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11-4-77)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骆宗诗何建社潘红丽刘兴良何飞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九寨沟县林业局阿坝州科学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地震灾区
  • 2篇震灾
  • 2篇植被
  • 2篇山体
  • 2篇生境
  • 2篇汶川地震
  • 2篇汶川地震灾区
  • 2篇微生境
  • 2篇崩塌
  • 1篇岩崩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被恢复技术
  • 1篇植被自然恢复
  • 1篇指数对
  • 1篇生态恢复
  • 1篇石流
  • 1篇泥石
  • 1篇泥石流
  • 1篇自然恢复

机构

  • 4篇四川省林业科...
  • 3篇阿坝州科学技...
  • 3篇九寨沟县林业...

作者

  • 4篇骆宗诗
  • 3篇何建社
  • 2篇刘兴良
  • 2篇何飞
  • 2篇潘红丽
  • 1篇张利
  • 1篇宿以明
  • 1篇罗晓华
  • 1篇龙汉利
  • 1篇向成华
  • 1篇潘文丽

传媒

  • 4篇四川林业科技

年份

  • 4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平武县清漪江沟泥石流物源现存量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清漪江沟为涪江上游平通河的一条支沟,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境内,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2010年8月12日清漪江流域降雨112 mm,由此引发山洪和泥石流。泥石流发生后的第16天,调查了宽坝林场场部至锁江乡立石沟19.73 km长的两岸汇水沟、侵蚀沟和不同类型崩塌体的发生数量及其泥石流物源的现存量。结果表明,调查区段内,两岸有大小汇水沟54条,密度2.7条·km-1,在林地和耕地上新形成了65条侵蚀沟,密度3.3条·km-1,沟口的物源现存量达1 264 m3,密度为64 m3·km-1;有394处大小不同的崩塌体,数量密度为20处·km-1;现存的崩塌体量共7 324 m3,现存量密度达371 m3·km-1。南坡和北坡的崩塌数量和现存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南坡崩塌了286处,数量密度为14.5处·km-1,占河流两岸崩塌数的72.6%;崩塌现存量5 486 m3,现存量密度为278.1 m3·km-1,占崩塌现存总量的74.9%;北坡崩塌了108处,数量密度为5.5处·km-1,占河流两岸崩塌数的27.4%;崩塌体现存量1 838 m3,现存量密度为93.2 m3·km-1,占崩塌体现存总量的25.1%。分析还表明,人为活动是泥石流物源的主要来源,尤其是耕地。因此,在泥石流灾害治理中,应重视和引导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治理能力。
骆宗诗陈永林王志明罗晓华何建社向成华
关键词:泥石流岩崩滑坡
汶川地震灾区崩塌山体微生境植被恢复技术被引量:4
2013年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次生灾害,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毁。本文在深入调查汶川县映秀镇老虎嘴崩塌山体的微地形地貌、岩石大小及土壤含量等特征的基础上,将崩塌山体的微生境划分为碎石坡面、巨石坡面、碎石地、洼地和沟槽地5种类型,以及石面、石缝、石丛三种超微生境。通过不同微生境和超微生境的植被恢复试验,总结了地震灾区崩塌山体植被恢复技术,以期为地震灾区植被恢复技术提供参考。
骆宗诗王志明陈永林张利何建社何飞潘文丽龙汉利刘兴良
关键词:汶川地震微生境植被恢复
基于植物多样性指数对汶川地震灾区崩塌山体的微生境植被自然恢复力评价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将地震灾区的崩塌山体划分为碎石坡面、巨石坡面、碎石地、洼地和沟槽地5种微生境类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植物多样性指数,对崩塌山体不同微生境的植被自然恢复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微生境的植被自然恢复力不同,其恢复力指数大小为:沟槽地>洼地>碎石地>巨石坡面>碎石坡面。这客观上反应了地震灾区不同生境的植被天然恢复现状,可为灾区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恢复措施提供参考。
骆宗诗陈永林王志明何飞何建社潘红丽
关键词:汶川地震微生境
困难地带生态恢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受损山体边坡、荒漠化(干热/干旱河谷、退化沙地、贫瘠石质地)等困难立地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造林困难地带和生态治理重点地区,被称为地球的"生态癌症"。我国的困难地带大都位于江河源头,其功能区一般被归为"江河源"和"生态源"。未经治理的困难立地往往是造成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因素,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世界各国发展的瓶颈,生态工程是全球生态危机爆发和寻求解决的有效途径。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目前最先进的困难地带生态恢复的工程技术与手段,旨在为困难立地的生态恢复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潘红丽刘兴良李君成张利代英杨华宿以明骆宗诗
关键词:生态恢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