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08BB4408)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周应华蔡雪梅吴贵能郭曙光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铁电阴极电子发射的动态特性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主要研究了铁电阴极电子发射的动态特性,通过对收集到的激励电压和发射电流波形进行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析,得到电子发射的敏感频率区域为0.65~2 MHz。运用电子发射的极化反转机理,在以上动态特性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研究电子发射与极化之间存在的关系,得出转向极化对电子发射的贡献大,热离子极化对电子发射贡献小的结论。在以上结果基础上提出提高电子发射的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掺杂增加自由离子浓度,以提高热离子极化,从而提高电子发射;二是改进激励源的设计,使输出电压的频谱包含更多对电子发射频率敏感的成分。
- 蔡雪梅周应华
- 关键词:铁电阴极动态特性
- 逆压电效应对锆钛酸铅阴极电子发射频率的影响
- 本文研究了锆钛酸铅阴极中逆压电效应对电子发射频率的影响。采用常规工艺制备了直径为25mm、厚为3mm的锆钛酸铅阴极样品,在阴极表面分别蒸发了直径为20mm的背电极和间隔为200μm的条栅金电极,由高压脉冲源、真空室、示波...
- 蔡雪梅周应华
-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
- 文献传递
- 铁电阴极低真空电子发射性能的分析
- 2009年
- 采用锆钛酸铅(PZT)铁电阴极,在高真空4×10-3Pa和低真空1.4Pa条件下分别进行了电子发射实验。对收集电流波形进行积分,计算出收集电荷,低真空与高真空的电荷比值为0.1933,说明低真空条件下发射出的电子损失较大。运用分子运动理论和等离子体放电理论对发射电子损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子运动理论计算了分子碰撞对到达收集极的电子数目的影响,得到的低真空与高真空的电子到达几率分别为89.58%和99.97%,二者的比值为0.8961。该数值与通过实验收集电流波形计算出的到达电子比值相差很大。考虑低真空下等离子体的作用,发射电子除了与气体分子碰撞有部分损失外,还有通过等离子体和栅电极形成的对地放电损失。由等离子体放电理论计算出等离子体覆盖栅电极时间为23.8ns,与低真空的收集电流振荡周期20ns非常接近,是低真空下等离子体放电损失的有力证明。
- 蔡雪梅周应华吴贵能
- 关键词:铁电阴极分子运动论
- 反铁电体电子发射性能的研究
- 2009年
- 进行了锆钛酸铅反铁电体和铁电体的电子发射对比实验,研究了抽取电压、电极绝缘保护层和相变特性等对反铁电体电子发射性能的影响。通过涂覆绝缘保护层,大幅提高了表面击穿阈值,从而提高了施加场强;通过施加抽取电压,提高了发射电流密度。两种方式均使电流发射密度得到提高,最高达到153A/cm2。利用相变理论,得到反铁电体相变时的强扩散和表面的半导性使局部或表面相变温度下降,相变温度的下降有助于电子发射,合理解释了观察到的反铁电体中发射电流密度比铁电体更高和电子发射起始阈值更低的现象。
- 蔡雪梅周应华
- 关键词:绝缘保护相变
- 电致伸缩与PLZT电子发射频率特性的关系
- 2009年
- 研究了PLZT阴极中电致伸缩效应对电子发射频率的影响。采用等静压工艺制备了PLZT阴极样品,并在阴极上施加高达11 kV的激励脉冲,观察到电子发射波形周期性地出现多个峰值。对收集到的电子发射波形进行频谱分析,得到主要频率成分在5.8 MHz左右,与根据压电声表面波理论计算出的表面振动基频为6.2 MHz接近。基于以上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结合目前铁电电子发射的快极化反转和表面等离子体理论,可得出压电表面振动对电子发射波形进行了频率调制,合理解释了电子发射波形周期性出现多个峰值的现象。
- 蔡雪梅周应华郭曙光
- 关键词:频谱分析表面等离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