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无)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葛剑平王凤友李传荣李继承刘丽娟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带岭林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人工林
  • 2篇幼龄林
  • 2篇混交
  • 2篇混交林
  • 1篇演替
  • 1篇造林
  • 1篇造林技术
  • 1篇容器苗
  • 1篇森林演替
  • 1篇施肥
  • 1篇透光抚育
  • 1篇人工林经营
  • 1篇人工幼龄林
  • 1篇中幼龄林
  • 1篇温室
  • 1篇温室育苗
  • 1篇林区
  • 1篇裸地
  • 1篇基质
  • 1篇红松人工林

机构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黑龙江省带岭...

作者

  • 4篇葛剑平
  • 3篇王凤友
  • 3篇李传荣
  • 2篇李继承
  • 2篇刘丽娟
  • 1篇邹存利
  • 1篇刘传照
  • 1篇张军
  • 1篇李玉文
  • 1篇国庆喜
  • 1篇李玉文

传媒

  • 6篇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 6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红松容器苗的培育技术被引量:11
2000年
为了解决红松育苗周期长、造林成活率低等林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于1992年开始进行红松塑料大棚工厂化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草炭土+腐殖土、腐殖土+马粪、草炭土+马粪配制的三种营养基质,最有利于红松幼苗的生长;培育红松容器苗不仅需要施用大量的N、P、K肥料,而且还需要补充Fe、Cu、Mo、B、Zn和维生素B1]等微量元素;塑料大棚可提高温、湿度,提前和延长了幼苗生长期,2年生即可出圃造林,缩短育苗期2年;红松容器苗根系发达,造林后不缓苗,成活率与保存率高,不需要补植。
李继承李玉文葛剑平王凤友刘传照迟颖春张春友王秉术
关键词:容器苗基质施肥温室育苗
红松容器苗造林技术被引量:5
2000年
针对我国东北林区红松更新造林难度大、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等实际问题,采用红松容器苗和自行研制、配套的苗木集装运输设备及植苗器具,进行不同季节的更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后的前两年,容器苗无缓苗现象,幼树的高、径生长量明显大于裸根苗,大幅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从而使幼林尽早郁闭。解决了干旱瘠薄的陡坡地段红松造林不易成活的难题。容器苗造林技术的推广应用,结束了我国北方高寒林区单一裸根苗造林的历史。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李继承刘传照迟颖春王秉术李玉文葛剑平王凤友
关键词:造林成活高寒林区
红松中幼混交林的动态预测(Ⅰ)──裸地栽植红松的动态模拟被引量:11
2000年
采用了SPACE模型模拟了小兴安岭南坡人工栽植红松的动态过程。在给定初始条件后,模拟了自然演替和实行采伐控制的林分断面积、径阶、年龄和采伐收益200a的变化。根据预测的结果,自然演替的人工林经80a便形成绝对的红松纯林,而经过动态采伐控制可在40a进入混交状态,在80a后形成稳定的混交林状态,相应带来一定的收益,形成的林分稳定。对人工林进行适当经营,可使红松尽早进入稳定的针阔混交林状态,达到可持续经营并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
李传荣国庆喜刘丽娟王凤友
关键词:红松人工林混交林森林演替
红松中幼混交林的动态预测(Ⅱ)──天然次生白桦林的动态模拟被引量:8
2000年
采用SPACE模型对20世纪50年代的皆伐地,现已形成次生白桦林进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任其自然演替,可在70a后逐渐形成红松占优势的林分;而经过动态采伐,可诱导在40a后形成稳定的混交林状态,并提出了相应的次生林可持续经营对策。
李传荣葛剑平张军王曌陆久宏
关键词:混交林白桦次生林
红松人工幼龄林调控技术的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皆伐迹地红松人工幼龄林的透光抚育,应实行上重下轻的综合透光抚育。均匀保留上层阔叶树和带状保留上层阔叶树,这2种抚育方式都是可行的。保留上层阔叶树500株/hm2]或略高于此较为适宜。伐去全部上层阔叶树和不伐上层阔叶树都不利于人工林的培育。
周荫祥商永亮周建宇刘淑艳魏淑杰
关键词:幼龄林透光抚育人工林经营
红松人工中龄林林隙调控的生长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对凉水自然保护区1987年的林隙透光采伐试验地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的调控措施,可以利用红松幼树周围辅助木创造的林隙效应,有效地调节红松林木高、径以及林木形态在时空上的分配过程。其中红松的生长随林隙空间大小在顶梢侧芽的数量,连年高、径的生长,径和侧枝的垂直生长模式以及叶、枝、干的空间分配等方面对林隙透光的反应有所不同。总体趋势是林隙越大,相应的生长量越大;在林隙透光后,各项调查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反映了林隙透光后,林隙内的红松和林隙边缘各树种的侧生长填充,使林隙的生态效应随时间推移而减弱。要保持持续的生长和良好的红松个体形态则还需要不断地释放空间。
李传荣邹存利刘丽娟王曌葛剑平
关键词:中幼龄林人工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