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6027540)

作品数:22 被引量:74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富荣齐晖王云帅周汉新高峰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干细胞
  • 13篇细胞
  • 11篇胰岛
  • 1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1篇分化
  • 10篇充质干细胞
  • 9篇间充质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5篇胰岛移植
  • 5篇骨髓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胰岛素
  • 3篇胰岛素分泌
  • 3篇胰岛素分泌细...
  • 3篇胰腺
  • 3篇细胞移植
  • 3篇干细胞移植
  • 2篇蛋白

机构

  • 12篇深圳市人民医...
  • 11篇暨南大学第二...
  • 2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3篇李富荣
  • 8篇齐晖
  • 5篇王云帅
  • 3篇周汉新
  • 2篇周淑艳
  • 2篇张育森
  • 2篇高峰
  • 2篇谢洪彬
  • 2篇谷乐辉
  • 2篇陈桃
  • 1篇简优强
  • 1篇张悦
  • 1篇杨亚丽
  • 1篇闫红杰
  • 1篇叶剑
  • 1篇李青
  • 1篇任莉莉
  • 1篇余小舫
  • 1篇费筠
  • 1篇李青

传媒

  • 4篇生命科学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中的调控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表观遗传学在干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1)可以动态地调节组蛋白的甲基化状态,进而调控基因转录的激活和抑制以及X染色体失活等过程,LSD1在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及诱导多能干细胞中均有表达,并影响这些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就LSD1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中的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闫红杰齐晖王云帅李富荣
关键词:干细胞增殖分化
与胎鼠胰腺干细胞共培养保护大鼠胰岛活性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如何保护胰岛功能一直是胰岛移植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很多研究表明,干细胞除了自身具有较强的增殖分化能力之外,还可通过分泌一些细胞因子或者通过细胞-细胞接触、融合等方式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维持正常组织细胞功能。本实验利用胎鼠胰腺干细胞与大鼠胰岛共培养,观察其在保护胰岛功能、延长胰岛体外存活时间方面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4在深圳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选取体质量500g、孕16d的雌性SD大鼠1只,10周龄、体质量200~250gSD大鼠20只,雌雄不限,均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分离纯化孕16dSD大鼠胎鼠的胰腺干细胞,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流式细胞术鉴定;采用胶原酶Ⅴ消化、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SD大鼠胰岛,并应用双硫腙鉴定。按随机对照表法将胰岛培养分单纯胰岛培养、胰岛与胰腺干细胞联合培养两组,15孔/组。③实验评估:观察胰岛形态变化及胰岛存活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胰岛素分泌量并计算刺激指数。结果:①胎鼠胰腺干细胞培养传代3代后免疫细胞化学可见巢蛋白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巢蛋白阳性细胞含量占74.1%。②单纯培养组培养3d时,胰岛生长状况较好,轮廓清楚,培养7d时,胰岛结构变松散,边界不清,培养超过14d后,胰岛结构均已破坏。联合培养组培养3d时,胰岛生长良好,大部分胰岛悬浮生长,部分胰岛与贴壁干细胞松散黏附,培养7d后大部分胰岛仍完整,培养14d时仍可见完整胰岛。③联合培养组培养7,14d时胰岛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纯培养组(P〈0.01);④高糖刺激下联合培养组培养7d时胰岛素分泌刺激指数明显高于单纯培养组(P〈0.01)。结论:胎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联合培养可以明显延长胰岛体外存活时间,并�
张育森周汉新张悦余小舫李富荣
关键词:胰腺干细胞胎鼠共培养胰岛活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不同亚群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不同亚群的细胞因子分泌、细胞周期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探讨BMS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各亚群功能的影响,以阐明BMSC对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分离纯化鉴定BALB/c小鼠BMSC,取C57小鼠脾脏制备淋巴细胞悬液,免疫磁珠法富集T淋巴细胞,BMSC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监测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CD4+、CD8+、CD4+CD45RBhigh、CD4+CD45RBlow、CD8+CD45RBhigh、CD8+CD45RBlow各T淋巴细胞亚群IFN-γ、IL-4分泌水平及对DNA周期的影响。结果BMSC能明显抑制由同种异体抗原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可使CD4+和CD8+T淋巴细胞分泌IFN-γ水平下降,IL-4水平无影响。具有明显抑制CD4+CD45RBhigh、CD4+CD45RBlow和CD8+CD45RBhigh、CD8+CD45RBlow亚群IFN-γ的表达并且在不同亚群抑制程度不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不同功能亚群分泌细胞因子从而抑制免疫反应。
王新根邓春艳齐晖李富荣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
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对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n sulin producing c ells,IPCs)的效果和机制。方法取6周龄SD大鼠80只,将其中40只大鼠胰腺切除60%,48 h后取残存胰腺组织制备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余40只大鼠用于制备正常胰腺组织提取液。取4周龄SD大鼠的胫骨及股骨分离培养BMSCs,取第3代细胞分为实验组、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正常胰腺组织提取液和普通细胞培养液诱导培养。培养14 d过程中,观测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胰腺发育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14 d时,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细胞C肽表达阳性率,葡萄糖刺激实验评价分化细胞释放胰岛素的水平。结果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可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IPCs,在分化过程中表达与胰腺发育相关的基因:胰岛素促进因子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 1,PDX-1)、胰岛因子1、葡萄糖转运蛋白2、前蛋白转化酶2、神经元素3、Nkx6.1、生长抑素;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示其表达成熟胰腺β细胞标志性蛋白PDX-1、胰岛素、C肽、Nkx6.1。而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未能检测到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实验组C肽表达阳性率为13.8%±1.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1.6%±0.4%(P<0.05)。实验组在高、低糖刺激下胰岛素释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但仅为天然胰岛的1/40和1/47(P<0.05)。结论胰腺损伤后,损伤胰腺组织将分泌与胰腺修复和发育分化相关的转录蛋白,这些蛋白可诱导大鼠BMSCs向IPCs分化。
费筠谢洪彬王云帅齐晖邓春艳任莉莉李富荣
关键词:BMSCS胰岛素分泌细胞诱导分化
不同移植途径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防治NOD鼠糖尿病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移植途径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预防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其机制。方法通过胰腺包膜下和尾静脉向4周龄雌性NOD小鼠注射hUCMSCs-EGFP/luc,活体成像观察hUCMSCs的分布。动态监测NOD小鼠血糖水平变化以及Treg/Th17细胞变化,在30周龄时处死小鼠进行胰腺炎评级。结果胰腺移植组在30周龄时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尾静脉移植组和对照组。2种途径移植组小鼠Treg细胞呈升高趋势,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h17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2种移植途径组间无明显差异。病理学发现胰腺组胰腺炎评分最低,对照组最高,移植组胰腺炎性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hUCMSCs经2种途径移植后,均能明显降低NOD鼠糖尿病的发生率和延缓发病时间,且胰腺移植组效果显著。除hUCMSCs主要通过诱导Treg细胞抑制Th17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阻止自身免疫对胰岛β细胞的攻击外,可能与到达胰腺组织的细胞对胰腺β细胞的保护和损伤修复作用也具有一定关系。
李青谢洪彬王云帅齐晖李富荣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型糖尿病TREG细胞TH17细胞
转录因子对干细胞高效定向分化为β细胞的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移植干细胞分化的胰岛β细胞能逆转糖尿病鼠的高血糖症,为细胞疗法临床应用于糖尿病治疗提供依据。但如何诱导干细胞高效、定向分化为具有分泌功能的胰岛β细胞,仍是当今世界难题。就影响干细胞分化为胰岛β细胞的关键转录因子PDX-1、Ngn3、NeuroD1、MafA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为干细胞高效定向分化提供新的思路。
陈桃齐晖李富荣
关键词:干细胞Β细胞分化转录因子
共表达PDX1和BTC间充质干细胞对转分化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影响
2011年
该文通过Tet调控下共表达PDX1与BTC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PDX1^+BTC^+MSCs),探讨PDX1和BTC共表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的效率及成熟度的影响。采用两步法对PDX1^+BTC^+MSCs细胞系诱导分化成IPCs,第一步Dox诱导7天检测到Nestin、CK19表达;第二步再诱导7天后形成DTZ染色阳性的胰岛样结构,Ngn3、Nkx6.1 mRNA水平和PDX1、Insulin、Glucagon的蛋白表达阳性。分化后的IPCs在葡萄糖刺激下能产生胰岛素和C肽,但仍不能达到正常胰岛水平。提示利用Tet-On体系调控PDX1和BTC共表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修饰,能有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分化成熟度仍然与天然胰岛细胞功能存在差距。
蒋锦杏李丽莎谢洪彬周淑艳张晓丹李富荣齐晖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BTC分化胰岛素分泌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胰岛移植对受体鼠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s)对骨髓细胞(BMC)分化为成熟树突状细胞(DCs),以及MSCs联合胰岛移植对受体鼠BMC来源DCs成熟和功能的影响,以探讨MSCs如何通过OCs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将BALB/e小鼠分离纯化骨髓MSCs按比例加入C57BL/6小鼠BMC,在含重组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重组鼠自介素4(rmIL-4)的培养条件下制备DCs,加脂多糖(LPS)促DCs成熟,检测各组DCs免疫表型的变化,抗原摄取及其分泌白细胞介素一12的能力。观察MSCs联合胰岛移植的同种异基因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和组织学变化,并取受体鼠BMC体外诱导为DCs,检测成熟DCs免疫表型、抗原摄取和分泌IL-12能力。结果:体内外实验证明MSCs可使BMC来源的DCs表型CD11c,成熟表面标志CD83、协同刺激分子CD86和I—A^b表达明显降低(P〈0.05),抗原摄取和分泌IL—12能力显著下降(P〈0.01)。MSCs联合胰岛移植,可抑制同种异基因受体鼠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结论:MSCs可通过抑制BMC来源的DCs的成熟和功能,降低DCs抗原摄取和分泌IL一12能力,诱导免疫耐受,减轻对移植胰岛的排斥反应的发生。
李富荣邓春艳王新根齐晖任莉莉周汉新
关键词:胰岛骨髓细胞免疫抑制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同种异体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同种异体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分化、成熟及功能的影响,探讨MSCs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ALB/c小鼠BMSCs,与C57BL/6小鼠骨髓有核细胞(BMCs)在体外按不同的细胞比例混合培养,诱导DC分化,流式细胞术(FCM)分析DC细胞表型及FITC-Dextran内吞能力,ELISA检测分泌的细胞因子IL-12的水平。结果:当MSC/BMC达到较高的比例(1∶10)时,细胞表面的CD11c、CD14、CD83、CD86、I-Ab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FITC-Dextran内吞能力及IL-12分泌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小鼠MSCs在体外能抑制同种异体骨髓来源的DCs的分化、成熟。
邓春艳李富荣王新根齐晖文锦丽周雅莹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髓树突状细胞分化
组蛋白乙酰化对成体干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2011年
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ASCs)是指存在于一种已经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它们可以再生修复损伤的组织和器官,是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的理想细胞。但是ASCs在体外扩增过程中容易发生自主分化和衰老,影响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组蛋白乙酰化作为表观遗传调节的重要机制,参与细胞分化、衰老及凋亡等众多细胞活动的调控。该文就组蛋白乙酰化对成体干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进行综述。
王云帅齐晖李富荣
关键词:组蛋白乙酰化成体干细胞细胞分化细胞衰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