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519)

作品数:11 被引量:105H指数:4
相关作者:菅凤增黄菊英王兴文吴浩陈赞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枢椎
  • 4篇寰枢
  • 4篇脱位
  • 3篇切除
  • 3篇寰枢椎
  • 2篇植入
  • 2篇生物力学
  • 2篇全椎板
  • 2篇全椎板切除
  • 2篇椎板
  • 2篇椎板回植
  • 2篇椎板切除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寰枢关节
  • 2篇寰枢椎脱位
  • 2篇颅底
  • 2篇颅底凹陷
  • 2篇颅颈
  • 2篇颅颈交界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菅凤增
  • 6篇黄菊英
  • 5篇王兴文
  • 4篇陈赞
  • 4篇张璨
  • 4篇吴浩
  • 2篇袁庆国
  • 2篇王作伟
  • 1篇鲍遇海
  • 1篇李海云
  • 1篇许莉莉
  • 1篇刘静文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脊柱定位仪在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脊柱定位仪,通过脊柱标本椎弓根穿刺验证定位仪的实用性与定位准确性。方法自行设计一种脊柱定位仪,选择4具成人脊柱尸体标本,使用脊柱定位仪对尸体标本的椎弓根进行穿刺,测量椎弓根内、外缘的穿刺点与提前计划的理想穿刺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穿刺针的最大偏差数值计算穿刺的优良率。结果共穿刺了尸体标本L_1-S_1的48个椎弓根,椎弓根外缘穿刺点与理想穿刺点的偏差距离在正位X光片上为:0~6.0 mm,平均1.8 mm;侧位X光片上为:0~7.0 mm,平均1.6 mm。椎弓根内缘穿刺点与理想穿刺点的偏差距离为在正位X光片上为:0~6.4 mm,平均2.0 mm;侧位X光片上为:0~7.3 mm,平均1.9 mm。穿刺的最大偏差距离为:0~7.3 mm,平均2.4 mm。穿刺结果,优:34例(70.8%);良:10例(20.8%);差:4例(8.3%),优良率为91.7%。结论新型脊柱定位仪在椎弓根穿刺试验中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具有体积小巧、操作方便、精确性高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王作伟吴浩陈赞王兴文袁庆国菅凤增
关键词:脊柱椎弓根导航机器人
寰枢关节脱位病因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0
2017年
寰枢关节位置特殊,具有承重、运动等重要功能,是延髓和脊髓等重要神经中枢,其内走行颈动静脉、枕大神经等重要结构,寰枢关节脱位病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从寰枢关节及其周围结构解剖学、生物力学和组织学特点三方面对寰枢关节脱位病因及其相关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刘静文黄菊英菅凤增
关键词:寰枢关节脱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6
2016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FLED)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I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26例,其中采用PTED治疗66例(FTED组),采用PIED治疗60例(PIED组),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随访时间为3~23个月。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1)。两组在住院时间、手术优良率、复发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TED组的手术时间[(85.6±19.0)min]和术中透视次数[(28.1±10.3)次]均多于PIED组[手术时间:(59.6±13.0)min;透视次数:(4.9±1.5)次](均P〈0.01),而术后卧床时间[(4.6±0.9)h]、并发症发生率(4.5%)均低于PIED组[卧床时间:(9.9±3.7)h,并发症发生率:13.3%](均P〈0.01)。结论PIED和PTED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应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王作伟菅凤增王兴文吴浩袁庆国陈赞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椎间盘切除术椎间孔入路
颈椎上段C13损伤机制的生物力学特征仿真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建立人体C1~3运动节段有限元模型,对C1~3运动节段进行生物力学有限元测试,模拟在牵张、压缩、过伸和过屈暴力时C1~3运动节段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采集健康成人C1~3运动节段CT影像学资料,Mimics 10.01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和Geomagic 10.0逆向工程软件分别建立C1~3运动节段椎骨和椎间盘,Ansys软件附加颈椎相关材料属性,建立C1~3运动节段有限元模型,模拟C1~3在牵张、压缩、过伸和过屈暴力时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在纵向牵张载荷作用下,寰椎前弓、寰枢关节及C3椎板棘突部分所受应力较为集中;在纵向压缩载荷作用下,颈椎上段应力最大部位为寰椎前弓;在过伸力矩作用下,寰椎侧块、侧块与后弓交界部位、寰椎后弓结节、枢椎上关节面及枢椎峡部所受应力较大;在过屈力矩作用下,枢椎齿状突、寰椎后弓、寰椎后弓结节、枢椎峡部及枢椎下关节突为应力相对集中部位。结论对颈椎上段C1~3进行生物力学有限元测试,可以预测颈椎上段运动节段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
黄菊英李海云菅凤增许莉莉
关键词:颈椎颈部损伤生物力学
颅颈交界区的不稳对寰枢侧方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分析单纯性韧带切除造成的颅颈交界区不稳对寰枢椎(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三维运动范围及寰枢侧方关节最大压力影响.方法 6例新鲜尸体标本被使用.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对标本进行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的纯力矩加载,分别测试2.0 Nm纯力矩载荷下正常对照组和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和运动范围,以及1.0 Nm纯力矩载荷下正常对照组及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侧方关节的压力.结果 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分别为26.67°±4.70°、9.13°±1.32°和63.11°±5.87°,正常组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分别为14.12°±2.40°,4.15°±0.75°和50.75°±5.84°,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比正常组的显著增加(P<0.05).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运动范围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分别为42.37°±3.96°、13.67°±1.10°和78.50°±4.00°,正常组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C1~2运动节段的运动范围分别为27.43°±2.41°、6.97°±0.59°和65.26°±4.08°,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运动范围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比正常组的显著增加(P<0.05).在前屈、左右侧弯及左旋载荷下,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椎左右侧方关节的最大压力比正常组的减小.后伸和右旋载荷下,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椎右侧方关节的最大压力也比正常组的减小.但后伸载荷下,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椎左侧方关节的最大压力不变,右旋载荷下,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椎左侧方关节的最大压力稍有增加.结论 颅颈交界区单纯性的韧带切除可以造成寰枢椎不稳,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情况下运动范围比正常情况下显著性增加.寰枢椎的不稳,导致寰枢外侧关节失去正常的承重功能,进而�
黄菊英聂庆斌王兴文张璨菅凤增
关键词:颅颈交界区寰枢椎脱位
羊颈椎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及椎板回植成形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及椎板回植成形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14例新鲜成年绵羊颈椎标本(C2~7)分为两组,每组7例。每例标本均被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6个方向3.0 N·m载荷,测量C3~6运动节段在不同载荷下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及中性区(neutral zone,NZ)。对第1组进行完整状态、C5半椎板切除和C4~6半椎板切除3种状态下标本ROM和NZ的测量。对第2组进行完整状态、C4~6全椎板切除和C4~6椎板回植成形3种状态下标本ROM和NZ的测量。结果与完整状态比较,C5半椎板切除和C4~6半椎板切除状态下标本ROM和NZ没有明显差异,且C5半椎板切除和C4~6半椎板切除两种状态之间标本ROM和NZ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完整状态比较,C4~6全椎板切除与C4~6椎板回植成形状态下在前屈后伸载荷下ROM有显著增大(P<0.05)。C4~6椎板回植成形与C4~6全椎板切除状态比较,标本在后伸载荷下ROM明显减小(P<0.05);而其余载荷下,椎板回植成形和全椎板切除ROM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半椎板切除后,颈椎标本ROM和NZ无明显增加,并不影响颈椎的稳定性。全椎板切除后,颈椎标本在前屈后伸载荷下的ROM和NZ明显增加,颈椎稳定性受影响。椎板回植成形术并没有明显改善椎板切除术后颈椎的稳定性。
黄菊英黄勇张璨菅凤增
关键词:半椎板切除颈椎稳定性
Single stage complete resection of giant dumbbell lumbar ganglioneuroma: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2016年
Background;Ganglioneuroma is a rare benign tumor,which is usually located in the posterior mediastinum and retroperitoneum.Occasionally,it involves the paraspinal region with intraspinal extension and becomes dumbbell shaped.Dumbbell ganglioneuromas rarely affect the lumbar spine,and only nine cases of dumbbell lumbar ganglioneuromas have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Case presentation;We are reporting an extremely rare case of a giant dumbbell tumor in the lumbar spine.We performed a one stage total resection of the tumor with posterior approach and long-segment fixation and fusion.This approach is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methods.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surgical specimen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ganglioneuroma.Thirty months follow up showed a satisfactory outcome.Conclusions:Single-stage posterior tumor resection with fixation and fusion is effective and an appropriate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s of lumbar dumbbell ganglioneuromas.
Zuowei WangXingwen WangFengzeng JianLi Chen
关键词:GANGLIONEUROMADUMBBELLSURGERY
伴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翻修手术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随着对伴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的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BI)研究的进展,颅底区域的手术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颅底区域结构的复杂性与不易观察性,临床上初次手术失败造成患者病情恶化并不是个例现象。因此,针对此类因初次手术失败而设计的翻修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翻修手术相比初次手术难度更高,操作更加复杂,目前相关文献较少。本文对AAD的BI患者翻修手术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从实施翻修手术的原因、手术治疗策略、相关辅助技术及对此类翻修手术的未来展望共4个角度对其进行阐释。
王佳璐菅凤增张璨黄菊英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症翻修手术
先天性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患者的手术疗效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0年8月因先天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资料,采用问卷调查、电话和门诊复查进行随访,93例获得有效随访。患者均采用单纯后路术中直接撑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所有患者行术前、术后X线、CT扫描及三维重建、MRI检查。通过比较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齿状突尖距Chamberlain线的垂直距离(CL)和寰齿间距(ADI),评判患者疗效。所得数据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93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4~99个月,平均46.5个月。末次随访时,79例(84.9%)症状好转,7例(7.5%)症状稳定、4例(4.3%)加重,3例(3.2%)术后死亡。没有脊髓髓内信号改变的患者,术后恢复最好;同时受到前方齿状突和后方枕骨大孔-寰椎后缘压迫的患者,恢复效果最差(F=3.987,P〈0.01)。术后影像显示87例患者(93.5%)植骨融合良好,减压充分。手术死亡3例分别死于后颅窝血肿、基底动脉血栓和不明原因各1例。结论单纯后路术中直接撑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技术是一项简单、有效和安全的技术;齿状突脱位引起的前方压迫和后方枕骨大孔后缘一寰椎后弓的压迫是造成脊髓损伤的重要机制;脊髓髓内信号的改变常常提示脊髓功能恢复不良。
王兴文菅凤增陈赞吴浩鲍遇海
关键词:寰枢关节减压术脊柱融合术
基于CT影像的羊颈椎椎板切除的生物力学特征仿真计算方法研究
2021年
目的研究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以及椎板回植成形术三种处理方式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基于CT影像资料分别建立一个绵羊颈椎C3~C6正常完整状态和椎板回植成形状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正常完整状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切割建立半椎板切除状态的有限元模型和全椎板切除状态的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在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弯等4种载荷下的生物力学特征参数。结果全椎板切除与半椎板切除状态下的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应力在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弯4种载荷下均大于正常完整状态,且全椎板切除状态大于半椎板切除状态,椎板回植成形术能够明显减小绵羊颈椎在全椎板切除后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的应力的增加。结论全椎板切除和半椎板切除这两种处理方式均会降低颈椎的稳定性且全椎板切除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更大,椎板回植成形术后可以有效地减小全椎板切除后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常玉婷黄勇菅凤增张璨黄菊英
关键词: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有限元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