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2004DIB4J168)
- 作品数:3 被引量:81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国庆肖红斌周万福张加昆李生辰更多>>
- 相关机构: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2005年雨季“三江源”地区对流云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5
- 2008年
- 利用2005年6~9月逐日逐时FY-2C气象卫星数值云图资料,计算和分析了青藏高原三江源区域的对流云和中尺度对流系统(s—MCS)的发生频率。结果表明,该区域主要以对流云为主,对流云占总云量的80%以上,利用TBB值得出该区域对流云发生源地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其中以32°~35°N,93°~98°E为主要多发区(称为第一高发区),以35°~37°N,91°~95°E为次多发区(称为第二高发区);该区域对流云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22:00(世界时,下同)~06:00(上半夜)对流云旺盛,06:~14:00(下半夜)及清晨对流云很少。最后结合地面观测资料给出了云顶亮温与地面降水的关系。
- 周万福张国庆肖红斌张加昆
- 关键词:对流云团降水量
- “三江源”地区近30年来可降水量和降水转化率的分析
- 本文根据1971-2000年30a“三江源”地区14个地面站的月平均水汽压和降水量,运用适用于青藏高原的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经验计算公式,及对大气降水量与大气中液态水总量的比,计算了“三江源”地区的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转化率...
- 李仑格张国庆王广河汪晓滨田建兵张小军李富刚
- 关键词:大气可降水量降水转化率
- 文献传递
- 近34a青藏高原年气温变化被引量:60
- 2006年
- 对高原地区34 a(1971—2004年)82站共13 883 d的逐日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资料进行了统计,用REOF方法进行了分区,并讨论了趋势变化,结果表明:①无论年平均气温,还是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35°N为界的南北变化的区域特征明显。在年平均气温和年最低气温中,西藏地区的累计方差比青海地区大,年最高气温中青海地区的累计方差比西藏地区大。②青藏高原地区年温度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海拔高度、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而年温度的标准差与高原地区年降水的分布相似,但趋势相反,标准差大的区域主要在高原的西北部和四川的西南部。③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和最低气温基本上是以增温的趋势为主,高原的西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幅度最明显,尤其以柴达木盆地增温幅度最大,增加幅度为0.8℃.(10a)-1以上。年最高温度青海的增幅比西藏明显,而年平均最低温度西藏的增幅比青海明显。
- 李生辰徐亮郭英香钱维宏张国庆李川
- 关键词:青藏高原
- 青海湖区域云、降水特征及降水效率的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根据1995-2004年5~9月青海湖区域刚察、共和、天峻、海晏4站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地区主要降水云状和降水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混合云的降水频率最高,其次是积云,层云较低;降水特征有明显的差异,降水强度、降水次数南部明显小于北部,大降水东北部多于西南部;刚察、天峻混合性降水出现频率最高,共和阵性降水最高,海晏连续性降水最高,各站降水最高频数多出现在8月;降水概率各站之间有明显差异,降水最大值多出现在7月,其次为6,8两月,低云量进入统计后,部分站出现双峰型变化特征。对积云和层状云产生的降水效率估算结果表明,高层云降水效率较高,积雨云降水效率较低,混合云降水效率在两者之间。
- 张国庆罗生洲马晓虹王红莉张加昆周万福肖红斌祁栋林
- 关键词:降水降水效率