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410017)

作品数:47 被引量:447H指数:13
相关作者:郑楚光赵海波张军营宋党育李文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霍英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动力工程及工...
  • 13篇化学工程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理学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
  • 8篇燃烧
  • 7篇煤燃烧
  • 6篇痕量
  • 6篇痕量元素
  • 5篇凝并
  • 5篇颗粒物
  • 5篇除尘
  • 5篇除尘器
  • 4篇数值模拟
  • 4篇燃煤
  • 4篇燃烧方式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可吸入颗粒
  • 4篇可吸入颗粒物
  • 4篇飞灰
  • 4篇赋存
  • 4篇MONTE
  • 4篇值模拟

机构

  • 39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山...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作者

  • 34篇郑楚光
  • 15篇赵海波
  • 12篇张军营
  • 8篇宋党育
  • 6篇李保庆
  • 6篇李文
  • 5篇郭欣
  • 4篇邱建荣
  • 4篇刘豪
  • 4篇赵永椿
  • 4篇刘晶
  • 4篇秦勇
  • 3篇王泉海
  • 3篇熊全军
  • 3篇陈皓侃
  • 3篇孔凡海
  • 3篇徐明厚
  • 3篇刘粉荣
  • 2篇张小平
  • 2篇徐志英

传媒

  • 9篇中国电机工程...
  • 5篇工程热物理学...
  • 5篇燃料化学学报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煤炭转化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化工学报
  • 2篇应用数学和力...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岩矿测试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动力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力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东莞理工学院...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18篇2006
  • 13篇2005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簇模型CaO(001)面上吸附汞与氯化汞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26
2005年
采用电荷自洽方法,以嵌入原子簇Ca9O9为模型,采用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理论,对汞与氧化汞气体分子在CaO(001)面上的吸附进行了研究。计算表明,汞垂直底物表面吸附,只能与氧原子配位,吸附能为19.649kJ/mol,吸附高度为3.168?,属于较弱的物理吸附。氯化汞分别进行了垂直与平行底物两种构型计算,吸附能分别为23.699kJ/mol,87.829kJ/mol,吸附高度分别为3.289?,2.973?,说明氯化汞平行底物吸附为稳定构型,属于化学吸附。通过与相关的煤燃烧实验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吻合,表明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是筛选汞等痕量元素有效吸附剂及反应机理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
郭欣郑楚光吕乃霞
关键词:热能动力工程氯化汞密度泛函理论煤燃烧
燃煤细粒子富集砷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为了解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砷的释放行为、富集规律与控制因素,对贵州高砷煤和加入不同含砷酸盐的平顶山烟煤进行了沉降炉燃烧实验.对不同燃烧气氛、不同温度以及不同赋存形态进行燃烧实验和分析比较,并对贵州高砷煤在不同气氛热场中砷的形态转化进行了热力学模拟。结果表明:燃烧气氛、炉膛温度和煤中砷的赋存形态是影响痕量砷在飞灰中的富集分布的主要因素.热力学平衡模拟得知在1300-1600K范围内,还原性气氛下的气态砷的含量远远大于氧化性气氛下的含量,即还原性气氛会使砷更多地富集在细粒子上;温度升高可以加速砷元素的气化和释放,砷在气相中的含量增加致使飞灰中砷的含量增加;燃煤过程中有机砷在细粒子飞灰中容易富集,砷的排放要与细粒子减排联合控制.
黄温春张军营赵永椿魏凤郑楚光
关键词:煤燃烧痕量元素沉降炉
Monte Carlo simulation for simultaneous particle coagulation and deposition被引量:4
2006年
The process of dynamic evolution in dispersed systems due to simultaneous particle coagulation and deposition is described mathematically by general dynamic equation (GDE). Monte Carlo (MC) method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of numerical solu- tions of GDE. However, constant-volume MC method exhibits the contradictory of low computation cost and high computation precision owing to the fluctuation of the number of simulation particles; constant-number MC method can hardly be applied to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general scientific quantitative analysis due to the continual contraction or expansion of computation domain. In addition, the two MC methods depend closely on the “subsystem” hypothesis, which constraints their expansibility 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A new multi-Monte Carlo (MMC) method is promoted to take account of GDE for simulta- neous particle coagulation and deposition. MMC method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weighted fictitious particle” and is based on the “time-driven” technique. Furthermore MMC method maintains synchronously the computational domain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fictitious particles, which results in the latent expansibility of simulation for boundary con- dition, the space evolution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even particle dynamic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MMC method for two special cases in which analytical solutions exist agree with analytical solutions well, which proves that MMC method has high and stable computational precision and low computation cost because of the constant and limited number of fictitious particles. Lastly the source of numerical error and the relative error of MMC method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ZHAO Haibo ZHENG Chuguang
关键词:PARTICLE
求解考虑颗粒凝并的通用动力学方程的多重Monte Carlo算法被引量:13
2005年
 MonteCarlo(MC)方法被广泛用于通用动力学方程的求解,然而普通MC方法的计算代价较高而计算精度不稳定· 提出一种新的多重MonteCarlo(MMC)算法来求解GDE,该算法同时具有基于时间驱动MC方法、常数目法和常体积法的特点· 首先详细介绍了该算法,包括加权虚拟颗粒的引入,MMC算法的计算流程,时间步长的设置,颗粒是否发生凝并事件的判断,凝并伙伴的寻找,凝并事件的后果处理· 然后利用MMC算法对存在理论分析解的5种特殊工况进行数值求解,模拟结果与理论解符合很好,证明MMC算法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和较低的计算代价· 最后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凝并核对于凝并过程的影响,常凝并核和连续区布朗凝并核对小颗粒影响大一些。
赵海波郑楚光徐明厚
上湾电厂有害痕量元素的迁移释放行为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应用原子荧光光谱(A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我国西北部上湾电厂的原煤、底灰以及飞灰中Hg,As,Se,Pb,Cr,Cd,Mo,Ni,Co,U和Th等11种有害痕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根据燃煤过程中底灰和飞灰的产率,结合痕量元素在底灰和飞灰中的含量计算了电厂燃煤过程中痕量元素的挥发性.在实验室内通过对底灰和飞灰在酸性介质下的淋滤实验,研究了底灰和飞灰中痕量元素在60 h内4个时间段的迁移释放行为.根据痕量元素的挥发和淋滤释放特性建立了元素的释放分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的挥发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宋党育秦勇张军营郑楚光
关键词:痕量元素挥发淋滤
氧燃烧方式下矿物质与重金属行为特征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在沉降炉试验台上,进行空气气氛及O_2/CO_2气氛燃煤试验,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ICP-AES分析研究了不同气氛下煤灰中矿物质组成及痕量元素的挥发特性。并根据热力学多相平衡原理对矿物质与重金属在两种气氛下的挥发行为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氧燃烧气氛下的矿物质组成与空气气氛下并无明显不同,矿物质元素的蒸发气化亦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但在氧燃烧气氛下矿物质的晶相向非晶相的转化得到了较大改善,有可能使电站锅炉沉积得到缓解;氧燃烧气氛下灰中痕量元素相比空气气氛下在底灰中有明显的富集。
温存邱建荣徐志英刘豪吴辉孔凡海成斌
关键词:矿物质重金属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三维热流电化学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根据平板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工作原理,对其工作系统的传热传质和电化学反应建立三维热流模型和电化学模型。控制方程引入源项,质量源项表征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变化,用Darcy模型描述气体在多孔电极内的动量源项,能量源项反应系统内的化学反应热和欧姆热。以交换电流密度连接SOFC的热流和电化学模型的耦合分析,CFD软件ANSYS-CFX求解热流模型,子程序计算电化学反应。改变工作参数如气体流动方向、燃料气组分和燃料气流动速度,分析其对电池温度场及电流密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燃料气和氧化气在同向进气的情况下较反向进气的温度场分布、电流密度更为均匀;加快燃料气进口速度或提高燃料气中氢气质量分数,虽然提高平均电流密度,但是最高最低温度之差也随之增加,即温度梯度变化明显,因此会引起系统热应力的增加。
王桂兰杨云珍张海鸥
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温度场电流密度
同时发生的颗粒凝并和沉积现象的Monte Carlo模拟被引量:9
2006年
同时发生的颗粒凝并和沉积所导致的离散系统动力学演变过程数学上可由通用动力学方程描述.MonteCarlo算法是求解通用动力学方程的一类重要方法.然而,常体积法由于模拟颗粒数目的波动而存在着计算代价和计算精度无法协调的矛盾,常数目法由于计算区域的不断收缩或扩展而难以工程实际应用和科学定量分析,且这些MonteCarlo算法均依赖于子系统概念而大大限制了其扩展性和应用范围.发展一种多重MonteCarlo算法求解同时考虑凝并和沉积的通用动力学方程.该算法引入加权虚拟颗粒的概念,基于时间驱动,在颗粒尺度分布时间演变过程中同步保持恒定的虚拟颗粒数目和稳定的计算区域体积,这使得MMC算法具有考虑边界条件、颗粒尺度分布空间扩散、甚至颗粒-流体动力学的可扩展性.利用多重MonteCarlo算法对几种特殊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解符合很好,表明该算法具备较高且稳定的计算精度和较低的计算代价,这是由于虚拟颗粒数目稳定且较少的缘故.最后分析了该算法的误差源以及相对误差.
赵海波郑楚光
关键词:凝并
基于烟气重金属浓度在线监测的流化床蒸发动力学模型被引量:3
2008年
应用改进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烟气中重金属的相对浓度进行在线测量,以全面跟踪重金属的释放过程。在烟气重金属浓度实时监测基础上,发展动力学模型来研究重金属蒸发释放的动力学特性。应用矿物质基体氧化铝的实验结果来验证数学模型的有效性,理论模拟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应用模型,将烟气重金属在线分析的实验结果作为输入参数,可用于预测重金属的蒸发率。根据重金属的蒸发率和固体颗粒中重金属浓度的关系得到其蒸发的动力学规律,对于氧化铝得到1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刘晶S.AbanadesD.GauthierG.Flamant郑楚光
关键词:重金属动力学模拟烟气流化床
静电增强湿式除尘器的优化运行被引量:9
2007年
利用颗粒和液滴间的静电吸引力可以大幅度提高传统湿式重力喷淋除尘器的除尘性能。着重分析液滴荷电而颗粒不荷电的湿式除尘器的工作状况,阐述了布朗扩散、拦截、惯性碰撞和静电捕集等4种除尘机理。介绍了典型工况中该除尘器烟尘颗粒度分布,并通过分析捕集速率(沉积核)的方式对该除尘器的运行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尘气流输运速度越大,液滴喷射速度越小;液滴几何尺度越小,液滴荷质比越高;液气比越大,越有利于可吸入颗粒物的高效脱除。
赵海波郑楚光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湿式除尘器除尘效率可吸入颗粒物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