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8]59)
- 作品数:3 被引量:56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军袁权陈清瑞葛胜祥闫强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闽南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被引量:24
- 2010年
- 目的研究闽南地区无偿献血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情况,探讨现有输血传播乙肝病毒(HBV)的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方法依据多种与HBV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检测情况对献血者标本进行HBV携带风险评价分级,对较高携带风险的标本做单份多区段巢式-PCR检测其HBV DNA,对低携带风险的标本做10份混合的巢式-PCR检测。采用这一方案,对闽南地区19 360例HBsAg阴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做检测分析。结果闽南地区HBsAg阴性献血者中的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0.21%(40/19 360,95%CI:0.15%—0.28%),属于OBI;其中抗-HBc阳性检出率85%(34/40),但阳性预测值仅为3.4%(34/995,95%CI:2.4%—4.7%);HBV NRAg阳性预测值30%(6/20),但灵敏度为15%(6/40)。结论现有筛查体系下无偿献血者中仍存在一定比例的OBI,需要寻求更为有效的检测方法。
- 欧山海林永财倪宏英张永昌周海容陈长荣
- 关键词:抗-HBC核酸检测无偿献血者
- 通过小鼠皮肤移植后心脏移植模型观察记忆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和作用
- 2012年
- 目的建立小鼠皮肤移植后心脏移植模型,观察记忆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和作用,及其与皮肤移植后同种反应性记忆性T淋巴细胞过继转移模型的差异和机理。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血管套管法,建立小鼠皮肤移植后心脏移植模型(实验组),并以心脏移植前输注或未输注记忆性T淋巴细胞的2个组作为对照(移植对照组和输注对照组),两对照组均未进行皮肤移植。心脏移植后每天触摸各组供心的搏动情况,观察各组移植心的存活情况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对排斥反应进行分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受鼠体内CD3+CD44highCD62L-记忆性T淋巴细胞表型的分布,应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综合评价各组记忆性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程度。结果皮肤移植前受鼠体内CD4+记忆性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2.7%,移植后升至72.0%(P〈0.05)。移植对照组、输注对照组及实验组移植心脏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7.33、4.83和3.5d,排斥反应评分分别为1B~2级、3A级和4级,体内CD3+CD44highT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9%、55%和75%,CD3+CD62L—T淋巴细胞群落中CD44荧光强度分别为215、274和380,以及MLR强度(吸光度值)分别为0.29、0.45和1.0,与两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移植心存活时间明显缩短、记忆性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MLR强度均明显增强及排斥反应程度更严重(P〈0.05或P〈0.01)。结论同种小鼠皮肤移植后心脏移植模型是一个更为贴近临床实际的动物模型,其同种抗原反应能力明显强于过继输注同种记忆性T淋巴细胞的小鼠心脏移植模型,有利于免疫记忆的相关研究。
- 梁华廖崇先林智舒涛杨谦单忠贵
- 关键词:小鼠皮肤移植心脏移植
- 无偿献血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表面抗原突变分析被引量:37
- 2009年
- 采用多种免疫学检测和核酸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我国南方某城市无偿献血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存在情况。结果在9023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无偿献血者中,共发现17例HBV DNA阳性,隐匿性HBV感染者的发生率为0.19%(95%CI:0.11~0.30%)。序列分析显示其中6例在HBsAg"a"表位(aa124~aa147)存在不同程度氨基酸突变,突变发生率为42.9%(6/14,有3例未扩增出"a"表位片段序列),G145R突变是该地区隐匿性HBV携带者中发生频率最高的突变(4/6,66.7%)。隐匿性HBV感染者中基因型C的比例(10/17)显著高于HBsAg阳性的HBV感染者(0/15,P<0.01)。
- 陈长荣袁权葛胜祥欧山海倪宏英张永昌裴斌李安闫强林永财陈清瑞夏宁邵张军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隐匿性感染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