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项目(XKJS201321)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郑凤云史丽玲崔潇月万向兴谢梅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2篇反英雄
  • 1篇颠覆
  • 1篇星期
  • 1篇星期天
  • 1篇勇敢
  • 1篇秩序
  • 1篇诗歌
  • 1篇懦弱
  • 1篇情歌
  • 1篇主角
  • 1篇主题
  • 1篇宗教
  • 1篇救赎
  • 1篇魂灵
  • 1篇艾略特
  • 1篇艾略特《荒原...
  • 1篇悲悯
  • 1篇《荒原》
  • 1篇布鲁克斯

机构

  • 4篇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郑凤云
  • 1篇崔潇月
  • 1篇谢梅
  • 1篇万向兴
  • 1篇史丽玲

传媒

  • 2篇学术探索
  • 2篇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情歌主角的颠覆:想象与时间视野中的《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从想象与时间的关联视角对T.S.艾略特的《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进行了细读,这样的细读表征了诗歌中词、句、段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它们在诗歌整体中是如何生成、运作的。这一解读注重的是哲学和诗歌之间的对话。通过对普鲁弗洛克的意识的疏解,我们试图凸显从英雄到反英雄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对传统情歌主角的颠覆,揭示出在没有"英雄"的人生舞台上,人人都是过客,在时间消逝中的想像中体验虚无中的循环。
郑凤云
关键词:主角反英雄
勇敢的懦弱与悲悯的魂灵——记海明威《死在午后》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以海明威《死在午后》为分析文本,尝试考察作者在文本书写中所呈现出的男性主题,由此探讨男性特质中的诸种精神要素;例如:勇气、懦弱、悲悯甚至是忏悔。通过阅读与分析,可以发现斗牛竞技作为男性艺术的巅峰,其内在性往往是混杂的;独一的精神气质更多的是人性复杂的侧影。
郑凤云万向兴
关键词:勇敢懦弱悲悯
秩序的消解与重构——艾略特《荒原》的救赎叙述解析被引量:2
2014年
《荒原》的救赎主题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但是诗歌的叙述艺术却少有人问津。艾略特借高超的叙述技巧来突出其主题是诗歌成功的关键。时空交错杂陈是《荒原》叙述艺术的宏观表现,叙述者多重聚焦是对细节的刻画,而宗教的融会贯通是诗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诗人借此让读者看清令人绝望的现实进而寻求重生的希望,以达到拯救西方精神荒原的目的。
崔潇月史丽玲
关键词:《荒原》救赎宗教
解读布鲁克斯诗歌《萨丁-勒格日·史密斯的星期天》中的反英雄人物形象及主题
2014年
美国黑人妇女作家格温多琳·布鲁克斯的第一部公开发表作品《布朗泽维尔的一条街》中的长诗《萨丁-勒格日·史密斯的星期天》通过聚焦于史密斯这位普通黑人男性的反英雄形象,白描其在美国社会边缘地带的日常生活,折射出布鲁克斯诗歌中的类似于TS·艾略特笔下的人物Alfred Prufrock的反英雄特色。反英雄人物和主题不仅完美地契合了美国现代主义后期诗歌的显著特色,也流露出作家浓厚的黑人写作意识。
谢梅
关键词:反英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