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3AA031803)

作品数:30 被引量:105H指数:5
相关作者:钟黎声王亮亮叶芳霞许云华张玲洁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电气工程
  • 4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篇复合材料
  • 10篇复合材
  • 7篇原位反应
  • 6篇铸铁
  • 5篇耐磨
  • 4篇原位生成
  • 4篇碳化钛
  • 4篇铁基复合材料
  • 4篇耐磨性
  • 4篇粉体
  • 4篇CR
  • 4篇FE
  • 3篇电接触
  • 3篇电接触材料
  • 3篇致密
  • 3篇陶瓷层
  • 3篇显微硬度
  • 3篇绝缘
  • 3篇灰铸铁
  • 3篇SNO

机构

  • 19篇西安建筑科技...
  • 10篇西安理工大学
  • 7篇浙江大学
  • 6篇西北工业大学
  • 6篇温州宏丰电工...
  • 5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国家纳米科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 1篇中国船舶重工...
  • 1篇中国石油宝鸡...
  • 1篇南宁富桂精密...

作者

  • 14篇钟黎声
  • 8篇王亮亮
  • 8篇叶芳霞
  • 7篇许云华
  • 6篇张玲洁
  • 5篇付永红
  • 5篇杨芳儿
  • 4篇陈哲
  • 4篇申乾宏
  • 3篇杨辉
  • 3篇樊先平
  • 3篇蔡江南
  • 2篇郑晓华
  • 2篇闫洪华
  • 2篇王娟
  • 2篇燕映霖
  • 2篇李亚平
  • 2篇李楠
  • 1篇杨小平
  • 1篇康猛

传媒

  • 9篇热加工工艺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材料保护
  • 3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焊接学报
  • 2篇绝缘材料
  • 2篇电子元件与材...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电工材料
  • 1篇稀有金属
  • 1篇压电与声光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crostructure and Hardness of NbC Coating Produced In Situ
The niobium carbide(Nb C) coating on gray cast iron has been produced by in situ which combined infiltration c...
Xiaolong CAILisheng ZHONGJiefang WANGTiantian SHAONana ZHAOYunhua XU
文献传递
2Cr13不锈钢表面固相渗碳后的组织与性能
2015年
传统的固相渗碳法渗速慢,加入催渗剂会产生阻挡层,且渗层质量不易控制。常用的渗碳工艺如离子渗、气体渗和盐溶渗均存在一些不足。采用一种新型固相渗碳方法用灰口铸铁HT300中的片状石墨对2Cr13不锈钢进行表面改性,用XRD、SEM、微观硬度计、ML-100干式销盘两体磨料磨损试验机等分析了新型固相渗碳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微观硬度和耐磨性,使用CS350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其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1120℃保温10h,850℃保温1h条件下固相渗碳,可在2Cr13不锈钢表面原位生成碳化铬颗粒。原位反应层主要分为两个区域:晶界碳化物细小断续区和晶界碳化物粗大连续区,显微硬度呈梯度分布,最高可达1082HV1N。渗碳后表层耐磨性提高了4倍,耐蚀性能有所下降。
李楠叶芳霞钟黎阳
关键词:碳化铬
碳化钨颗粒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被引量:5
2014年
介绍了三元Fe-W-C体系基础概况,简要概括了WC颗粒增强基体复合材料的增强方式,对近年来常用的制备WC颗粒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总,并对其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程仕李钟黎声付永红
关键词:WC颗粒钢铁基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法制备LaSrCuO_4粉体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以硝酸镧、硝酸铜、硝酸锶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SrCuO4粉体,重点考察了柠檬酸(CA)与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摩尔比、溶液pH值、烧结温度等工艺参数对LaSrCuO4粉体形貌及相结构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S)对粉体进行了相应的表征。结果表明:当n(CA):n(EDTA)=1.5:1、pH=9、烧结温度为800℃时得到了较高纯度、呈介孔结构的LaSrCuO4粉体;而当烧结温度为1000℃、EDTA添加量为零时得到的粉体呈片层状结构,添加EDTA时形成介孔结构粉体。介孔结构的形成机理是在表面活性剂EDTA分子与各种无机盐离子之间靠协同模板作用形成液晶相,然后进一步缩聚形成介孔结构。
杨芳儿蔡江南沈涛裘凯锋郑晓华张玲洁张继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形貌物相
全文增补中
原位生成(Fe,Cr)_7C_3/Fe表面复合材料的组织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铸渗—热处理法将纯铬板与TH300进行原位反应制备了(Fe,Cr)7C3/Fe表面复合材料。应用XRD、SEM和显微硬度计对不同保温时间所得的表面复合材料进行物相、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显微组织逐渐由网状的(Fe,Cr)3C型碳化物逐渐转变为颗粒状和板条状的(Fe,Cr)7C3型碳化物。当1185℃保温2 h后在铬板与基体结合处生成了整块状致密(Fe,Cr)7C3陶瓷层,其体积分数达90%以上,当1185℃保温4 h后整块状致密(Fe,Cr)7C3陶瓷层消失。(Fe,Cr)7C3/Fe表面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值为1478 HV0.1,约是灰铸铁基体微硬度的5倍。
赖玉军许云华叶芳霞王崇
关键词:表面复合材料原位生成显微组织显微硬度
Research on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of Micro-nano Structure TaC Ceramic by Nanoindentation
Micro-nano structure tantalum carbide(Ta C) ceramic was prepared on grey cast iron matrix by the combined proc...
Tiantian SHAOXiaolong CAiJiefang WANGLisheng ZHONGNana ZHAOYunhua XU
文献传递
SMART SURFACES FABRICATED BASED ON SHAPE MEMORY POLYMER
1 INTRODUCTION Natural surfaces with unique properties are rarely smooth and always featuring structures.For e...
Lingyu ZhaoJun ZhaoZhong Zhang
关键词:WETTABILITY
(Cr,Fe)_7C_3颗粒束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耐磨性
2013年
为了获得耐磨性较好且呈规律分布的碳化铬颗粒束增强铁基复合材料,采用铸渗-热处理法将纯铬丝与白口铸铁进行原位反应,制备了(Fe,Cr)7C3颗粒束增强铁基复合材料。采用XRD和SEM对不同保温时间所得复合材料进行物相分析和微观组织观察,同时测试了其硬度及相对耐磨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颗粒束内的主要物相组成为α-Fe,γ-Fe和(Fe,Cr)7C3,且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Fe,Cr)7C3颗粒束的面积逐渐增大,束内组织形态由共晶向亚共晶转变;复合材料具有高硬度和优良的耐磨性。
田景来叶芳霞王亮亮钟黎声许云华
关键词:原位反应耐磨性
开口型SnO_2空心球表面载银制备及其表征
2016年
以锡酸钠和尿素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和两步原位化学还原法分别制备出SnO2空心球表面载有银亚纳米颗粒的复合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研究了表面银颗粒的厚度及分布均匀性。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制备出平均粒径为14μm、分散性良好的空心微球;一步水热法制备的SnO2空心球表面银颗粒细小且有团聚现象,而采用两步原位化学还原法在SnO2空心球表面获得了一层由亚纳米银颗粒组成的厚度均匀的银壳,银颗粒的粒径为100300nm;还原剂葡萄糖的浓度对银颗粒粒径及分布影响明显。
张继沈涛程笛申乾宏申乾宏樊先平张玲洁
关键词:水热法
不同载荷下碳化钽/灰铸铁表面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及机理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节省资源,降低成本并制备具有优异摩擦磨损性能的碳化物表面复合材料,采用原位反应方法制备了碳化钽/灰口铁(TaC/Fe)表面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和磨损试验分析了其组织结构,重点研究了增强相颗粒TaC的形貌特征与分布特点,同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与45钢配副时的摩擦磨损特性,并分析了载荷对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影响,分析了其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TaC/Fe复合材料增强层分为2层,组织结构均匀,表现出较典型的梯度复合特点;复合材料摩擦系数随载荷的增加逐渐降低,下降趋势逐渐变缓;复合材料磨损量随载荷的增加而下降,总体磨损量较小;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包括黏着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硬质颗粒的脆性断裂和剥落。
薛培婧钟黎声赵娜娜王亮亮
关键词:原位反应表面复合材料碳化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