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委基金(H020220060190)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武凤兰崔翰明张春光王建伟刘春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依从性差
  • 1篇制剂
  • 1篇生物降解
  • 1篇无副作用
  • 1篇纳曲酮
  • 1篇静脉注射
  • 1篇缓释
  • 1篇缓释制剂
  • 1篇降解
  • 1篇副作用
  • 1篇包合
  • 1篇包合物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1篇崔翰明
  • 1篇武凤兰
  • 1篇张春光
  • 1篇宫泽辉

传媒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双硒唑烷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包合机制探讨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确证双硒唑烷(Eb)的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形成,及探讨包合机制和可能的包合物结构图。方法分别通过相溶度法、UV-vis、FTIR、DSC和1H-NMR等方法验证Eb/HP-β-CD包合物的形成。应用Chem3D软件,结合FTIR和1H-NMR数据,用计算机模拟包合物结构图,并对主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包合机制进行探讨。结果经多种方法验证,均确证包合物形成。热力学参数显示包合过程为焓推动的熵减过程,可自发进行。FTIR和1H-NMR数据显示Eb的苯环结构可能被HP-β-CD的空穴所包合。结论Eb与HP-β-CD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形成分子比为1∶1的包合物,经测定其水溶解度增加了3000多倍。初步推测本包合的主要驱动力是HP-β-CD空穴内的富焓水被客体Eb替换,是一个由热焓变化驱动的包合过程。
崔翰明张春光武凤兰
关键词:包合物
纳曲酮缓释制剂研究进展
2006年
刘军宫泽辉
关键词:缓释制剂纳曲酮依从性差静脉注射无副作用生物降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