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ZD117)

作品数:7 被引量:82H指数:6
相关作者:龚胜生张涛刘国旭陈云蔡俊青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南昌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社会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地理
  • 2篇地理分布
  • 2篇人口
  • 2篇历史时期
  • 1篇地理学
  • 1篇地理意义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分布
  • 1篇医学地理
  • 1篇医学地理学
  • 1篇疫灾
  • 1篇灾害
  • 1篇中部六省
  • 1篇中国人口
  • 1篇人口分布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农牧
  • 1篇清代
  • 1篇自然环境

机构

  • 7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南昌师范学院

作者

  • 7篇龚胜生
  • 2篇张涛
  • 1篇陈云
  • 1篇李畅
  • 1篇刘国旭
  • 1篇罗碧波
  • 1篇蔡俊青

传媒

  • 2篇地理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热带地理
  • 1篇灾害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中部六省预期寿命时序加密估算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年龄组死亡率是利用年龄分组人口数据计算预期寿命的关键参数,而非采样年份的统计年鉴中年龄分组死亡率缺失导致无法计算预期寿命。针对该问题,本文将人口普查数据与统计年鉴数据融合,首次提出一种基于拉格朗日插值的中国省级预期寿命时间序列加强密集度(时序加密)的算法,以解决非采样(即未进行人口普查或1%人口抽样调查)年份省级预期寿命的估算问题。以中国中部六省为例,在所选取年份省级预期寿命估算实验中,绝对精度表明年龄分组人口比例线性插值计算的精度明显高于人口比例抛物线插值和直接插值算法的精度,故为推荐算法。本研究为高时间分辨率下省级预期寿命值的获取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思路,为分省较精确地进行预期寿命趋势分析奠定基础。
李畅王安丽龚胜生孙攸宁
关键词:拉格朗日插值线性插值
清代山西地区疫灾时空分布研究被引量:20
2017年
疫灾是人类的顶级灾害,历史疫灾研究能为未来疫病防控提供借鉴。文中运用疫灾计量指标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清代(1644-1911)山西地区的疫灾地理规律。结果表明:1)清代山西地区的疫灾频度为34.33%,疫灾相当频繁;夏秋季节是疫灾多发季节,说明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疫病的流行;朝代鼎革的清初期和清末期疫灾相对频繁,社会稳定的清中期疫灾相对稀少,说明社会动乱也有利于疫灾的发生。2)清代山西地区的疫灾分布具有明显的"洼地效应":府级尺度上具有高低相间的南北分异特征,盆地地区为疫灾强度高值区,山岭地区为疫灾强度低值区;区域尺度上具有由南向北的梯度递减特征,晋南高于晋中,晋中高于晋北,晋北高于口外。3)清代山西地区的疫灾格局受地理格局和人口格局的双重制约;人口密度是疫灾的奠基石,人口流动是疫灾的扩散力,自然灾害是疫灾的诱发器;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疫灾分布变迁更能反映区域开发时序,更能体现人地关系演进。
龚胜生李孜沫
关键词:疫灾清代
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迁及数学拟合与地理意义被引量:15
2019年
采用历史时间断面方法和现代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西汉、西晋、唐代、北宋、明代、清代、现代7个时间断面的人口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中国人口疏密区的分界线就是中国农牧区的分界线,中国人口分布的大格局由中国农耕区和畜牧区的空间分异奠定,理论上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就是中国农牧交错带的拟合线。②两千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农牧交错带是一个弧状地带,不能用直线拟合,只能用弧线拟合;“沈天大弧线”(沈阳—天水—大理弧线)是该交错带的函数拟合线,“山兰防弧线”(山海关—兰州—防城港弧线)是该交错带的内缘拟合线,也是中原王朝衰弱时期的农牧分界线;“沈兰西弧线”(沈阳—兰州—西双版纳弧线)是该交错带的外缘拟合线,也是中原王朝强盛时期的农牧分界线;直线的“爱辉—腾冲线”理论上不能拟合弧状的中国农牧交错带,但因为它碰巧是中国农牧交错带的函数拟合线的切线,因而也能较好地刻画中国人口的宏观分异格局。③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有着丰富的地理学意义:一是分界线本身就是农牧业分界线;二是分界线与海岸线围成的区域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区”;三是分界线最大限度地刻画了中国东南和西北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异。
龚胜生陈云
《山海经》的医学地理学价值被引量:9
2012年
《山海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山经》各列山系中记载的疾病、药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疾病和药物的地理分布情况.大体而言,传染病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精神与神经性疾病在豫西山地及南粤山地较为集中;地甲病和皮肤病主要分布在秦岭山脉;黄土高原外围的贺兰山、阴山、秦岭山脉分布着痈、疽、瘘、疣、痤等肿瘤、疮疡;湿病则主要分布在岭南地区和渭河南岸地区.《山海经》记载的药物和疾病,数量上可与《神农本草经》和《皇帝内经》相媲美,具有重要的医学地理学价值.
龚胜生罗碧波
关键词:疾病分布药物分布医学地理学
中国野生人参产地的分布变迁被引量:9
2013年
2000多年来,中国野生人参分布范围有逐渐萎缩的趋势。汉唐时期,中国人参产区有太行山产区、燕山产区和东北产区;到北宋中叶时(1085年),燕山产区的人参资源已经基本灭绝;再到明朝末年(1647年),太行山产区的人参资源也逐渐灭绝,从此,东北产区成了中国唯一的人参产区;至于清朝末年(约1880年),东北产区的人参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到1930年代,不少地方的人参资源也耗竭了,连片的人参产区演变成了离散的"灶状"分布。人参产区的逐步萎缩,根本原因是人参资源的再生能力弱,直接原因是人类无节制的采挖和对人参生境的破坏。
龚胜生蔡俊青
关键词: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历史时期
中国历史时期兵疫灾害的时空变迁研究被引量:21
2019年
战争与疫灾均是人类的顶级灾害,战争与疫灾叠加的兵疫灾害,危害尤巨。中国自先秦至清代(770BC-1911AD)的2682年中,至少有224个兵疫之年,兵疫灾害频度8.05%,兵疫灾害波及539县。兵疫灾害频度具有波动上升趋势,先秦两汉(1.21%)经魏晋南北朝(8.03%)至隋唐五代(5.54%)为第一波,宋元时期(7.35%)经明代(15.22%)至清代(33.58%)为第二波。兵疫灾害频度变化具有时序共振特征,1860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兵疫灾害最密集的时期;兵疫灾害广度变化具有波动上升趋势,大致以隋唐五代为界,之前影响范围有限,大多只有一个县域,之后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最高可达33个县域。兵疫灾害分布范围由内地向边疆扩散,具有统一时期扩散、分裂时期收缩的总体特征,但内地省份始终多于边疆省份,南方省份始终多于北方省份,兵疫灾害的分布重心始终位于南方地区;北部农牧交错带、中部南北分界线、南部海陆交汇带战争多发,兵疫灾害分布密集;89.61%的兵疫灾害分布在以福州为圆心、以福州至兰州为半径的圆弧内。战争诱发疫灾是最主要的兵疫关系(43.23%),其次是战争伴生疫灾(36.18%);和平时期兵疫灾害较少,但比重不断上升,总体约占两成(19.48%);兵疫灾害对普通百姓的危害最巨,所有兵疫灾害中,指向百姓遭殃和军民俱损的占60.86%。兵疫灾害能影响战争进程,造成人口损失,乃至王朝鼎革。
龚胜生李孜沫刘国旭张涛
关键词:历史时期
湖北省百岁人口分布与长寿区自然环境背景被引量:11
2016年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以及SPSS数理统计方法,对湖北省百岁人口分布与相对长寿区的自然环境背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过去50 a来,湖北省百岁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百岁人口比率不断提高,但其百岁人口总数在全国的占比一直低于人口总数的占比,百岁人口比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县域百岁人口比率空间差异明显,鄂北岗地稳居前茅,鄂西南山地、江汉平原、鄂东南丘陵百岁人口比率增长相对迅速;百岁人口重心向东南迁移并向省域几何中心和总人口重心靠近。湖北省的相对长寿区包括29个县域,主要分布在鄂北岗地和江汉平原外缘的平原丘陵交错带,其自然环境背景是: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适中、阳光充足、空气流动性好、海拔较低、地形平缓,土壤中富含钼、锰、锌等微量元素。
龚胜生葛履龙张涛
关键词:地理分布自然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