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12GGJS-053)

作品数:9 被引量:98H指数:7
相关作者:余明高郑立刚郑凯孔杰潘荣锟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理工大学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矿业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甲烷
  • 2篇氢气
  • 2篇瓦斯
  • 2篇瓦斯爆炸
  • 2篇安全工程
  • 2篇爆燃
  • 2篇NAHCO3
  • 1篇点火
  • 1篇端面
  • 1篇压力振荡
  • 1篇抑爆
  • 1篇预混
  • 1篇预混气体
  • 1篇振荡
  • 1篇图像
  • 1篇图像处理
  • 1篇氢气-空气
  • 1篇阻塞比
  • 1篇火焰传播速度
  • 1篇MATLAB

机构

  • 5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山西焦煤集团...

作者

  • 5篇郑立刚
  • 5篇余明高
  • 4篇郑凯
  • 3篇孔杰
  • 1篇于水军
  • 1篇张玉贵
  • 1篇潘荣锟
  • 1篇王燕
  • 1篇李刚

传媒

  • 4篇化工学报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爆炸与冲击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浓度和点火位置对氢气-空气预混气爆燃特性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开展了氢气-空气预混气在透明方管内的爆燃实验研究,分析在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狭长空间内,浓度和点火位置对氢气-空气预混气爆燃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氢气浓度和点火位置对火焰锋面结构以及发展有重要影响;各当量比条件下,均在距封闭端100 mm位置点火时反应最为迅速;在极贫燃或极富燃条件下,点火位置对火焰发展影响更大。氢气浓度与点火位置共同作用于压力波形,以距封闭端300 mm点火位置为界,分别在管道前后两段点火时,不同当量比条件下超压波形呈现复杂变化。超压峰值对氢气浓度具有极强依赖性,并且浓度对爆燃超压的影响程度远大于点火位置;在各点火位置下,均在Φ=1.25时获得最大超压;最大超压对应的点火位置取决于当量比。
郑立刚朱小超于水军王亚磊李刚杜德朋窦增果苏洋
关键词:氢气爆燃
点火源位置对甲烷-空气爆燃超压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6
2015年
开展了化学恰当比?=1甲烷-空气预混气在透明方形管道内的爆燃实验研究,改变点火源位置,分析在管道一端闭口一端开口条件下,点火源位置对甲烷-空气预混气爆燃超压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点火源与闭口端之间距离较小时,时间-超压曲线不发生振荡,随着点火源相对于闭口端距离的增加,超压分别呈微弱等幅振荡、振幅指数增长的振荡,且最大超压峰值随之增加;超压波形与火焰瞬态结构存在密切关联,振荡波形超压峰值的极值点总是位于火焰位置的极值点;当超压发生振荡时,振幅指数增长阶段的振荡周期随时间线性减小,振荡周期与未燃气气柱长度呈现较好相关性;超压振荡的原因在于,泄爆口侧的火焰前沿触发了超压振荡,闭口侧火焰前沿与声波(压力波)在未燃气气柱中相互作用放大了超压振荡。
郑立刚吕先舒郑凯余明高潘荣锟张玉贵
关键词:甲烷
约束端面对管内甲烷爆炸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为研究不同约束端面下甲烷的爆炸特性,利用自行搭建的实验平台完成了多种约束端面下不同浓度甲烷的爆炸实验。研究表明:约束端面的性质对甲烷的爆炸特性有显著影响,约束端面的承压强度越高,甲烷的爆炸超压越大。单层PVC薄膜作用下,薄膜破裂,不会引起火焰与超压的振荡;而纸膜破裂后,管道内外气流的高速泄放和回流则会引起超压振荡,使火焰前锋波动并发生扭曲变形;两者共同作用时,PVC薄膜会阻碍气流的泄放与回流,加速超压衰减,抑制火焰和超压的振荡。然而,随着纸膜层数增加,破膜时管道内外形成的巨大压差会使约束端面完全破裂,降低PVC薄膜的抑制作用。当破膜难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约束端面作用下的泄压峰值成为不同浓度甲烷爆炸的最大超压峰值,且泄爆压力并不随甲烷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不同浓度甲烷的爆炸超压在较高的泄爆压力下相同;此时,相同约束端面下不同浓度甲烷的压力振荡曲线在压力衰减的前半个周期内完全重合,管道内外的压差成为主导超压振荡的重要因素,而不同浓度甲烷的燃烧速率对超压振荡的影响则可以忽略不计。
王亚磊郑立刚于水军于水军李刚杜德朋李刚
关键词:甲烷压力振荡
NaHCO_3抑制瓦斯爆炸火焰与压力的耦合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为研究粉体作用下瓦斯爆炸火焰与压力的耦合规律,在5 L石英管道中开展了不同浓度NaHCO_3抑制瓦斯爆炸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粉体浓度的升高,瓦斯爆炸压力波形逐渐由单峰曲线向双峰曲线过渡;高浓度粉体抑爆下,单位体积内粉体小颗粒较多,小颗粒快速分解抑制火焰传播,使粒径较大的粉体有较长的时间吸热分解,进一步抑制火焰的发展;火焰传播中后期,大颗粒粉体沉降造成空间内粉体分布不均,形成粉体浓度较低的燃烧区、浓度较高的粉体沉降汇集区和低浓度的小颗粒悬浮区,影响粉体中后期的抑爆效果;火焰前锋速度与爆炸超压随时间变化曲线的线形相似,火焰前锋速度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管内燃烧强度,但瓦斯爆炸超压的升降并不完全取决于火焰前锋速度的变化;当火焰前锋速度较大时,短暂的速度降低不会立刻造成爆炸超压的减小。
郑立刚王亚磊于水军朱小超李刚杜德朋窦增果
关键词:甲烷沉降NAHCO3
管道开口阻塞比对瓦斯爆炸火焰传播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运用自制瓦斯爆炸实验平台进行了不同开口阻塞比下瓦斯爆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开口阻塞比对"郁金香"火焰有重要影响,随着阻塞比的增大,火焰锋面逐渐变得平滑,并由对称向不对称结构转变;"郁金香"火焰出现过程特征时间不受开口阻塞比的影响,但特征时间对应的火焰锋面位置随阻塞比增大而减小;爆炸压力峰值随着阻塞比的增大逐渐增大,对应平均火焰传播速度逐渐降低.
余明高郑凯郑立刚孔杰
关键词:瓦斯爆炸
点火位置对氢气/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燃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8
2017年
为研究不同点火位置下氢气/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的爆燃特性,改变点火位置IP和氢气添加比例φ,在100mm×100 mm×1000 mm方形透明管道实验平台上开展爆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火焰结构向泄爆端和封闭端传播时受点火位置和氢气添加比例的控制,当火焰向泄爆端传播时,郁金香火焰的形成因素由IP主导,当火焰向封闭端传播时,IP及φ共同作用于郁金香火焰的形成;IP和φ对火焰前锋演化的作用模式可以分为3类;当混合气体中φ小于0.25时,氢气添加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不明显;当φ不超过0.75时,仅当IP位于管道中后部时,超压出现周期性振荡,且点火位置距泄爆端越近,振荡时间越长;当为纯氢爆炸时,不同点火位置下压力振荡消失且到达最大压力峰值的时间基本一致;当φ不同时,最大压力峰值随点火位置的变化规律不同。
郑立刚苏洋李刚王亚磊朱小超王燕余明高
关键词:氢气
基于Matlab图像处理的瓦斯爆炸火焰传播速度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基于自制小尺寸试验平台进行不同体积分数瓦斯爆炸试验,运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爆炸图像,直观分析火焰传播过程。利用Matlab软件对拍摄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求得不同瓦斯体积分数下的爆炸火焰传播速度。结果表明:基于图像处理的方法能够简单准确地计算火焰传播速度,火焰亮度阈值的取值对火焰传播速度计算结果有重要影响;火焰传播速度随时间逐渐增大,当出现"郁金香"火焰后略有降低,随后继续增大;瓦斯体积分数对平均火焰传播速度有较大影响,混合当量比为1时火焰传播速度最大,在混合当量比小于1时,火焰传播速度受混合当量比影响较大,而当混合当量比大于1时,火焰传播速度受混合当量比影响较小。
余明高郑凯郑立刚孔杰
关键词:安全工程瓦斯爆炸图像处理MATLAB火焰传播速度
NaHCO_3分散状况对其抑制甲烷爆炸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喷粉压力和点火延迟时间严重影响着粉体抑爆剂在空间内的分散状况,进而影响粉体抑爆剂的抑爆效果。为探究不同分散状况下粉体抑爆剂的抑爆效果,在自行搭建的5 L试验管道中,结合高速摄像和超压分析开展不同喷粉压力和点火延迟时间下不同质量的NaHCO_3抑制甲烷体积分数为9. 5%的甲烷-空气混合物爆炸试验。结果表明:评估不同质量粉体的抑爆效果所需的喷粉压力和点火延迟时间不同。管道底部喷粉和点火时,较小或较大的喷粉压力均无法使粉体分散均匀;粉体的总质量越大,所需的喷粉压力越高;在相同的喷粉压力下,总质量较大的粉体分散均匀时所需的时间较长;抑爆效果良好的粉体能使爆炸火焰的传播时间延缓数百毫秒,此时若仍选择粉体分散均匀时点火,火焰传播前期颗粒的沉降反会使管内粉体分散不均。因此,为合理评估不同质量粉体的抑爆效果,应选择粉体即将充满管道时的扬尘上升期作为点火时刻。
王亚磊郑立刚于水军李刚朱小超
关键词:甲烷NAHCO3抑爆
不同浓度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利用自主搭建的易爆气体爆炸试验平台,研究了甲烷体积分数为8%、9%、9.5%、10%、11%的甲烷-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特性。结果表明:爆炸火焰在管道内经历了层流火焰传播加速、郁金香火焰传播速度变慢和湍流火焰传播速度增大3个特征阶段;爆炸管道压力表现出升压、振荡和反向冲击3个变化阶段;爆炸感应期、火焰最大传播加速度和最大爆炸升压速率等特征参数能更好地反映易爆气体的爆炸能力和爆炸强度。结合爆炸火焰图片、光电传感信号和压力传感信号发现,在一端开口的管道内,爆炸压力出现变化的时间总是先于火焰传播速度的变化时间,表明爆炸压力的变化是导致火焰传播速度变化的原因。因此,抑爆过程中,减小爆炸压力和降低升压速率是达到良好抑爆效果的关键。
余明高孔杰王燕郑凯郑立刚
关键词:安全工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