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11-B-12)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丁祥刘露侯怡铃侯万儒杜文平更多>>
相关机构:南充市农业科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甘薯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技术
  • 2篇食用
  • 2篇萝卜
  • 2篇抗氧化
  • 2篇抗氧化活性
  • 2篇类胡萝卜素
  • 2篇胡萝卜
  • 2篇胡萝卜素
  • 2篇活性
  • 1篇带宽
  • 1篇地膜
  • 1篇地膜覆盖
  • 1篇多糖
  • 1篇叶片
  • 1篇生物活性
  • 1篇四川丘陵
  • 1篇四川丘陵地区
  • 1篇土层

机构

  • 4篇南充市农业科...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四川省南充市...

作者

  • 2篇丁祥
  • 1篇侯万儒
  • 1篇杜文平
  • 1篇侯怡铃
  • 1篇刘露

传媒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带宽与播种方式对南麦302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为探索小麦新品种南麦302在生产上的种植模式,在川东北丘陵旱地用双因素试验研究了带宽和播种方式对南麦302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带宽和播种方式对南麦302产量均有影响.带宽对产量影响极显著,以"双三尺"产量最高,但"双三尺"、"双四尺"垒厢、"双四尺"不垒厢、"双五尺"4种带宽产量差异不显著.播种方式对产量影响也极显著,以窝播产量最高.播种方式和带宽的互作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因此,在川东北丘陵旱地套作种植小麦新品种南麦302,应选择带宽"双三尺"、"双四尺"垒厢、"双四尺"不垒厢、"双五尺"窝播这4种模式为高产种植模式.
王淑荣程磊冯晓杜文平李育明
关键词:播种方式
“南薯88”茎叶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晒干的"南薯88"的茎叶,通过热水浸提,乙醇沉淀,DEAE-cellulose column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南薯88"多糖纯品(N88P-1)。通过红外光谱技术(IR),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高效液相色谱色谱(HPLC)和核磁共振谱(1 H NMR)等对"南薯88"多糖(N88P-1)的进行了结构鉴定;同时,对"南薯88"多糖(N88P-1)的抗氧化及免疫调控作用进行了初探。结果显示,"南薯88"多糖(N88P-1)的分子量为1 4328 D,红外光谱显示,在3 444.81 cm^(-1)出现O-H的特征伸缩振动峰,1 640.20 m^(-1)出现C=O的特征伸缩振动峰,~1H NMR谱显示δ4.93~δ4.86出现异头氢信号,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显示N88P-1的单糖组成为1∶1的半乳糖和甘露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一定范围内的N88P-1浓度可以清除ABTS^+自由基,IC_(50)值为0.48 mg/mL。N88P-1在0.25~3 mg/mL的浓度范围内与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正相关,IC_(50)值为0.96 mg/mL。当N88P-1的浓度为3 mg/mL时,对ABTS^+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达到最高值;免疫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N88P-1在20~80 mg/mL的浓度下,对B细胞和T细胞增殖效果为极显著(P<0.01);在10~40 mg/mL的浓度下,对巨噬细胞增殖效果为极显著(P<0.01),其中,N88P-1在40 mg/mL的浓度下对3种免疫细胞的增殖效果均达到最佳。
刘露侯怡铃王梅赵大群谭春梅刘兴丽侯万儒丁祥
关键词:多糖分离纯化抗氧化活性
甘薯不同品种叶片中抗氧化相关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植物体内的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系统可以安全地与活性氧相互作用,并终止其分子链连锁反应,抑制氧化的发生,保持植物正常的生理代谢.为探讨不同甘薯品种的抗氧化能力及其相关生理基础,本研究以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的代表性甘薯品种南薯99、西成薯007、徐薯22和泉薯9号为材料,研究了它们抗氧化酶系相关成分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甘薯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作用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以上四个品种甘薯叶片中MDA含量与POD活性呈负相关,叶片中POD活性越低,其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越高.西成薯007在整个生长期间叶片中MDA含量增加速率较其它品种缓慢,且一直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表明西成薯007应有其它代偿机制抑制叶膜脂过氧化程度.在栽插73-87 d时南薯99叶片中较高的CAT含量可能是该品种在此期间抑制叶膜脂过氧化程度的代偿机制之一.同时,南薯99在栽插45 d时其可溶性糖含量作为代谢的中间产物或终产物可能调节了其生长、发育、抗性形成等多个生理过程.甘薯在栽插73-87 d时为一个关键时期,应及时追肥,除草,防治病虫等,保证甘薯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免遭遇逆境,确保终产量.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甘薯品种叶片中抗氧化酶系相关成分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并首次揭示了南薯99和西成薯007不同的生理基础,为甘薯的高产栽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王梅丁祥何素兰周全卢刘莉莎张玉娟李育明
关键词:甘薯抗氧化活性
食用桔红肉甘薯新品种南薯012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17年
为富含胡萝卜素的保健型红肉甘薯新品种的生产应用提供种质来源,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从"波嘎×三合薯"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富含胡萝卜素的优质桔红肉甘薯新品种南薯012。该品种在2009—2010年的四川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24 600kg/hm^2,平均干物率29.0%,平均薯干产量7 152.0kg/hm^2;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28 410.0kg/hm^2,平均薯干产量8 734.5kg/hm^2;区域试验多点分析表明,鲜薯总糖含量5.28%,蛋白质含量1.43%,维生素C含量28.9mg/100g,类胡萝卜素含量5.21mg/100g。该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鲜薯产量高,熟食味甜,富含类胡萝卜素,商品性好,抗黑斑病,耐贮藏,适于食用及食品加工用,适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田块种植。
唐明双刘莉莎黄迎东何素兰周全卢王梅李育明
关键词:甘薯类胡萝卜素栽培技术
四川丘陵地区适宜机械化甘薯新品种筛选被引量:2
2021年
为筛选出四川丘陵地区适宜机械化甘薯新品种,分别从四川大面积种植的食用型、淀粉型、紫薯型3个类型中选取材料,进行人工收获与机械收获,分析了藤蔓长度、薯形和大小、薯皮厚度和硬度等对机械化收获的影响。结果表明,广薯87的植株藤蔓长度最短,适宜机械化藤蔓粉碎;在人工收获时,破损率最小的品种南紫薯018,其扁率也较偏小,破损率最大的甘薯品种宁紫薯1号,其扁率也较大(第2位),说明扁率大小跟破损率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在机械收获时,大多数品种基本上都没有破损的薯块,说明机械收获能够明显改善薯块破损的情况;而扁率最大的南紫薯008其机械收获时的破损率比人工收获时明显大得多,说明薯形越长,越不适合机械化收获;另外薯皮厚度和硬度与破损率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李东波刘莉莎周全卢唐明双黄迎冬李胜朱洪庆李育明何素兰
关键词:四川丘陵地区机械化
地膜覆盖对甘薯地土壤含水量及土层温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四川丘陵地区利用透明膜、黑膜覆盖进行甘薯栽培,在甘薯的整个生育时期,分别对010、1020、20 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结果显示,透明膜和黑膜覆盖的平均含水量均比对照低10%以上,雨后的土壤含水量也比对照低10%左右。对分布整个生育的50 d的土壤温度的检测结果表明,透明膜覆盖的处理比对照的平均土温高1℃,黑膜覆盖处理比对照高1.8℃;在08:00—14:00,透明膜和黑膜覆盖处理010 cm土层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对照高20%以上,1020 cm土层以黑膜覆盖的温度变化幅度最大,其次为透明膜覆盖。而对照1030 cm土层的温度变化幅度最小。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在春季雨水较多的年份可以通过增加地表径流的方式有效降低土壤含水量;地膜覆盖,特别是黑膜覆盖,在08:00—14:00能有效提高03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有利于甘薯根系的早期发育,促进甘薯植株的生长,有利于产量提高和提前收获。
刘莉莎唐明双黄迎冬何素兰杨洪康周全卢王梅张玉娟李东波李胜
关键词:甘薯地膜覆盖土壤含水量
食用橘红肉甘薯新品种南薯010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被引量:5
2017年
甘薯中的胡萝卜素对人体有较高的保健价值,以致全国各个育种单位都加强了这一系列甘薯品种的选育。南薯010系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PC99-1"集团杂交种子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质橘红肉甘薯新品种,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该品种在2007—2008年四川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33 525.0 kg/hm^2,平均干物率20.98%,平均薯干产量6 945.0 kg/hm^2;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33 165.0 kg/hm^2,平均薯干产量为7 705.5 kg/hm^2;区域试验多点取样分析可知,鲜薯总糖含量7.29%,蛋白质含量0.56%,维生素C含量20.1 mg/100 g,类胡萝卜素含量9.3 m g/100 g。该品种于2010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鲜薯产量高,熟食味甜,富含类胡萝卜素,商品性好,抗黑斑病,耐贮藏,是一个适于食用及食品加工用的橘红肉甘薯品种,适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的田块种植,应合理密植并早栽早收。
唐明双周全卢刘莉莎何素兰黄迎东王梅杨洪康李育明
关键词:甘薯类胡萝卜素栽培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