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SH036)

作品数:8 被引量:91H指数:5
相关作者:戚攻刘卫红刘冬梅郭勤程宇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社会
  • 3篇回应
  • 2篇政府
  • 2篇善治
  • 2篇社会转型
  • 2篇和谐社会
  • 1篇研究范式
  • 1篇政府回应
  • 1篇政府行为
  • 1篇治理语境
  • 1篇中国社会
  • 1篇中国社会转型
  • 1篇社会回应
  • 1篇社会进程
  • 1篇社会治理
  • 1篇同源性
  • 1篇自组织
  • 1篇自组织能力
  • 1篇回应机制
  • 1篇公共

机构

  • 4篇重庆市委党校
  • 3篇重庆行政学院
  • 2篇重庆大学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福建行政学院

作者

  • 6篇戚攻
  • 1篇郭勤
  • 1篇程宇
  • 1篇刘卫红
  • 1篇陈建先
  • 1篇程宇
  • 1篇刘冬梅

传媒

  • 2篇探索
  • 1篇理论学刊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论社会回应主体被引量:9
2007年
回应主体是研究“回应”范式的三个重要维度之一。在回应关系中,互动者都是主体,但客观存在“诉求主体”与“回应主体”之分。因而判断一种回应关系的性质及互动者在其中的“地位”,应以回应关系中“谁”是回应主体来界定该回应关系的类型。回应范式包括政府回应、社会回应与共同回应三种基本形态或类型。在社会回应关系中,回应主体是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群体乃至社会个体,所以社会回应关系中的回应主体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确定性三大特征。要实现社会回应主体之间互动的有序和持续,需要思考社会回应主体的培育和组织化的路径问题,并着眼于社会回应主体内部回应意愿的机制设置及外部组织化路径的建构。
戚攻刘冬梅
社会转型·社会治理·社会回应机制链被引量:27
2006年
在全球化多元共生、开放、回应与同构的趋势中,中国社会转型与西方社会转型因社会主义制度因素的嵌入而具有非同源性,但中国因工业化、现代化的使然,仍引发了社会结构的重构和具有现代性特质的社会分化开始,并凸显出我国传统的政府与社会高度合一管制模式的内生性冲突。因而在社会转型情境中建设和谐社会,不仅需要重设动力机制、社会机制,而且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制度安排还需要建立一套不断完善的社会机制链才能持续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促进与实现社会的和谐。
戚攻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治理
论中国社会转型的同源性与非同源性被引量:5
2006年
中国“社会转型”因社会主义制度结构先于其工业化设置而具有不同于西方先发国家19世纪社会转型的政治、经济结构。这样的社会实存,既对我国市场化社会转型产生着强大的规制并促使其保持“社会主义”的同源性,又意味着中国社会转型与其它国家由工业化使然的社会转型具有非同源性特征。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是因国家工业化导入市场机制而发生的一种必然回应,因而它又与世界其它国家由工业化使然的社会转型具有某些同源性的特质和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两种或两类同源性现象及过程,本身存在着理论谱系、逻辑传统、方法论和价值观张力等非同源性的基元;于是,规制我国社会转型的基本制度场域的既成性,并不能帮助我们完全有效地规避“工业化+市场机制→社会转型”的潜在风险;而且中国社会转型还将长期处于一种同源性与非同源性博弈的性状之中。
戚攻郭勤
关键词:社会转型同源性博弈
关于和谐社会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考被引量:3
2006年
“和谐社会”研究范式的提出,是发展理论在当代国际比较研究中的一种投射,并包括“和谐”、“社会和谐”、“和谐世界”等一组范畴;“和谐社会”作为一个理论范式,是历史传承性、主题时代性与制度阶级性的有机统一。和谐社会命题研究界域广泛,研究视角多向度。文章尝试厘清和谐社会研究中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如和谐社会研究的理论界域;和谐社会理论谱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正向研究和逆向研究的取向;同源性研究和非同源性研究理路等等。
戚攻
关键词: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府行为框架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等四个方面的以人为本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以政府行为框架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府作为,可分为:善治的政府作为行为、善治的政府不作为行为、恶治的政府作为行为和恶治的政府不作为行为。
陈建先程宇
关键词:和谐社会政府行为不作为善治
公共治理语境下的自组织及其能力增进被引量:4
2007年
公共治理理论内涵着自组织治理的理念和机制。以"反思的理性"为基础的自组织治理,能够有效地弥补市场机制"形式理性"和行政机制"实质理性"的不足,有助于实现现代行政改革和创新所追寻的"善治"目标。目前存在着社会自组织能力不高、社会自治因素不完备、第三部门作为公共事务供给主体的力量相对弱小的现状,决定了我国自组织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受控自组织"的发展轨迹。基于此,增进自组织能力,首先需要遵循政府作为主导推动的能力建设路径;同时积极培育中间阶层、社团和社区组织;另外还要努力促进公民意识和自治精神的化育和养成。通过这些路径,势必有助于达到增进公民社会的自组织能力、促进政府行政能力与社会自治能力和谐互动和持续提升的美好愿景。
程宇
关键词:公共治理自组织能力善治
论“回应”范式被引量:46
2006年
“回应”作为对一类社会互动现象、关系及过程的理论规制,是基于治理理论、服务型政府建设、公民社会发展等而创造的一个新范畴。由回应派生出政府回应、社会回应和共同回应等一组关联范畴,体现了当今国际学界相关研究的一种趋势——突破政治学(公共管理)强调“回应=政府回应”的研究范式,以及上与下的互动关系即是回应的理路;而且相关范畴的建构及研究视域的拓展还表明:对回应现象、关系及过程的研究有不同类型之分,并在不同类型的回应关系网络中还存在“诉求主体”与“回应主体”的理论识别及关系属性的区分等问题。
戚攻
关键词:回应社会回应政府回应
论“回应度”及其研究范式被引量:10
2007年
一切社会交往都是以信息传播为基础并通过信息交流来实现资源及情感的交换,继而产生共同行动的,因而“回应”作为对多元主体在一定社会结构中基于共同利益、诉求的应答、认同、实化及实践的互动过程的理论规制,与信息传播有机联系。回应范式既是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并包括:回应主体、回应方式和回应度三个基本的研究视域。“回应度”是对回应过程中参与回应的多元主体间互动信息的相互吸纳和行为相互影响程度的一种总体判断和描述。研究回应度是研究回应的理论深入,而与回应范式相对应的是回应度范式。回应度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包括四重内生性关系和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六个相互关联的技术维度等。
戚攻刘卫红
关键词:回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