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E2006001026)

作品数:2 被引量:2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明张福成吕博杨帅闫志刚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锰钢
  • 1篇辙叉
  • 1篇高锰
  • 1篇高锰钢
  • 1篇奥氏体
  • 1篇奥氏体锰钢
  • 1篇贝氏体
  • 1篇贝氏体钢

机构

  • 2篇燕山大学

作者

  • 2篇吕博
  • 2篇张福成
  • 2篇张明
  • 1篇王鑫
  • 1篇郑春雷
  • 1篇王天生
  • 1篇闫志刚
  • 1篇杨帅

传媒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爆炸硬化ZGMn13Cu2NV钢辙叉的组织和性能被引量:13
2008年
为提高高锰钢辙叉的初期抗磨损和抗变形能力,采用自行研制的黑索金(RDX)塑性片状炸药,对ZGMn13Cu2NV钢辙叉表面进行爆炸预硬化处理。系统地研究爆炸硬化处理ZGMn13Cu2NV钢辙叉硬化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以及实际使用寿命,从而确定ZGMn13Cu2NV钢辙叉爆炸硬化处理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利用厚度为3 mm的RDX炸药爆炸2次,并且两次起爆点错位20 mm以上。可获得ZGMn13Cu2NV钢辙叉理想爆炸硬化效果。ZGMn13Cu2NV钢辙叉表面爆炸硬化的机理是形变孪晶硬化,爆炸硬化处理可使ZGMn13Cu2NV钢辙叉实际寿命提高30%以上。
张福成吕博刘辉徐安友王天生王鑫张明
关键词:奥氏体锰钢辙叉
高锰钢和贝氏体钢辙叉失效机理及其磨面组织被引量:18
2008年
以实际铁路线路上过早失效的高锰钢辙叉和贝氏体钢辙叉为研究对象,利用金相、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M(?)ssbauer谱等分析方法研究两种失效辙叉残体磨面组织结构的变化,并探讨其失效机理。结果分析表明,两种辙叉在服役过程中表面组织都发生纳米化反应,高锰钢辙叉在服役过程中表面奥氏体内产生少量碳原子聚集的现象,其失效形式是磨损、压溃变形和疲劳剥落;贝氏体钢辙叉失效的原因是磨损和氢致脆性剥落。从而提出增加辙叉使用寿命和提高铁路运行安全的方法和途径。
张福成吕博郑春雷张明杨帅闫志刚
关键词:高锰钢贝氏体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