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cyts-19-S16)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严洪斌胡学礼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性状
  • 1篇适应性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纤维产量

机构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作者

  • 1篇胡学礼
  • 1篇严洪斌

传媒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不同大麻品种(系)在西双版纳州种植的适应性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筛选出适合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种植的大麻品种(系),为西双版纳州云麻产业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以云麻5号、云晚6号、云晚9号、云晚10号、皖大麻1号、汾阳1号、PB-1、PB-2、PB-3、PB-4、PB-5、云麻1号(CK)12个品种为试材,观测各品种(系)的物候期,在收获期测定各品种(系)的经济性状、纤维产量、纤维的化学成分等项目。【结果】工艺成熟期最晚的品种为PB-3,最早的品种为汾阳1号,两者相差70d;PB-3的纤维产量最高,为2694.0kg/ha,但纤维品质稍差;云晚6号和云麻5号的综合性状较好;云麻1号(CK)、云晚10号、云晚9号、和PB-4纤维产量稍低,分别为2221.5、2110.5、1944.0和1914.0kg/ha;其他品种(系)的产量均较低。【结论】云晚6号、云麻5号和PB-3适宜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推广种植,而云麻1号、云晚10号、云晚9号和PB-4的纤维产量较高,为次适宜推广种植品种,其他品种(系)纤维产量较低,不宜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推广种植。
唐志敏胡学礼孙涛赵永祥严洪斌周英李树忠谭元花段超李红
关键词:适应性农艺性状纤维产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