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729)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凤祥孙月华唐坚朱振安龚伟华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3篇内固定
  • 3篇接骨
  • 2篇锁定接骨板
  • 2篇外固定
  • 2篇接骨板
  • 2篇骨板
  • 2篇骨折固定
  • 2篇骨折固定术
  • 2篇固定术
  • 1篇杨梅素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治疗肱骨
  • 1篇治疗肱骨干骨...
  • 1篇中段骨折
  • 1篇入路
  • 1篇术前
  • 1篇术前计划
  • 1篇髓内
  • 1篇髓内固定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刘凤祥
  • 5篇孙月华
  • 4篇唐坚
  • 3篇龚伟华
  • 3篇朱振安
  • 2篇俞超

传媒

  • 2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微创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8年
背景:肱骨干骨折是常见上肢损伤之一。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多用于治疗长骨骨折,尤其是下肢长管状骨。然而,由于上臂解剖学特殊性,使其在肱骨干骨折的治疗中受到限制。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与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并评价其风险。方法: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61例;其中,行ORIF31例(ORIF组),MIPO 30例(MIPO组)。记录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DASH评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获得骨折良好复位及内固定。术后ORIF组出现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及骨折延迟愈合各2例;两组各合并浅表感染1例;无内固定失效、深部感染、骨折畸形愈合与不愈合。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O组X线暴露时间长于ORIF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短于ORIF组(P<0.05)。术后6、12周,MIPO组DASH评分优于ORIF组(P<0.05,P<0.01);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提示功能恢复均良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IF与MIPO均可用于治疗肱骨干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恢复肢体功能。应用MIPO技术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功能恢复更快,切口更美观。然而,应用微创技术,X线暴露时间长,需注意手术人员及患者防护。
刘凤祥刘志清唐坚龚伟华俞超孙月华朱振安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分子机制及防治研究
背景与目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解决严重关节疾病的一项基本手段。然而,术后可能产生的无菌性松动是导致假体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破解无菌性松动的分子机制,研发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存在巨...
吴传龙
关键词:无菌性松动破骨细胞杨梅素
文献传递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6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多需手术治疗,其效果和预后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不可控因素为骨折类型和骨骼质量,可控因素为骨折复位质量、内植入物选择及应用正确与否。不可控因素是前提,可控因素受不可控因素制约。为确保股骨转子间骨折顺利愈合,治疗上须根据骨折类型和骨骼质量选择髓内或髓外固定,并注重良好复位;髓内固定必要时选用长钉且远端锁定,髓外固定要遵循骨折内固定的原理正确放置钉板。
刘凤祥唐坚孙月华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内固定髓外固定髓内固定
经改良肩后方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被引量:7
2018年
背景:肩胛骨骨折多见于高能量损伤。由于肩胛骨位置深在,周围有丰富肌肉、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包绕,手术显露、复位及内固定较为棘手。目的:探讨经改良肩后方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至2017年6月,采用改良肩后方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患者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20~78岁,平均46.7岁。按照Hardegger肩胛骨骨折分型,肩胛颈累及肩胛冈或肩胛骨体部骨折17例,肩盂骨折7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采用Neer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术后随访8个月至5年,平均30.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20周,平均10.8周;术后合并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口服抗生素切口愈合;无深部感染、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失效及骨折不愈合。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优17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7.5%(21/24)。结论:经改良肩后方入路允许同时显露肩胛骨腋缘、肩胛颈、肩盂关节面、肩胛冈及肩胛骨脊柱缘,骨折显露充分、安全,复位、内固定方便,创伤小,患者功能恢复满意,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效果良好。
刘凤祥唐坚龚伟华俞超孙月华朱振安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
规避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失效风险:术前计划与应用原则被引量:1
2019年
最早的锁定接骨板是1886年Carl Hansman设计的单皮质固定器。1931年,单向锁定螺钉技术的先驱Paul Reinhold首次采用"螺纹-螺纹锁定"理念,实现接骨板-螺钉连接。1982年,Zespol等首次使用锁定接骨板做为外固定器治疗长骨骨折,其接骨板置于皮外。
刘凤祥孙月华
关键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失效术前计划外固定器长骨骨折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骨不连是骨科常见并发症,如何治疗骨不连一直是骨科医生所面临的问题。临床上传统治疗骨不连多采用开放手术.取自体骨或人工骨植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的研究逐渐成为骨科领域研究的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具有骨分化潜能,在治疗骨不连中有显著作用,笔者就BM-MSCs近年来在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进行概述。
张世浩刘凤祥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不连骨髓基质干细胞骨科医生
多轴锁定接骨板、重建接骨板、重建带治疗锁骨中段骨折被引量:4
2013年
背景: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是移位性锁骨中段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植入物可供选择。然而,不同的植入物各有其特点,对于哪种植入物更为理想尚无定论。 目的:比较解剖型多轴锁定接骨板、重建接骨板与通用重建带接骨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 方法:2009年11月至2012年2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91例,男61例,女30例;年龄18~70岁,平均43.5岁。其中解剖型多轴锁定接骨板内固定30例(锁定组)、重建接骨板内固定30例(重建接骨板组)、通用重建带接骨板内固定31例(重建带组)。记录三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采用Constant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 结果:三组患者年龄、性别、优势侧别、损伤机制、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随访时间等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无感染、医源性神经血管及胸膜损伤。锁定组手术时间、软组织激惹发生率低于重建接骨板组及重建带组(〈0.01,〈0.05),肩关节功能优于重建接骨板及重建带组(〈0.05,〈0.01);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肥厚性瘢痕形成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解剖型多轴锁定接骨板、重建接骨板、通用重建带接骨板均可用于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应用多轴锁定接骨板手术时间更短,临床效果优良,并发症更少。
刘凤祥龚伟华唐坚孙月华朱振安
关键词:锁骨骨折重建接骨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