)时,华西地区秋季有降水最大正异常和最大负异常。与此同时,对应分析MJO不同位相上的高空形势场和中低空流场、水汽输送、垂直运动的异常变化发现:第1、2位相时,我国上空出现两槽一脊、西低东高的环流形势,此时华西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且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对华西地区的水汽输送较强,有利于干冷与暖湿气流在华西地区交汇,水汽辐合、上升运动亦显著,从而造成降水偏多;第7位相时,我国上空受较强的西风带长波脊控制,并且三个海区对华西地区的水汽输送较弱,水汽辐散、下沉运动亦较强,造成降水偏少。
赵佳玉马振峰范广洲
关键词:华西秋雨环流形势水汽输送
夏季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对华西秋雨的影响及可能的物理机制被引量:15
2018年
利用1971—2012年气象台站逐日资料,综合考虑降水量、降水日数及日照时数计算华西秋雨强度,结合不同深度海温资料,研究了华西秋雨强度与夏季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年际变化的联系,并讨论了其可能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前期夏季西太平洋暖池关键区(5°S—5°N,130°—160°E)热含量变化与华西秋雨强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当前期关键区热含量偏高(低)时,华西秋雨强度较强(弱)。分析发现,当前期关键区热含量偏高时,其相对大气是一个异常热源,由于大气对其的响应,在热含量关键区西北侧中国南海—中南半岛附近生成了异常气旋式环流,其偏东偏南气流有利于向华西地区输送中低纬度洋面上大量暖湿水汽,并与北方的干冷空气在此交汇,同时,高层西风急流异常西伸,华西地区恰好位于急流入口区右侧的辐散区,这种高、低层有利的耦合形势使得秋雨偏强,反之亦然。
郑然刘嘉慧敏马振峰
关键词:华西秋雨暖池热含量
1961~2010年大渡河流域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被引量:14
2015年
基于大渡河流域1961~2010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近50a来大渡河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渡河流域的极端降水指数均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波动增加;多年平均值均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多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存在着区域差异:除强降水日数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均呈现下游增加,上游减小的变化趋势,大渡河流域极端降水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密切相关。大渡河流域各指数突变特征不一致,1d、5d最大降水量突变年集中在1974~1976年前后;强降水日数、极端降水量及极端强降水日数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1984年、1979年及1977年,且突变后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大渡河流域极端降水指数周期特征较复杂,但普遍存在5~10a的年际振荡周期和20~25a的年代际振荡周期,且25a是最强的主周期。
刘佳马振峰杨淑群杨小波李小兰
关键词:极端降水事件突变气候变化大渡河流域
基于分布式模型方法和气候经验模型的四川省总辐射结果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利用四川省气象站常规观测数据,1:25万数字高程(DEM)数据,考虑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建立气候经验统计模型和分布式模型,分别计算未考虑地形因子和起伏地形下的四川省太阳总辐射时空分布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拟结果在四川省总辐射分布上趋势大致相同;分布式模拟结果所得总辐射结果范围更大,总辐射结果范围为1800~7200MJ/m2,而气候经验统计模型结果仅为3100~6280MJ/m2;经部分站点2012年总辐射实测值检验,结合地形因子采用分布式模拟的方法比单纯使用经验系数和气象参数模拟的气候学方法误差均值小0.39%。考虑了复杂地区的分布式模拟结果,比气候学拟合方法结果更为细致,更有利于查看局地结果,这对实际应用中太阳能资源的开发、电厂规模的选址和布设、电机型号的安装更能提供参考价值。四川省北部阿坝州、西部甘孜州和南部凉山州及攀西地区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利于进行太阳能资源开发,交通不便地区可通过安装小型分布式发电设施,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
钟燕川钟燕川马振峰徐金霞郭海燕
关键词:太阳能资源总辐射分布式模型
1981-2019年四川省霾日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1年
利用1981—2019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四川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污染物排放量和气象条件变化对霾日的影响。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为霾日高发区,年均霾日达53.7 d,其中轻、中、重度霾日数分别为26.9、24.1和2.7 d,川西高原年均霾日数不足1 d。霾日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部、东部及南部,轻、中、重度霾日高值区分布与霾日基本一致。(2)近39 a盆地霾日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3 d/10 a,霾日数及霾分布范围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进入21世纪后霾日数和霾范围呈减小趋势。(3)霾在冬季发生频繁,冬季年均霾日数达24.7 d,且盆地大部地区超过30 d。(4)近39 a盆地共发生持续性霾12782次,自贡市、德阳市、内江市、乐山市为持续性霾的高发区;盆地共发生区域持续性霾509次,其中<10 d的区域持续性霾发生的次数最多,占比为87.8%。(5)盆地霾天气的主要贡献污染物为PM_(2.5)和PM_(10)。二者排放量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进入21世纪后开始减少,21世纪10年代减少最为明显。21世纪10年代前盆地平均气温升高、相对湿度下降,污染物的排放与气象条件的共同作用,导致霾事件出现频率较高。随着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治理,在21世纪10年代,盆地区域污染物排放减少,区域升温率减小,相对湿度显著升高,霾出现频率有所降低。
孙蕊孙蕊张亮马振峰刘佳
青藏高原若尔盖生态区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7
2016年
利用1980-2012年若尔盖水文站径流量资料、若尔盖及周边20个站同期气象观测数据,通过分析径流量演变规律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了若尔盖生态区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近30 a该区域地表水资源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4×10~8m^3·(10a)^(-1);径流量的年际分布较均匀,年内分配呈双峰型,主要集中在6-9月,同期径流量集中度、集中期及丰枯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峰型度呈上升趋势,这与全球气候变暖及降水量减少相关.降水量是影响该流域径流量的最主要因子,夏季降水量很大程度决定着径流量的丰枯,而秋季径流量对降水量的响应最为敏感.气温的升高导致高山冰雪消融量的增大,进而使非汛期径流量增加;同时,流域蒸发量的加大,增加了地表水资源的消耗.
刘佳陈超秦宁生李小兰赖江郭斌
关键词:气候变化径流量
四川省会理县风能资源分析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本研究利用四川省会理县测风塔短期2012年2月1日~2013年1月31日期间的70m高度实测逐时数据,经会理和会东气象观测站1981年1月~2010年12月共计30年的风速逐时数据采用长年代法订正推算后,对会理县该研究区域风能资源参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风能资源应用于并网风力发电分别为"很好"和"好"的等级,具有较好开发潜力;风能和风向较为集中,有利于风机布设;测风塔地处高海拔地形较为平坦的山脊地带,不占用耕地,临近公路,气候较为温和,利于风电场修建。
钟燕川马振峰郭海燕邓国卫徐金霞
关键词:风速风能
华西秋雨逐日监测指数的建立及其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使用1972—2011年气象站逐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建立了新的华西秋雨逐日监测指数,并对新指数的空间、时间适用性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华西秋雨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利用实际气象灾害记录确定了华西秋雨区主要发生省份的秋雨偏强年,与新华西秋雨监测指数进行对比验证,发现大多数年份两者是一致的。另外也有不一致的情况,有的年份监测指数显示秋雨偏强,但是并不在灾害记录确定的偏强年里,通过进一步查找文献和对比实际降水资料,发现监测指数符合实际情况。还有一些通过灾害记录确定的偏强年,秋雨监测指数不强,进一步研究指出这些异常年份的秋雨灾害往往发生在较短的几天里,其余大部分时间内华西秋雨正常或偏弱,所以并没有在全年的监测指数中得以体现。气候平均状况下华西秋雨强度9—10月随时间在波动中减弱,包含3个偏强时段,其中9月6一16日为最强的一个时段。9—10月华西秋雨的季节内变化存在较大的年代际差异,其中20世纪70年代华西秋雨有2个显著时段(9月13—22日和10月4—8日),80年代华西秋雨有3个显著时段(9月3—17日、9月25至10月8日和10月13—25日),90年代华西秋雨有3个显著时段(9月12—22日、10月3—7日和12—20日),21世纪初有3个显著时段(9月1-10日、9月21至10月7日和10月11—16日)。个例应用表明,监测指数能直观清晰地表现出华西秋雨发生、发展和消失的整个演变过程。
王春学马振峰张顺谦王劲廷房一禾
关键词:华西秋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