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1XZW12)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赵金钟张德明李卫涛史习斌更多>>
- 相关机构:湛江师范学院暨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关于郭沫若“内在律”理论的再思考——兼论现代汉语诗歌形式建设
- 2013年
- 郭沫若"内在律"理论的代表作是《凤凰涅槃》,其特点是大量使用反复、排比、复沓等句式,配合了诗歌内在情绪的自然消涨。《凤凰涅槃》使用"内在律"创作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诗行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它的外在诗形具有特殊性,需要特定的诗歌情绪作为根底,所以大部分的新诗作品并不能使用这样的写作手法。
- 李卫涛
- 关键词:《凤凰涅槃》诗歌形式
- 言论空间拓展与公共领域建构——《新月》月刊的媒介影响
- 2013年
- 《新月》月刊在存在的5年多时间里,刊发了大量政论文章。作为刊物的主要编辑者和作者,新月同人不仅积极撰文倡导其信奉的自由主义理念,还通过各种途径对抗和消解民国当局对《新月》实施的媒介控制,试图通过对媒介自由权利的捍卫来培植和保护思想、言论自由,这在客观上无疑拓展了言论空间,有利于公共领域的建构。
- 史习斌
- 关键词:《新月》言论空间公共领域
- 隐喻:不可或缺的审美在场——试论陈陟云的诗歌写作被引量:1
- 2013年
- 陈陟云诗歌创作具有明显的隐喻性。这是其诗的特色和魅力所在。陈诗的隐喻性主要有两种表现形态或者说两个层级:一个层级是形象性的,一个层级是结构性的。形象性的隐喻常常表现为意象和意象群,它们由或生动或精美的语言组成,表达着作者的某一欲念,其存在形态是局部的,显性的;结构性隐喻则是宏观的、主体的,其隐喻形象虽然也由语言所塑造的意象构成,但它在诗中的位置是主体性的,其存在形态是全局的、隐性的,存在意义是宏观地暗示或呈现着诗人关于社会或人生的思考。
- 赵金钟
- 关键词:诗歌
- 陈陟云诗歌中的身体言说
- 2013年
- 身体话语是陈陟云诗歌构造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美学成分。诗人通过身体的言说来呈现自我的情绪波澜和灵魂悸动,并以身体为隐喻来揭示当下社会个体存在的历史面貌。可以说,身体话语与身体言说一定程度上成为窥探陈陟云诗歌所蕴藏的丰富生命内涵的重要窗口。
- 张德明
- 关键词:诗歌身体话语生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